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的俄国原版苏35和国产苏式战机有何不同?

引进的俄国原版苏35和国产苏式战机有何不同?

中方已装备使用苏27系列多年,但中俄主力战机之间的不同,可不仅仅是一个俄语操作界面和中文操作界面的区别问题,更不是装备的发动机的不同。两者的不同,是骨子里的不同,可以说虽然系出同门,但两者不同的进化脉络和生产装备体系,导致除了一个大致相似的外形,两种战机的内涵已经完全不同。

国际上三代半以后的战机,都已经是真正的“智能机”,早就不是二战中那种靠钢丝传递飞行员操作动作的“飞行机械”了。

现代化的战机,都是“会飞的智能机器”,甚至是完全可以“自主飞行作战”的智能武器,战机还要配备一个飞行员,只是暂时的;再过20年,主力战斗机完全可以踢开飞行员而自己单独或者编队作战!中俄苏版战机之间的不同,首先就是两者“智能核心”的不同。

首先,两者和航电构架本就不同。

引进的俄国原版苏35和国产苏式战机有何不同?

这相当与两台外观基本相似,但CPU、主板和总线完全不同的电脑。中国的现代航空工业,早年是苏联手把手教出的“徒弟”,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中苏闹翻,中俄的航空工业就中断了联系接近30年。在苏联航空技术来源中断以后,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走近,中国又从西方和美帝那里断断续续的学到了一些西方的航空技术,特别是航空电子技术。最重要的就是1553B数字总线!西方三代先进战机,都采用这个总线标准;在中美合作失败后,中方又辗转和某国合作,彻底掌握了1553B这种当时世界主流技术。

而苏俄的航空电子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苏俄战机常年使用落后的电子管技术和模拟信号,傻大笨重,和西方主流的1553B数字总线,完全靠不上。

中方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首批苏两拐战机后,就发现了苏联的战机电子系统完全落后于西方,甚至落后于中国已经掌握的技术,飞机飞控仍然是以模拟信号为基础,而中美早就进入了数字时代。中国国产化苏两拐战机进行到一半时,中国就拒绝继续引进原装的俄罗斯落后的航电系统,而改为中国自产的数字化设备。

引进的俄国原版苏35和国产苏式战机有何不同?

此后,苏霍伊也认识到自己在数字总线等技术上的落后和与国际主流的不合拍,也逐步采用了西方的1553B数字总线;但中美在五代机方面,已使用传输速率提高N倍的光纤总线,并用五代机的技术升级三代半和四代机,俄罗斯在这方面,就更赶不上了。

虽然苏35战机在总体上还算先进,但航电的构架,显然是落后于中方的现实水平,苏35虽然也有三平一下,但是一个折射平显,就暴露了一切。中国新一代战机用大面积的衍射平显已经是货架产品。而俄方仍然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