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誡:刨腹產恢復好不好,8個細節不得馬虎否則後半輩子遭罪

隨著醫術越來越精湛,剖腹產越來越流行,很多媽媽都很願意選擇剖腹產,尤其是當代明星剖腹產更是家常便飯了,陳浩民的老婆蔣麗莎就剖腹產生了4個孩子。雖然剖腹產非常的流行,但是剖腹產的媽媽們都很困惑。為什麼明星剖腹產恢復的那麼快,而且肚子上的傷口也癒合的很好,可是到了自己卻出現了產後傷口發炎的情況,大多原因是產後這些注意事項沒做好,產後做好這幾點,身體恢復又快又好,媽媽們可要牢記哦。

一:產後壓肚子

清宮底,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後壓肚子,這個動作是為了使宮腔內的惡露、淤血等髒東西儘快排出,促進子宮收縮。不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分娩後都必須壓肚子(剖腹產後壓肚子需要採用去枕平臥位,壓鹽袋6小時後才能開始壓肚子),不然就會導致子宮受損破裂,產後大出血,危及新媽媽的生命。

醫生告誡:刨腹產恢復好不好,8個細節不得馬虎否則後半輩子遭罪

認真壓肚子很重要

產後很多新媽媽們,在壓肚子這件事上不夠重視。護士來按幾次就算幾次,不按自己也不會主動提出來,為了自己的產後恢復以及生命健康,新媽媽首先自己一定要足夠重視。

1.主動問大夫,每天要壓幾次,一次多長時間,壓肚子要持續幾天。

2.護士太忙顧不過來時,可以讓護士將壓肚子的手法教給自己老公,讓老公來代替。

3.老公壓肚子時,一定不要“手下留情”,這時候狠狠心才是對自己老婆真的好。(其實找準宮底的位置壓,痛感不會太強烈的)

二:產後及時母乳餵養

醫生告誡:刨腹產恢復好不好,8個細節不得馬虎否則後半輩子遭罪

產後對於母親來說最重要的是哺乳。初乳不可浪費。母親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這個時候應儘可能地給嬰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寶寶出生後半個鐘頭,是吸吮能力最強的時刻,也是寶寶吸吮乳汁的最好時機,而且初乳含有最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剖宮產媽媽完全可以在半個鐘頭內讓寶寶吸吮乳汁,不用過於擔憂切除縫合中的麻藥會影響奶水。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劑藥性不會影響到胸部,而且劑量也沒有達到影響奶水的程度。等媽媽清醒了,麻醉藥其實已經代謝的差不多了。所以剖宮產產後半個小時內也可以立即哺乳的。

而且剖宮產後打的點滴對奶水也是沒有影響的。

1、剖腹產的媽媽最好選擇側躺餵奶姿勢或者橄欖球式抱姿餵奶,這樣可以避免寶寶身體壓到手術刀口上。

2、剖腹產媽媽如果要坐著餵奶,可以採取以下兩個姿勢

床上坐位餵奶法:產婦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在身體的一側放小棉被或枕頭墊到適宜高度,同 側手抱住嬰兒,嬰兒下肢朝產婦身後,臀部放於墊高處,胸部緊貼母親胸部,產婦對側手以“C”字型托住乳房,嬰兒張大嘴巴含住同側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吸吮。

床下坐位餵奶法:病房坐椅一張放於床邊,產婦坐於椅上靠近床緣,身體緊靠椅背,以使背 部和雙肩放鬆,產婦身體的方向要與床緣成一夾角。嬰兒放在母親床上,可用棉被或枕頭墊到適宜高度,產婦環抱式抱住嬰兒哺乳,其他姿勢同床上餵奶法。

剖腹產媽媽更要勤餵奶。剖腹產的媽媽母乳分泌時間會比順產媽媽晚一些,勤喂才能更快讓奶水分泌,滿足寶寶的需要。

三:剖宮產切口怎麼護理?

