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政策|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1998年底建區,2010年4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吉林經開區是中國黃河以北唯一的國家級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行政轄區103平方公里,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萬人,現有各類企業1605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6戶。

按照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和發展戰略,吉林經開區依託現有資源和產業優勢,重點發展化工及新材料、碳纖維、汽車零部件、輕工紡織和品牌食品等主導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中,充分發揮經開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關鍵節點作用、長吉一體化龍頭區域輻射帶頭作用、東北重要自主創新示範區作用,未來五年,憑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優勢、體制優勢和環境優勢,吉林經開區將向千億級開發區邁進,成為吉林北部工業新區的核心區。

區域政策|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

一、得天獨厚的中樞區位、優越的交通物流優勢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東北亞經濟圈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腹地,地處東北交通主幹線的樞紐,區位優勢明顯。東北地區鐵路主幹線長圖鐵路貫區而過,區內有九站和新九站兩個鐵路中間站,設有日編解作業量4000輛的鐵路編組站,工業區內還興建了企業鐵路專用線;距省會城市長春85公里,時速高達300公里的吉林至長春城際高速鐵路近期建成後,半小時內即可抵達長春;東北高速公路網主幹線長琿高速公路在經開區設有出口;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僅60公里,空中交通十分方便;規劃建設之中的松花江吉林港就選址在經開區內。經開區已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優勢,產品輻射半徑合理,商貿物流成本低廉。

二、前景廣闊的發展空間、完善的基礎設施優勢

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具備了完善的生產生活條件。經開區已收儲了大量土地,為各類項目落戶提供了七通一平的項目建設用地。一條環江公路把經開區與市區連為一體,規劃區內的道路、供水、雨排水、汙排水、供電、供汽、通訊等“七通一平”城市基礎設施基本完成。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到了8萬噸,工業淨水規劃設計日供水能力為20萬噸,目前已達到10萬噸;現已建成一座大型一次變電站,兩座二次變電站;通過整合區內松花江熱電公司、燃料乙醇公司和吉林化纖集團的公用工程配套資源,使現有供熱、供汽能力能夠完全滿足入區企業的需要;照明、綠化工程全面完工,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三、蓬勃發展的特色園區、雄厚的產業配套優勢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資源和產業優勢,科學規劃了化學工業園、汽車化工產業配套園、碳纖維高技術產業園、輕工化纖紡織園、品牌食品工業園、機械電子工業園、吉林深圳產業合作示範園。園區建設發展迅猛、成績突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鋼集團、意大利蒙特公司、德國恩卡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團、中國電力投資公司、深圳大族激光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入駐。

化學工業園區

化學工業園區規劃面積564公頃,其中建成面積310公頃,可開發利用面積254公頃。目前園區內已建成化工企業33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戶,形成50萬噸燃料乙醇、40萬噸酒糟蛋白飼料、2.25萬噸玉米油、20萬噸苯胺、5萬噸乙酸乙酯、10萬噸硫酸、3萬噸亞硫酸氫鈉、10萬噸二氧化碳、3萬噸環氧乙氧基系列產品、2.5萬噸乙二醇醚酯系列產品的年生產能力,產品覆蓋31大類、200多個品種,綜合化學品生產能力達到200多萬噸。

化學工業園區產業發展定位於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新能源產業,依託吉化的原料及增量發展空間的優勢,以石油化工和生物化工為基礎,向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進行拓展和延伸,最終成為帶動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關聯產業及區域經濟發展,影響全國,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化工基地。

1、化工產業的發展要以綜合利用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乙烯、丙烯、芳烴等進行深度加工,為精細化工產業提供有機原料,發展合成樹脂、合纖原料和合成橡膠生產,支持汽車、電子、輕工、紡織、醫藥、建材等區域優勢產業的發展。

2、精細化工產業依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發展方向,加強現有原料的衍生加工,生產各種醫藥及中間體、塗料、水處理劑、食品添加劑等專用化學品,為地方優勢產業提供配套產品。

3、生物化工產業在園區現有玉米深加工業的基礎上,除已有的燃料乙醇外,重點發展石油替代型的玉米基化工產品,如有機酸、化工醇等產品。此外,為了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應加強澱粉以外的其他成分的有效利用,用循環經濟理念構建一條融現代生物化工產品、副產品綜合利用為一體的產業鏈。

4、新能源產業的建設要落實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循環經濟理念,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重點發展纖維素燃料酒精、太陽能電池材料-多晶硅等新型能源。

汽車化工產業配套園區

“十二五”規劃期內,吉林汽車工業園區要建設成百萬輛整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整車要發展成為一汽微型車、商務車基地。同時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各類乘用車。以整車為龍頭,帶動零部件配套生產及汽車文化、物流、服務等汽車後市場產業發展。經開區汽車化工產業配套園區充分利用化工產業優勢實現化工產業發展延伸化、產品加工精深化,推動化工為汽車配套進程,研製符合汽車採購標準的汽車非金屬產品,圍繞汽車整車生產實現同步配套,建設化工延伸產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重點研發汽車用橡塑專用料、汽車用化學品,實現量產配套,推動兩大產業雙贏共進。

