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厘錢!

國發股份,即北海國發海洋生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14日在上交所上市,掐指算來,在資本市場混了將近16個春秋了。

國發股份主營業務珍珠系列產品,包括珍珠製藥、珍珠保健品、珍珠化妝品,以及甲殼類海洋生物農藥系列產品的研製、生產、銷售,乍一看上去,主營業務有藥品化妝品還有農藥,不知道會不會弄混亂了,把農藥當成化妝品賣出去。

從經營情況來看,國發股份除了上市後的三年(2003年-2005年)扣非淨利潤還勉強維持在正數之外,在往後的十二個會計年度裡(2006年-2017年),扣非淨利潤硬是沒再浮出過水麵。

而時至今日,國發股份仍然在A股市場晃盪著,也是靠著淨利潤在“兩負一正”,或是“一負一正”的日子裡硬是撐了下來。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都一個多輪迴了,一個公司還沒有靠主營業務正兒八經給股東賺過一分錢,那投資的意義何在?投資的期盼何在?難道再苦苦等待下一個輪迴?

當然如果能像亞馬遜一樣把現金流照淨利潤的方式越滾越大,那也行。可看國發股份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方向基本與淨利潤保持一致。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國發股份主要是醫藥製造及農藥原藥兩大產業。

按理說,紮根醫藥和農藥兩領域,日子應該不差。且從國發股份自身對行業發展前景的描述來看,機遇也是大大的有。況且,國發股份亦不是行業新兵,要把握住機會有的是時間做準備。

可看淨利潤的表現,日子還是難熬啊!原因何在?老趙仔細看了看,國發股份還缺樣東西——核心競爭力。

下面來看看國發股份在其主要涉足的三個領域對自身競爭力的界定。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就國發股份單獨提到的滴眼液,發展有20多年,卻也僅能說是廣西名牌產品。在這麼多年裡面,既沒有成為國內的知名品牌,更別提走向國際了。

如若對自身產品失去追求,僅僅靠著20多年前的技術混日子,不再追求創新,那淘汰就會成為必然。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醫藥流通在國發股份銷售收入中佔了半壁江山,但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最後守著的是北部灣區域,而非全國,國發股份自己都承認了:競爭力不強。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15個專利從授權日期來看,一年不比一年,當然這含金量如何,趙哥沒法判斷,不過可以看看研發費用。

研發費用數據也是在2012年才開始有,大致趨勢是投入在逐步減少。所以,靠研發來支撐核心競爭力也免談呢。

再者,其2016年最新一項關於克百威的專利估計也要報廢了:克百威被列入國家禁用限用的農藥名錄中(2018年生效),此外國發股份的滅多威產品亦是如此。

而農藥後續的發展趨勢是高效、低毒、低殘留,而這對產品要求更高,也就意味著研發投入少不了。

所以,圍著國發股份轉完一圈發現,這公司雖不怎麼講故事,資本運作也不常玩(最近一次是2016年想要定增高溢價收購一家醫療器械耗材提供商,但最終也是失敗告終),但也沒找著能讓玲姐有一點點動心的亮點。

再考慮到這近些年年年虧損,著實不討喜,你說是不?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股票投資實質投的是這家企業。而企業在專心做實業這條路上,不僅要有心,也要發力啊。

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產品沒有壁壘,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那等於只有被動挨打的份,自然也經受不了一點風吹浪打。

而業績虧損原因也就歸結於:宏觀經濟下行、行業不景氣、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市場日趨飽和等等。

那既然如此,上市公司能做的估計也就是儘量還保持在A股市場上飄著。

並且,國發股份上市以來,累計積分紅僅僅1200萬元,最搞笑的是,2009年分紅是每10股派現0.04元,當時的股權登記日股價是8.59,也就是說每85.9元收到分紅4分錢,每一股分紅4釐,這也真是太摳門了。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最後附上一張股價圖,只是想說,反轉也好,反彈也罷,不是想想就有的,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參與著玩的。在往後的市場上,股價或許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上市十六載,虧損12年,沒故事沒業績沒競爭力,一股分紅4釐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