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政策|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底建区,2010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吉林经开区是中国黄河以北唯一的国家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行政辖区10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现有各类企业160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6户。

按照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吉林经开区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化工及新材料、碳纤维、汽车零部件、轻工纺织和品牌食品等主导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充分发挥经开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关键节点作用、长吉一体化龙头区域辐射带头作用、东北重要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未来五年,凭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吉林经开区将向千亿级开发区迈进,成为吉林北部工业新区的核心区。

区域政策|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

一、得天独厚的中枢区位、优越的交通物流优势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腹地,地处东北交通主干线的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东北地区铁路主干线长图铁路贯区而过,区内有九站和新九站两个铁路中间站,设有日编解作业量4000辆的铁路编组站,工业区内还兴建了企业铁路专用线;距省会城市长春85公里,时速高达300公里的吉林至长春城际高速铁路近期建成后,半小时内即可抵达长春;东北高速公路网主干线长珲高速公路在经开区设有出口;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仅60公里,空中交通十分方便;规划建设之中的松花江吉林港就选址在经开区内。经开区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优势,产品辐射半径合理,商贸物流成本低廉。

二、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具备了完善的生产生活条件。经开区已收储了大量土地,为各类项目落户提供了七通一平的项目建设用地。一条环江公路把经开区与市区连为一体,规划区内的道路、供水、雨排水、污排水、供电、供汽、通讯等“七通一平”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了8万吨,工业净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为20万吨,目前已达到10万吨;现已建成一座大型一次变电站,两座二次变电站;通过整合区内松花江热电公司、燃料乙醇公司和吉林化纤集团的公用工程配套资源,使现有供热、供汽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入区企业的需要;照明、绿化工程全面完工,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三、蓬勃发展的特色园区、雄厚的产业配套优势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科学规划了化学工业园、汽车化工产业配套园、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园、轻工化纤纺织园、品牌食品工业园、机械电子工业园、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园。园区建设发展迅猛、成绩突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钢集团、意大利蒙特公司、德国恩卡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中国电力投资公司、深圳大族激光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化学工业园区

化学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64公顷,其中建成面积310公顷,可开发利用面积254公顷。目前园区内已建成化工企业3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户,形成50万吨燃料乙醇、40万吨酒糟蛋白饲料、2.25万吨玉米油、20万吨苯胺、5万吨乙酸乙酯、10万吨硫酸、3万吨亚硫酸氢钠、10万吨二氧化碳、3万吨环氧乙氧基系列产品、2.5万吨乙二醇醚酯系列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产品覆盖31大类、200多个品种,综合化学品生产能力达到200多万吨。

化学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依托吉化的原料及增量发展空间的优势,以石油化工和生物化工为基础,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最终成为带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关联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化工基地。

1、化工产业的发展要以综合利用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芳烃等进行深度加工,为精细化工产业提供有机原料,发展合成树脂、合纤原料和合成橡胶生产,支持汽车、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建材等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

2、精细化工产业依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方向,加强现有原料的衍生加工,生产各种医药及中间体、涂料、水处理剂、食品添加剂等专用化学品,为地方优势产业提供配套产品。

3、生物化工产业在园区现有玉米深加工业的基础上,除已有的燃料乙醇外,重点发展石油替代型的玉米基化工产品,如有机酸、化工醇等产品。此外,为了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应加强淀粉以外的其他成分的有效利用,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一条融现代生物化工产品、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产业链。

4、新能源产业的建设要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重点发展纤维素燃料酒精、太阳能电池材料-多晶硅等新型能源。

汽车化工产业配套园区

“十二五”规划期内,吉林汽车工业园区要建设成百万辆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整车要发展成为一汽微型车、商务车基地。同时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乘用车。以整车为龙头,带动零部件配套生产及汽车文化、物流、服务等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经开区汽车化工产业配套园区充分利用化工产业优势实现化工产业发展延伸化、产品加工精深化,推动化工为汽车配套进程,研制符合汽车采购标准的汽车非金属产品,围绕汽车整车生产实现同步配套,建设化工延伸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研发汽车用橡塑专用料、汽车用化学品,实现量产配套,推动两大产业双赢共进。

