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08北京奥运航拍:陆航尖兵创造完美精准的 “空中转播”

揭秘2008北京奥运航拍:陆航尖兵创造完美精准的 “空中转播”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支英雄的陆航部队担负着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空中直播飞行保障任务和北京赛区所有赛事的航拍以及所有奥运场馆和北京风景空中拍摄。在那些日子里,这支由“陆航尖兵”、北京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孙凤阳带领本团人员组成的奥运航拍飞行队,驾驶七架直升机,与奥运主转播商BOB(国际奥委会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转播公司)、 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我国CCTV的工作人员共同合作,从空中这个独特的视角拍摄精彩的画面,转播到全球供数十亿观众欣赏。


开幕式上完美精准的“空中转播”

2008年8月8日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即将开始。约四十亿观众正坐在电视机和电脑屏幕前,观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此刻,孙凤阳团长和他的战友,驾驶着3架搭载着高清晰度摄像机的直升机在北京上空飞翔,精心“捕捉”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向全球“转播”。

夜幕下,整个北京城华灯璀璨,造型别致的“鸟巢”流光溢彩,魔幻般的“水立方”异彩变换。

当晚20时整,奥运开幕式正式开始。随即,一束束焰火腾空而起,变成29个“大脚印”,沿北京中轴线由南向北次第绽放,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幻化成无数繁星飞泻而下……

众所周知,奥运转播对奥运会的成败作用举足轻重,而缺少空中航拍或者航拍不够精彩无疑会让转播大为失色。鲜为人知的是,奥运转播对直升机飞行的速度、安全性、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换成一句通俗的话,就是要做到:该拍的时刻一定要分秒不差地飞着,该拍的位置一定要准确无误地飞到,整个拍摄一定要平平稳稳地飞好。孙凤阳曾带领团队多次出色完成马拉松、自行车公路赛等大型体育比赛的航拍,为了确保出色顺利地通过奥运开幕式这个“大考”,他把每次彩排当“预考”,带领航拍飞行队的成员积极练兵。由于严格的保密需要,在不能得到完整详细的奥运开幕式“节目单”, 并且节目流程一直处在变动的情况下,他们精心制作飞行计划,积极配合CCTV和BOB、NBC公司的摄像师,苦练、精练航拍技巧。通过彩排航拍,他们已经能够驾驶直升机像鸟儿一样在几时几分几秒飞到指定位置,保证摄像人员以最佳的方向和角度准时拍摄到最好看的画面。

从空中成功追踪到“大脚印”,机组人员和摄像师们互相翘起大拇指,以示庆贺。三架保持相同距离的直升机绕着光芒四射的红色“鸟巢”,继续匀速、平稳地缓慢飞行着。

20时12分,国家体育场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这一刻,孙凤阳驾驶1号机从南向北准时飞到“鸟巢”正西侧。摄像师抓紧时机拍摄,飞机右侧的圆球形摄像机记录下8位护旗手接旗、抛旗、升旗的整个过程。空中俯瞰那飘扬的红旗和五颗夺目耀眼金星,孙凤阳有些激动,有些欣慰。因为主席台是在“鸟巢”的西侧,一定要飞到西侧,才能非常正地拍下国旗;否则,不但他自己从情感上无法接受,还担心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舷窗下,“鸟巢”的灯光暗淡下来,巨幅画轴徐徐展开,一个个精美绝仑、寓意深邃的大型文艺表演逐次登台亮相……这些画面,被空中航拍人员全程跟踪拍摄下,同时“飞”向全球。

运动员开始入场了,这也是开幕式充满最大变数的环节来了。因为运动员没有参加过彩排,他们入场的时间不会与计划的时间完全对准。此外,也许是被精彩的节目所吸引,负责引导航拍的地面导演有时忘了通知空中人员焰火施放、圣火点燃的时间。由于不知道场内的活动,机上人员有些着急。突然,孙凤阳发现,“鸟巢”南侧的奥体中心上有一个大屏幕正在直播开幕式。他一边操纵直升机小速往前飞,一边观察着大屏幕。当屏幕上出现高举圣火的火炬手,孙凤阳迅速调整直升机的位置,摄像机对准“鸟巢”,全景拍摄这个难忘的时刻:巨大的火炬燃起喷薄的火焰,与国家体育场上空的七色彩虹交相辉映,4万余发绚丽的焰火同时在北京齐放……


一次惊险而精彩的航拍

8月9日,奥运男子公路自行车计时赛分别举行。选手们从北京城内的永定门出发,沿着比赛线路一直骑到居庸关,再围着居庸关到八达岭这段赛路,骑行7圈。

这无疑是一次对选手极大考验的艰难比赛,因为整个赛程长达240公里,而且山高、坡陡、弯多。这同时也是一次难度很大的航拍,因为整个比赛将用7个小时,而一架直升机的流功时间只有三个多小时。