化纖紡織園區

化纖紡織園區規劃佔地面積342公頃,現已利用面積220公頃,可開發利用面積122公頃。化纖紡織園區的發展方向是:鞏固和擴大化纖原料優勢,開發功能化、差別化纖維、環保類纖維和特種纖維;加快發展化學纖維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積極推進紡織品終端消費品的開發和生產,建設高附加值的紡織品加工基地。目前化纖紡織園區內擁有規模以上企業7戶,其中的吉林化纖集團是中國500強企業之一,公司主導產品包括粘膠短纖維、粘膠長絲、腈綸纖維、化纖漿粕、紗線、紙製品六大系列450多個品種,產品質量位居同行業前列。現綜合生產能力44.6萬噸,產品除熱銷國內20幾個省、市外,還遠銷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碳纖維高技術產業園區

吉林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經科技部評審,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基地擁有骨幹企業6家,在建項目11項,計劃總投資40多億元,已完成投資13億元。區內已建成吉林碳谷碳纖維公司、中鋼江城碳纖維公司、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纖維公司、吉林市合潤公司等一批碳纖維研發生產企業,形成上下游配套的碳纖維產業鏈。區內公司研製的碳纖維及系列產品,結構與性能均達到日本東麗公司T300碳纖維產品水平。預計到2012年,園區將成為國內最大、世界領先、安全環保的碳纖維生產應用基地,年實現產值50億元。

品牌食品工業園區

品牌食品工業園區佔地面積91公頃,其中建成區面積35公頃,可開發利用面積56公頃。依託吉林省農副產品原料的優勢,園區加快推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先後引進中糧集團、內蒙古伊利、杭州娃哈哈、四川沱牌、臺灣頂新、可口可樂、臺灣嘉年華等12戶國內外食品行業的知名企業,引進資金近24億元,已形成了水產品、牛奶冷飲、稻米及玉米深加工等三大產業,年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

機械電子工業園區

機械電子工業園區佔地面積178公頃,其中建成區面積53.2公頃。園區主要產品有風電設備、液晶電視、玻璃鋼製品、紙製品、鉛酸蓄電池、石墨製品、脫硫設備、磁信息材料、化工泵等。園區發展以當代電子技術為先導、以先進製造技術為基礎,融合機械、微電子、自動控制等有關技術而形成的綜合性高新技術,依託吉林市現有產業基礎,結合當今信息業與製造業的最佳結合點和發展方向,做大做強機械電子產業。

吉林深圳產業合作示範區

園區充分發揮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和改革開放的“窗口功能”,積極探索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徑,實現吉深兩地產業互動、共贏發展,努力推動吉林市成為深圳市利用高新技術支持老工業基地改造傳統產業的示範區,並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為兩市企業提供新的發展平臺、開拓新的市場、創造新的機遇,共同促進深圳、吉林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以適應國際經濟新形勢下的城市綜合競爭能力發展需求,拓展兩個城市間企業新的發展空間。園區已開工項目5項,投資額11.4億元,其中吉林高琦公司聚酰亞胺項目已基本建成,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簽約項目21項,投資額123.6億元;達成投資意向項目18項,投資額38億元。

四、高效周到的服務體系、良好的投資政策優勢

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服務體系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在項目審批等方面享受國家級開發區管理權限。投資服務中心政務大廳設有立項審批、規劃建設、土地環保、安全、技監、公安消防、工商、稅務等服務窗口,為客商提供“保姆式、跑步式”優質高效快捷的綜合服務。凡是開發區職權範圍內的事當日就可辦結,需到上級部門報批的事項安排專人實行“代辦制”;企業建成投產後,開發區繼續對企業生產經營實行全方位跟蹤服務。

充沛的人力資源保障

吉林市是東北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吉化研究院、中油工程設計公司東北分公司、中油精細化工技術中心等重點科研機構,現有大中專院校46所、職業技校11所,每年向社會輸送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4萬人。眾多的國有企業多年來培養造就了大量中、高級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全市現擁有在職專業技術人員16萬人、技術工人32.4萬人。

投資支持政策

客商在吉林經開區投資興業,可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優惠政策、長吉圖開發開放先行先試政策和長吉一體化發展政策;開發區針對項目還可提供相應的支持政策。

  土地政策

1、工業用地基準價365元/平方米,投資強度要求高於2000元/平方米。

2、用地單位一次性按國家規定繳費標準繳齊費用,應繳費用與合同差價部分,由開發區財政補貼,使工業用地價不超過180元/平方米。

3、世界500強企業或投資額度高、投資強度大、對地方產業有較大帶動作用的大項目,可一事一議。

財稅政策

1、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的工業項目,按項目投資規模3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以上,開發區財政分別獎勵企業法人3萬元、5萬元、10萬元。

2、入住開發區“總部經濟”的企業,開發區財政按區級留用收入的50%返還給企業。

3、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對每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5000萬元、1億元、2億元的企業,分別獎勵企業5萬元、10萬元、15萬元。

4、新建工業項目,緩收或減收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

投資服務政策

1、凡入駐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企業,管委會負責將水、電、氣等配套設施統一組織協調安裝到廠區規劃紅線。除國家規定的收費外,不再向企業收取任何費用。

2、在開發區興辦生產企業,按國家、省、市規定的收費項目最低標準執行,辦理各種證照低成本收取工本費;水、電、汽等費用執行吉林地區最低價格。

3、在開發區投資的客商,根據本人申請,可為本人、配偶、子女和父母辦理城鎮居民戶口,子女在入托、就學等方面與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企業所聘用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可辦理城鎮居民戶口。

4、客商投資項目建設所需貸款支持,開發區協調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按市政府確定的簡易程序優先給予擔保。

5、開發區對幫助引進項目中的“中介人”,按相關政策給予中介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