醫生告誡:刨腹產恢復好不好,8個細節不得馬虎否則後半輩子遭罪

大的護理原則和其它手術的切口一樣。為了促進切口癒合,你應該:

1. 保持衛生

保持切口周圍清潔乾燥,遵醫囑按時換藥、更換紗布。因為換藥的過程要嚴格地進行無菌操作,所以切記,不要自行在家裡換藥。

2. 避免牽拉傷口

咳嗽、打噴嚏或者大笑的時候,用手護住腹部靠近切口的地方。選擇合適的、不會牽拉傷口的姿勢坐、臥、行走。但不要因為害怕傷口裂開而不運動。建議媽媽還是要儘早活動,避免下肢靜脈栓塞及肺栓塞。

3. 不要抬舉重物

尤其在剖腹產後最開始的兩週。怎麼算重物呢?不要比你的寶寶重。

4. 服用止痛藥

傷口疼痛的時候,可以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藥。放心,這些藥物不會影響媽媽哺乳。

5.總怕切口感染,怎麼算恢復得好?

如果出現以下狀況,提示切口感染的可能,需要及時跟醫生反映:切口紅腫不消;有液體從切口滲漏出來;發熱超過 38 ℃;切口周圍疼痛加劇。一般來說,腹部橫切口如癒合良好, 5~6 天即可拆線,有的醫院還會使用免拆縫合線。

​四:要注意避免懷孕

剖腹產對女性的生殖器官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以及影響,如果這部分媽媽還有要二胎的打算,那就要在近兩年之內避免懷孕的出現了。最好是給自己的生殖器官有一個長時間的恢復期,在子宮還未完全恢復的狀態下懷孕,在胎兒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子宮傷口的破裂,後果非常嚴重。

五: 密切觀察惡露

目的:避免產後出血,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宮產,產後都應密切觀察惡露。剖宮產時,子宮出血較多,應注意陰道出血量,如發現陰道大量出血或衛生棉墊2小時內就溼透,且超過月經量很多時,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正常情況下,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為淡黃色,分娩後兩週變為白色,4~6週會停止,若超過4個星期還有暗紅色的分泌物或產後兩個月惡露量仍很多時,應到醫院檢查。看子宮復舊是否不佳,或子宮腔內殘留有胎盤、胎膜,或合併有感染。

六、產後不注意及時收攏腹部

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骨盆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所以產後恢復要做的就是配合適量的運動進行骨盆的恢復,把“大媽”的屁股給拉回來。

醫生告誡:刨腹產恢復好不好,8個細節不得馬虎否則後半輩子遭罪

鬆弛的肌膚、堆積的脂肪和凸出的肚子!這情況對於剛生產完的媽媽而言,一定不陌生。甚至還有好多,寶寶都六七個月了,看上去仍舊像懷孕5個月的樣子。

曾經,我也跟許多媽媽一樣,天真的認為只要寶寶一出世,就會恢復到孕前的體形和尺寸。但實踐證明,實際上,這一過程遠比我想象的時間更長,而且更難

後來產科上班的阿姨介紹我去購了一套,束縛的,試了試挺好的,餵奶很方便,看起來很小可是穿上舒服極了,不覺得勒,於是我就每天堅持穿了,大概倆月下來,我減了有 23金,大肚子完全緊緻

醫生告誡:刨腹產恢復好不好,8個細節不得馬虎否則後半輩子遭罪

七:儘早下床活動

醫生告誡:刨腹產恢復好不好,8個細節不得馬虎否則後半輩子遭罪

預防血栓性靜脈炎婦產醫生指出,孕晚期和產後比較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剖宮產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引起此病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不能早日下床活動、年齡較大、多胎經產婦等。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壓痛、水腫、心跳及呼吸會加速。 剖宮產術後雙腳恢復知覺,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當導尿管拔除後應多走動,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可預防腸黏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動前可用束腹帶綁住腹部,這樣走動時就會減少因為震動的關係碰到傷口而引起疼痛。

八: 要忌食脹氣食物

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後,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