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公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不聽大臣勸阻,受了權宦王振的鼓動,一意孤行親征瓦剌(西部蒙古),結果被瓦剌大軍包圍在今河北懷來的土木堡,戰敗被俘。

抓了人家皇帝,瓦剌首領也先還想趁機攻打北京、繼而拿下整個明朝,因為那時北京防衛空虛,正好可以去撿便宜。

誰知明朝動作奇快,皇太后立即命英宗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十天後又經文武百官奏請,立郕王為帝,是為明代宗,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

由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書的于謙臨危受命,全權指揮北京保衛戰。

于謙上任後,立即投入緊張有序的抗戰準備。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兩京、河南、山東等地的勤王部隊動作也不慢,很快陸續趕到北京。

十月初一,也先親率一路精兵,經大同、陽和,佔領了位於河北易縣城西四十公路的紫荊關,僅僅十天就逼近了北京,大軍駐紮在西直門外。

然而,之前那麼厲害的瓦剌軍,此番卻遇到了剋星。

先是在彰義門,也先的先鋒部隊被于謙派兵狠狠收拾了一頓,緊接著派兵夜襲,搞得瓦剌兵疲憊不堪。

十月十三日,也先趁風雨大作進攻德勝門,不料于謙命大將石亨在城外民房內設好埋伏,然後派小股騎兵,將瓦剌軍誘入埋伏圈,被神機營的火箭射死無數,隨後又遭前後夾擊,傷亡數字又上升了幾個“檔次”,被打死的,還包括也先之弟孛羅、平章卯那孩等瓦剌軍大將。

也先發現明軍主力在德勝門,啃不動這個硬骨頭,便轉攻防守相對薄弱的西直門,于謙從彰義門、德勝門抽兵增援,瓦剌軍被打退。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第二天,也先再次進攻彰義門,被于謙埋伏好的神銃手、短搶手擊退。

奮勇打擊敵人的,還有各地的百姓,他們自發組織起來,不斷對敵人進行襲擊。

尤其是北京的百姓,他們積極協助官軍,紛紛登上房頂,用磚頭、石塊招呼敵人。

北方各邊陲重鎮的守軍也決心與城共存亡,為了保家衛國,人人將生命置之度外,居庸關的守軍更是拿出了拼命的架勢,將也先的中路軍死死擋在關外,把居庸關守得如磐石一般。

進攻北京各門都不奏效,而且敗得還很慘,也先怕了,明朝各路援軍即將到達的消息,更是令他冒冷汗。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再不撤退,恐怕後路就會被切斷,永遠也回不了老家,吃不著家鄉的羊肉了!

十月十五日夜,也先率領一部人馬,挾持著皇帝俘虜,向紫荊關撤退。

于謙立即命令石亨集中火炮,向瓦剌軍營招呼,炸死一萬多人。

于謙又命令大軍分路追擊,也先拼命狂逃,總算趕在全軍覆沒之前,逃出了紫荊關。

中路軍、西路軍都吃了大敗仗的消息傳來,脫脫不花率領的東路軍不敢再戰,馬上撤退。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十月二十日,脫脫不花(瓦剌名義上的大汗)單獨遣使進貢,到北京議和。

至此,“北京保衛戰”以明軍大勝而結束。

也先企圖利用皇帝俘虜要挾明朝的陰謀失敗,又不敢一刀砍了,就想趕快丟掉這個燙手山芋,把明英宗送還明朝。

他想“退貨”,這邊卻不想接收。

大臣們當然不敢有這個想法,好歹是自己人啊,何況還是他們的“太上皇”。

不想接收的是明代宗朱祁鈺,而且對於哥哥回國這件事,他還有點害怕——怕這個哥哥回來後,他的位子就不保了。

他的怕是有道理的——當初匆匆忙忙立他為帝,本來就是為了安定天下的權宜之計,朱祁鎮回來後,把位子還給他,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朱祁鈺

所以,當大臣王直等人“議遣使奉迎”時,朱祁鈺很不爽:“當初朕本來不想坐這個位子,都是你們逼的!”

雖然沒有挑明他的心思,但這句話的話中話,已經很明顯了。

然而,在“北京保衛戰”中樹立了極高威望的于謙說話了:“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

意思是天位已經定了,不會有其他變故了,太上皇即使回來,位子還是您的,請皇上放心,否則我就辭職。

既然于謙給他吃了定心丸,朱祁鈺也不好再說什麼,再說那個俘虜是自己的哥哥啊,不讓他回來,國人怎麼想?歷史怎麼評價?