为了保证7个小时的空中拍摄一刻不断,航拍飞行队的官兵制作了一份认真细致的飞行计划。在同一时间段里,他们安排有三架直升机在空中飞行,两架负责航拍,一架负责中断。整个拍摄过程,实行接力倒班,三架飞机在飞行的同时,其余四架飞机也做好各种准备。当第一架负责航拍的飞机飞下来加油的时候,第三架负责的航拍的飞机去接替它,第二架飞机飞下来的时候,第四架飞机再飞上去。就这样,七架飞机循环飞行,轮番追踪,保障画面拍摄和信号传递不间断。

9日早晨,孙凤阳、柳军建、万代武三位机长分别驾驶一架直升机飞到永定门上空,协作拍摄男子公路自行车计时赛。9时整,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弯下腰,奋力蹬着赛车向前冲去。按照一头一尾拍摄的方案,三位机长缓慢飞行,不偏不倚跟踪着车队。直升机追踪拍摄自行车赛,不能快、不能低。快了,飞到自行车队前方远远的,拍不到画面。低了,又会干扰选手。但这些对航拍飞行队员成员已不是难题,自去年接受奥运航拍任务后,他们就开展了针对性训练,练就了一套城市飞行、城市追踪的本领。跟踪自行车和人,个个驾驶员能飞到恰当高度、慢到恰当好处,保证跟不丢。

从地面、空中交叉轮换的直播画面上,许多观众看到:长长的自行车队穿过市区线路,沿着八达岭高速公路骑行,一路上你追我赶,交替领先。车队无论骑得快慢,直行还是转弯,空中传出的拍摄画面显示,直升机跟踪得很及时到位。

不久,车队进入了山区赛道阶段。从居庸关到八达岭,自行车选手们要围绕复杂的道路骑行七圈,航拍队员也要跟随车队绕飞七圈,跟踪航拍。因为八达岭山区山高谷深、气流变化大,选手们骑行的道路紧靠着山脚根,而且是九曲十八弯,这些因素使得航拍的难度变得更大了。飞行人员降下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边细致地观察周围的空情,一边看着地面上的车队,沿着公路走向小心翼翼地绕飞。为了让装载在直升机右侧的摄像设备更好地工作,他们还向左靠着山体飞行。

全神贯注的孙凤阳感到眼前一道黑线一闪,这才发现前方有一高一低两条高压线,高差约50米。此时,他可以选择提升或降低飞行高度以避开高压线,但这样做会影响拍摄效果或运动员比赛。“从两根高压线之间穿过”。孙凤阳调整好飞机的姿态,轻拉操纵杆,庞大的直升机带着轰鸣,对准两条黑线中间的空隙,顺利穿了过去。

跟随车队,孙凤阳驾机飞到了八达岭长城附近。透过镜头,BOB公司的摄像师 看到,连绵的绿色山岭,蜿蜒的雄伟长城,奋力骑行的赛手,交替着变成近景远景,构成一幅幅动静结合、美不胜收的画卷。

这天,七架飞机轮番追踪,顺利完成航拍任务。



创造奥运航拍的多个“第一”

执行奥运航拍,孙凤阳和战友们无意中创造了多个第一:这是我国首次直接参与奥运航拍与转播,飞行人员首度与NBC等国际传媒巨头合作,在北京如此高密度、大规模的航拍是建国以来所未有过的。

与BOB、NBC公司和我国中央电视台合作,三家对航拍飞行队的要求不一样。BOB公司主要拍户外的项目,NBC公司除了拍摄比赛还要拍景色。中央电视台以赛事为主,加上景区拍摄,有些直播还要插播空中画面,形成室内室外的呼应。为了配合做好各种拍摄,飞行队根据他们需求的不同,制作航拍飞行计划,研究确定飞行航线,为应对突发情况还专门制定了应急预案。在第一次开幕式彩排时,BOB、NBC两家公司同时提出飞行保障要求,飞行队分别“量体”定做了一套航拍飞行计划,一一标出飞行的时间、高度、安全距离和方法,严密而细致。

许许多多大洋彼岸的美国观众,观看奥运比赛的时候,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北京很美,北京很大,繁华的北京既传统又现代。原来,NBC公司在转播奥运会的比赛前要播放一段北京的风景片,宣传介绍北京。在奥运会开幕前,航拍飞行队共出动飞机70多个架次,飞行150多个小时,协助摄像人员对北京赛区的所有奥运场馆和风景进行航拍。