化纤纺织园区

化纤纺织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42公顷,现已利用面积220公顷,可开发利用面积122公顷。化纤纺织园区的发展方向是:巩固和扩大化纤原料优势,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环保类纤维和特种纤维;加快发展化学纤维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纺织品终端消费品的开发和生产,建设高附加值的纺织品加工基地。目前化纤纺织园区内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户,其中的吉林化纤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公司主导产品包括粘胶短纤维、粘胶长丝、腈纶纤维、化纤浆粕、纱线、纸制品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位居同行业前列。现综合生产能力44.6万吨,产品除热销国内20几个省、市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园区

吉林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经科技部评审,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基地拥有骨干企业6家,在建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40多亿元,已完成投资13亿元。区内已建成吉林碳谷碳纤维公司、中钢江城碳纤维公司、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公司、吉林市合润公司等一批碳纤维研发生产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的碳纤维产业链。区内公司研制的碳纤维及系列产品,结构与性能均达到日本东丽公司T300碳纤维产品水平。预计到2012年,园区将成为国内最大、世界领先、安全环保的碳纤维生产应用基地,年实现产值50亿元。

品牌食品工业园区

品牌食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91公顷,其中建成区面积35公顷,可开发利用面积56公顷。依托吉林省农副产品原料的优势,园区加快推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先后引进中粮集团、内蒙古伊利、杭州娃哈哈、四川沱牌、台湾顶新、可口可乐、台湾嘉年华等12户国内外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引进资金近24亿元,已形成了水产品、牛奶冷饮、稻米及玉米深加工等三大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机械电子工业园区

机械电子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78公顷,其中建成区面积53.2公顷。园区主要产品有风电设备、液晶电视、玻璃钢制品、纸制品、铅酸蓄电池、石墨制品、脱硫设备、磁信息材料、化工泵等。园区发展以当代电子技术为先导、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融合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等有关技术而形成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依托吉林市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和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机械电子产业。

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区

园区充分发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和改革开放的“窗口功能”,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径,实现吉深两地产业互动、共赢发展,努力推动吉林市成为深圳市利用高新技术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并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两市企业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机遇,共同促进深圳、吉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适应国际经济新形势下的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发展需求,拓展两个城市间企业新的发展空间。园区已开工项目5项,投资额11.4亿元,其中吉林高琦公司聚酰亚胺项目已基本建成,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签约项目21项,投资额123.6亿元;达成投资意向项目18项,投资额38亿元。

四、高效周到的服务体系、良好的投资政策优势

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项目审批等方面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权限。投资服务中心政务大厅设有立项审批、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安全、技监、公安消防、工商、税务等服务窗口,为客商提供“保姆式、跑步式”优质高效快捷的综合服务。凡是开发区职权范围内的事当日就可办结,需到上级部门报批的事项安排专人实行“代办制”;企业建成投产后,开发区继续对企业生产经营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

充沛的人力资源保障

吉林市是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吉化研究院、中油工程设计公司东北分公司、中油精细化工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现有大中专院校46所、职业技校11所,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万人。众多的国有企业多年来培养造就了大量中、高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全市现拥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技术工人32.4万人。

投资支持政策

客商在吉林经开区投资兴业,可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长吉图开发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和长吉一体化发展政策;开发区针对项目还可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

  土地政策

1、工业用地基准价365元/平方米,投资强度要求高于2000元/平方米。

2、用地单位一次性按国家规定缴费标准缴齐费用,应缴费用与合同差价部分,由开发区财政补贴,使工业用地价不超过180元/平方米。

3、世界500强企业或投资额度高、投资强度大、对地方产业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可一事一议。

财税政策

1、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工业项目,按项目投资规模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以上,开发区财政分别奖励企业法人3万元、5万元、10万元。

2、入住开发区“总部经济”的企业,开发区财政按区级留用收入的50%返还给企业。

3、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每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5000万元、1亿元、2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企业5万元、10万元、15万元。

4、新建工业项目,缓收或减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

投资服务政策

1、凡入驻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企业,管委会负责将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统一组织协调安装到厂区规划红线。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不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2、在开发区兴办生产企业,按国家、省、市规定的收费项目最低标准执行,办理各种证照低成本收取工本费;水、电、汽等费用执行吉林地区最低价格。

3、在开发区投资的客商,根据本人申请,可为本人、配偶、子女和父母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子女在入托、就学等方面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企业所聘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可办理城镇居民户口。

4、客商投资项目建设所需贷款支持,开发区协调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按市政府确定的简易程序优先给予担保。

5、开发区对帮助引进项目中的“中介人”,按相关政策给予中介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