於是他只好說:“好好好,聽你的,聽你的。”

朱祁鎮回國後,確實風平浪靜,沒出什麼么蛾子。

因為他一回來,就被弟弟軟禁在了南宮,派人嚴密監視,時間長達七年。

軟禁期間,朱祁鎮即使想重坐龍椅,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想象,在這段時間裡,除了吃了睡睡了吃,回憶回憶當皇帝時的威風,和當俘虜時的屈辱,他基本上不會有別的“痴心妄想”。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朱祁鎮劇照

再說了,當初不聽大臣們一再勸阻,草率親征,落得如此下場,也是他咎由自取。

然而,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在被軟禁七年後,夢幻一般變成了現實。

爆發於景泰八年(1457年)的“奪門之變”,一下子就把那張本已不屬於他的龍椅,又塞在了他的屁股底下。

而怕失去皇帝寶座的朱祁鈺,卻是怕什麼來什麼,不但被哥哥奪了皇位,也被軟禁了起來,還落得個“死因不明”的下場。

於是問題來了:都風平浪靜七年了,朱祁鈺皇帝的位子也坐穩了,老天為什麼還要“害”他呢?

于謙給他吃的那顆定心丸,怎麼失效了呢?

不能怪老天,也不能怪其他任何人,要怪,就怪他自己。

因為當皇帝太爽了,他一個人爽還不夠,還想讓自己的子子孫孫也爽一爽。

於是,他廢掉之前的合法皇太子、哥哥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朱見深劇照

誰知朱見濟沒這個福分,第二年竟然成了短命鬼,一命嗚呼了。

那時的朱祁鈺正當壯年,太子死了,馬上造人再弄一個太子出來,也許還來得及。

然而,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太子死後沒多久他就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到了無法臨朝的程度,別說再弄一個太子出來,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了。

皇儲問題,頓時成了大問題!

如果皇帝掛掉,太子又沒了,帝國的接班人怎麼辦?帝國怎麼辦?國不可一日無君,難道讓其他親王,群起爭奪帝位嗎?

一些大臣,自然而然想到了被軟禁的太上皇朱祁鎮。

為首的,是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大功的太子太師、忠國公石亨。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眼見皇帝“疾甚”,石亨與都督張軏(yuè)、太監曹吉祥等密謀發動政變,擁英宗復辟,雖然有“以邀功賞”的個人私慾,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除了這個,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1457年十月十六日夜,他們動手了。

徐有貞、石亨等人,率一千多石亨的家兵,偷偷進入長安門,直奔軟禁朱祁鎮的南宮而去,毀牆破門而入。

睡夢中的朱祁鎮,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他們“抓”走了,用輦車載著,從東華門入宮。

守門的武士先是拒不開門,朱祁鎮大喝一聲:“朕乃太上皇也!”

武士們只好把城門打開,放他們進去。

第二天早朝,當左都御史徐有貞高聲宣佈太上皇已經復辟,此前被矇在鼓裡的文武百官,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三天後,朱祁鈺就死了,死因不明,有人說是被殺害的。

朱祁鈺死不足惜,卻連累了“北京保衛戰”中的一大批功臣,挽救了明朝的于謙更是被徐有貞誣告,以謀逆罪被複闢後的朱祁鎮處死,其他當初擁立過朱祁鈺的大臣,也紛紛被朱祁鎮以謀逆罪處死。

“奪門之變”的釀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而所有助朱祁鎮復辟的功臣,比如石亨、徐有貞等,自然都心想事成,都得到了高官厚祿。

只不過,這些“功臣”的結局,都不太美好。

因“首功”被封為忠國公的石亨從此權欲膨脹,驕橫跋扈,朱祁鎮越來越看不慣,最終因其侄子謀反,被皇帝老兒“順便”以謀反罪下詔處斬,沒來得及砍他腦袋,他自己病死獄中了;

因功爬到內閣首輔位置、一句“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害了于謙的徐有貞,後因排斥石亨而遭報復,先是被貶為廣東參政,後又被流放到雲南保山,雖然於成化元年獲准恢復官員身份,但仍賦閒在家,再也未獲起用,於成華八年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