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陵川縣勤泉“路工”古棧道,在距陵川縣城東南30公里的奪火鄉境內,通接河南省修武縣。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奪火原名“鐸壑”,是春秋時期鐸遏父的封邑,後來演變為奪火。在陵(川)修(武)線開通之前,“路工”是陵川東南部千百年來溝通河南的唯一通道,除人員通行之外,還是古代潞澤商幫貿易交流、物資運轉的必經之路。光緒年間出版的《山西通志》的圖形卷中,標明為“勤泉路工口”。《方興紀要》載:“這裡古名永和隘”,是晉豫的重要關隘。元末明初,陵川縣衙門曾經在“路工”設巡檢司戍守。到了明朝代的嘉靖二年中斷過兩年,嘉靖五年,又調寧山衛官兵把守。直到民國時期,這裡仍然設有邊境警卡。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路工之所以稱之為險道,是因為這是一段鋪設在懸崖峭壁上的古棧道,呈石階狀從幾近直立的數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盤折而下,長約500米,寬度只有1.2米左右,是地地道道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要道。在陵川民間,路工又有“寡婦路”之稱。之所以有這樣的別稱,有以下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古時候的路工,沒有石梯,是一條來往行人靠手攀腳登爬行上下的險道,稍有不慎就會掉下萬丈懸崖,摔得粉身碎骨,造就了許多寡婦,故而得名。第二層含義是,當地人傳說,清康熙年間,本縣附城鎮城東村一位姓董的客商到河南去做生意,在下路工險道時,失足摔下深谷丟了性命。他的妻子接到噩耗後,趕到這裡哭祭丈夫,一連數天不吃不喝。當她終於收住眼淚站起時,發誓要從這裡修出一條道路來,供行人和客商安全通行。她從家裡拿出一斗黃金,作為修路的資金,並發動過往行人捐資修路。同時,她請來一批工匠,繩索拴腰,懸空施工,整整花了五年時間,在絕壁峭壁上鑿出了這條石梯狀的棧道,並在路邊用方條石擋起齊胸高的護牆,“路工”因此而被人們稱作“寡婦路”。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在陵川東南部接壤的河南一帶,關於“寡婦路”的傳說有多種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說路工是一個名為“花子”的寡婦所修。花子的丈夫和兒子,先後在上下路工時墜崖而亡。夫子皆失,悲痛欲絕的花子寡婦,為了不讓自家的悲劇在別的人家重演,鐵了心集資修路。於是,行乞十年,討得“三鬥金,三鬥銀”,在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條供人通行的懸崖棧道。路成後,還在棧道最高最險處鑿龕建廟,鐫刻了“靈護古今”四個大字。路工,也稱之為“路功”,其義是修路有功,所以路工一帶的人都把花子作為路神敬奉。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寡婦路”的故事,悽美而感人,記錄著當時陵川東南部通行河南道路難行的血淚,也寄託著人們對路暢其通、人暢其行的渴盼。路工的修通,對晉豫溝通有了瓶頸突破的意義,從此人們不但可以相對安全地上下通行,而且可以擔擔行走,並可供騾馬馱隊通行。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民間傳說,是美好心願的體現。有史可查的是,朝廷曾撥款修築過這段懸崖古棧道。陵川縣五修縣誌載:康熙十三年間,戶部撥銀2萬兩,拓修路工口之路。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道路是物流、商流、人流、信息流的動脈。路工修通之後,成為潞澤晉商從東南部進入中原的一條重要通道,東南部的晉豫商貿明顯活躍起來。單說山西一側,路工連接的商道從奪火開始,途經陵川附城鎮和城東、蓋城、平道、潞城等多個村莊,進入高平石末村、河西古鎮,抵達高平,並輻射潞澤兩州。沿途各村鎮,不但造就了許多商賈大戶,而且滋養起附城、西河底、高平河西等鎮級商埠。陵川的附城鎮,古稱“附庸”,是因現在所轄的蓋城村而得名。唐武德元年(前618),高平、陵川各劃出一部分區域組建了蓋城縣,縣治即為蓋城村,附城鎮因依附於蓋城而得名,“附庸”之名更見其義。蓋城作為獨立縣域,僅存在了9年,於武德九年便被撤銷。而附城鎮卻依賴獨特的地理位置興盛起來,自宋時便形成“草市”,於元、明形成街市,到清代已繁華異常。當時,潞州、蔭城、西火、本縣西河底等地的商客,通過奪火經路工而下河南,河南的懷慶、彰德等地的客商,通過陵川而達澤州的客商,兩路人馬的交匯點正好在附城。附城因此成為交通樞紐與商埠重地,一鎮三街店鋪林立,列肆如櫛,終日車馬輻輳,商客雲集。道光三年(1828),為了給來往客商提供一個“糾合之區”和“行香之處”,附城士商共議,創修了佔地11畝、耗時32年、耗資“二萬四千貫有奇”的“附庸會館”。碑文稱,會館“規模宏整,金碧輝煌,誠一鎮之巨觀也”,“從此,商賈日益集,貨財日益增”。那時,晉豫兩地的商客,常到這一帶來經商的內蒙之皮貨商,京津之洋貨行,以及湖北老河口、江蘇掘港的南方商人,無不知“附庸”之名,也無不知“附庸會館”,附城因此有了“小焦作”之稱。附城鎮的蓋城、城東村(因在蓋城之東而得名),也依託路工靠興辦馬幫,服務於附城等地的商家大賈而財源廣進,光城東村,所養騾馬以千頭計。緊靠“路工”的奪火,佔近水樓臺之利,也在迎送和接待販夫走卒、來往行人中,使商貿業和服務行業大興,在太行偏僻深山之地,迎來了歷史罕見的繁榮期,發育成陵川古代八小鎮之一。在河南一端緊靠路工的好多村莊,或辦各種作坊,或開門店、騾馬大店,生意都很火。紙坊村有一飯鋪,專賣雜麵,一個銅板一碗,生意好時每天可收一臉盆銅錢,可見生意之火爆。

山西陵川有條“寡婦路”

俗稱“寡婦路”的路工,前後繁榮了約二百年的時間。抗日戰爭時期,當地守軍和日本侵略軍在此進行了一場激烈攻防戰,給“寡婦路”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戰鬥的結果是守軍獲得大捷,可路工也為此完成了最後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