“从空中看北京,是一条向世界展示北京的良好途径,更是一个无以替代、不可或缺的特殊视角。”回想起航拍北京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经历,孙凤阳依然感到很兴奋。为了拍好北京CBD(即城市商务中心区),把现代北京的这个重要标志最好地展示给全世界,飞行队员搭载着BOB、NBC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北京国贸大厦和中央电视台的新址为中心,对那片高楼林立的街区展开“轰炸式”拍摄。拍一遍不够,飞行员就驾机再转一圈,一次不行就反复拍摄。早晨拍,上午拍,下午拍,晚上拍,阴天拍,天晴拍,总之要让摄像人员拍到最好的北京,让世人透过镜头看到最好的北京。

为了保障奥运向全球转播的需要,我国首次批准外方人员和设备搭载国内的直升机,可在指定的禁飞区、禁拍区外飞行、拍摄。作为执行这个历史性飞行任务的奥运航拍队员,他们在积极配合拍摄人员完成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禁飞、禁拍红线。每次飞经那些区域,他们都非常坚持原则,要求摄像人员把镜头收起来,禁拍。每个摄像人员也守规矩,队员们一提醒,他们就立即配合。

8月13日早晨,在京郊某机场。“飞行队的队员,你对他们是如何评价的?”面对记者的提问,BOB公司摄像师魏弗莱一个劲地称赞:“他们的技术都是一流的,我们之间的配合默契很好,我发现他们很会学习,现在不但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做,而且跟在国外一模一样,能拍摄到很多很好的画面。


空中见证完美“收官”

24日夜幕还未降临,在 “鸟巢”的上空三架直升机正在低速盘旋。孙凤阳带领的奥运航拍飞行队,将再次与奥运主转播商BOB、NBC合作,全程进行空中拍摄,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转播给全球数十亿观众。

孙凤阳和战友是19时30分驾驶直升机飞抵国家体育场上空的,虽然距离闭幕式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但“鸟巢”四周已经沸腾了,整个北京城更是再现一派节日喜庆气象。俯瞰夜幕下的京城,所有的道路和街区华灯璀璨、溢彩流光。“鸟巢”在微暗的夜空里坦露着红色的怀抱,与向上放射的光芒交相辉映,紧挨它西侧的国家游泳中心变换着赤橙蓝紫的七彩颜色,仿如一座色彩斑斓的魔幻宫殿,在四周的墙壁上滚动显示出“北京欢迎您”、“Welcome to BEIJING”的中英文字样。在“鸟巢”四周的入口处,汇集的人群密如蚂蚁,透过那个巨大的椭圆形的穹顶,可以看到很多观念已经早早进入体育场,迫不急待等待第二十九届奥运会闭幕式正式开始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晚上八点,运动员开始入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举着旗帜步入体育场,经过十六天的奋力拼搏,他们有的收获了奖牌,有的付出的是激情和汗水,但每个运动员脸上依然写满了喜悦、兴奋与期待。在空中,由于安全因素和不干扰闭幕式的考虑,直升机保持了一定的飞行高度。,运动员入场了,虽然把镜头拉到最近距离,还是无法看清每个运动员,但大家依旧振奋不已:16天来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健儿们,努力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夺取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创造了自1984年参加奥运会的24来的最高纪录。

随着燃烧了十六天的巨大火炬缓缓熄灭,整个“鸟巢”灯光暗淡下来。突然,“鸟巢”顶部及四周腾起一束束耀眼的火光,焰火直冲云霄,上万朵绚丽的礼花随即在夜空中绽放。“鸟巢”内观众在欢呼跳跃,仿佛要将整个穹顶掀翻。此时,在孙凤阳驾驶的1号直升机机舱里,除了轰鸣的发动机声,大家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慢慢的,直升机围绕着“鸟巢”上空又盘旋了一圈,空中俯视圣火熄灭的场景,通过他们的视角,呈现给了亿万观众。

在京郊某机场,走下飞机后的孙凤阳感慨地对记者说:“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够亲眼见证北京奥运会,真是一辈子的荣幸,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奥运会圆满安全地结束了,但我感觉它没有结束,眼前还浮现那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在奥运会的十六天里,他们在空中不仅见证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和精彩的赛事,而且还见证了整个北京和各个奥运场馆的巨大变化。前些年,他们团也到北京执行航拍,从当初杂乱的建设工地到一座座场馆以别致的造型展现在世人面前,从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到不断延伸的地铁线路,长高长大的首都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规范有序,天空也从灰色变成了蓝色,驾机翱翔城市上空,他们心中更加充满豪情,充满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