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撒嬌的老男人最不好命

我們疲於奔命

做出好似大有可為的假象

每天早上我都有絕妙的想法

整天卻都在無所事事。

影片評分:4.3分(5分最高)

推薦人群:倫理學愛好者、文藝片觀眾

獲得2014年戛納金棕櫚獎的土耳其影片《冬眠》是一部3小時16分鐘的煌煌大作,知識分子氣質十足,對於內向和自省的觀眾來說,影片是難以一見的珍寶,每一個細節都那麼饒有趣味,文縐縐的對白簡直應了契訶夫那句“書是音符,談話才是歌”,而對於那些外向的觀眾來說,可能會讓他們昏昏欲睡,變成“催眠”。

《冬眠》:撒嬌的老男人最不好命

肅穆的卡帕多西亞高原與老朽的男主角

男主角Ayudin已經老了,面對年輕的妻子對他的感情的消逝,以及其他種種變得難以理解的世界萬象,Ayudin陷入暈眩、茫然和混亂,在又老又瘋之際開始尋找新的自我,但又給自己招來新的麻煩,人們越來越不理解他。電影主題的比喻很明顯:當舊日的價值和秩序被顛覆,面對宗教和道德困境,人們陷入錯亂與分裂,正是我們不可迴避的時代特徵,因為溝通越多,距離越遠,我們簡直不知道怎麼處理與其他人的關係了。這倒是與《廢都》、與根據《李爾王》改編的《亂》有異曲同工之妙。

《冬眠》:撒嬌的老男人最不好命

男主角與年輕的妻子無法挽回感情

《冬眠》:撒嬌的老男人最不好命

圍爐夜話的場景在片中非常多,話題高冷又高能

從地主的身份和善良的個性、老而求索的雄心上來看,Ayudin無疑是一個現代版的托爾斯泰。他從伊斯坦布爾的戲劇舞臺上退休,回到故鄉,那裡父親留給他不少祖產,包括旅店、房屋、土地等等。

然而,儘管自詡“在我的王國裡我就是王”,實際上Aydin孤獨地遊離於眾人之外,他的王國從內到外不斷地坍塌:雖然他像托爾斯泰那樣有心幫助窮人,但他的階層和趣味、品位讓他無法理解和尊重他眼中無比粗鄙的租戶,想比租戶庭院破落的原因,他更關心的是故鄉美感的消失,他過於富足和自由,對於真正的掙扎難以理解。年老之後,Ayudin轉而關注個人的心靈問題,熱情地在報紙上、網上寫專欄,努力扮演公知的角色,宗教、道德、哲學等等無所不談,實際上文章顯得外行而可笑。他與離婚的女兒常常談話,但沒有一次不是以爭吵和諷刺結束。更嚴重的問題是,他和年輕的妻子分了居,而且再也無法挽回她的心,年老的丈夫幾乎都要撒嬌了,也都無濟於事。

《消失的愛人》同樣也是探討7年之癢、愛情消逝之後應該如何面對,但相比嚴肅的《冬眠》,前者顯然更像一出媚俗的鬧劇。《冬眠》是一部走向內心的電影,精心挑選那些可以“入詩”的元素,石屋與白雪,駿馬與野兔,烈酒與煤爐,奇怪的是影片中一點荷爾蒙都沒有。影片倒是出現了歡脫的野馬、一個摩托車環遊世界的年輕人,以此映襯Ayudin的世界之安靜。

《冬眠》:撒嬌的老男人最不好命

沒錯,《冬眠》就是這樣一部緩慢而安靜的電影,錫蘭導演精緻冷峻的影像中各種安靜的元素簡直渾然一體,而土耳其卡帕多西亞高原的肅穆,角色之間無比遙遠的距離,與Ayudin老朽的身體、內心的不安、狂亂相互映襯,讓影片在情境的營造上趨於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