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這碗面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1958年8月,日清食品創始人安藤百福發明了全球第一代方便麵,袋裝“雞湯拉麵”開始銷售,由此一款名為方便麵的快速食品風靡全球,就在前幾天,方便麵悄悄的度過了自己的六十大壽。這場六十大壽頗為清靜,除了中國股民以關燈吃麵的方式進行了隆重慶祝外,似乎沒有了太多的聲音。

你熟悉的這碗麵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六十古來稀,方便麵從誕生至今已陪伴了我們六十年,但如果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方便麵進入我國的時間還不滿六十載。中國方便麵的記錄始於1964 年,當時北京食品總廠用手工操作曾用鴨油生產油炸方便麵, 1970 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麵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它採用高壓蒸麵油炸工藝,用自己研製的設備年生產出了200 萬袋方便麵,這也算是中國方便麵本土產業的真正起步。

在此插入方便麵另外一個傳說,那就是方便麵始祖是中國揚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廚子,他把麵粉中加入雞蛋,擀成薄片,切成細絲,放水中煮過,立刻再放入油中炸過晾乾。這樣處理過的麵條放在熱水中隨時可以泡軟,食用非常方便,這也是方便麵界的一個傳說,僅當做面後笑談吧。

你熟悉的這碗麵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但真正讓我們吃上方便麵,愛上方便麵的並非是上海益民四廠,也非知府廚子,而是來自寶島臺灣的康師傅與統一同學。在1992年康師傅與統一可謂是前後腳的進入中國市場,由此這個由“一塊麵塊,一包料包”組成的神奇食物瞬間席捲了中華大地的各地角落,並由此一舉締造了全球方便麵消費最大的市場,讓曾經胃口貧瘠的中國消費者在方便麵身上找到了麵條的幸福感。

方便麵在這個神奇土地的瘋狂表現至今依然讓人側目,以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來說,從92年康師傅在天津建廠到第一碗紅燒牛肉麵問世,其先後在全國13個城市建立了113條生產線,日產方便麵達2.5億包,年銷售方便麵65億包,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吃掉5包,堪稱不折不扣的“中國面王”,坐在綠皮火車上的魏應州不會想到,一次巧合的生意經竟成就了頂新集團最大的支柱產業。

你熟悉的這碗麵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方便麵放在現在不足為奇,在崇尚健康的今天被吃貨們一致鄙夷,但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方便麵就等同於奢侈品,每天一包方便麵是赤裸裸的炫富行為。而當電視中出現了“香噴噴,好吃看的見”的紅燒牛肉麵後,更是開啟了一個全民炫富時代的篇章,很多人的兒時回憶至今都有著這句廣告語的影子。

你熟悉的這碗麵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據統計,截止2017年,全世界已消費了約1001億份方便麵,成為僅次於麵包的全球第二主食,但較為遺憾的是,也許方便麵很難成為全球的主食桂冠。雖然在17年整體方便麵市場呈現了回暖趨勢,方便麵也成為了時下消費降級的一大網紅指標,但整體市場銷售0.3%的漲幅依然還是夕陽產業的真實寫照。必須承認,剛剛度過六十大壽的方便麵已進入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境遇。

“廉頗雖老,但並未死”,方便麵這個產業能夠生存六十年也必然有其道理,這點在康師傅身上可以找到很清晰的寫照。作為資本市場的快消代表,康師傅在港股中算是標誌性的投資標的,在2011年之前的10年,康師傅股價在港版締造了20倍的估值成長奇蹟。而這段時間也堪稱整個方便麵產業的黃金十年,但在消費升級與自身“禍不單行”的衝擊下,康師傅股價一度從20多元的位置跌至6塊多的估值,相比所謂的腰斬,康師傅堪稱是斬的只剩下了小腿肚的市值。

你熟悉的這碗麵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但這僅是開始,在市值大幅縮水後,康師傅還被港股剔除了恆生指數,這等於是曾經把你奉為座上賓的財主,今天不僅不跟你談交情,連打長工的資格都不給你,直接掃地出門。可想這份打擊對於當時病怏怏的康師傅與方便麵產業而言意味著什麼?但讓人意外的的是,康師傅並未死亡,反則是走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V型反轉”,並一度創造了1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所謂資本不相信眼淚,但卻相信市場,所以曾無數唱衰方便麵被外賣打敗,被自己打敗的人此刻都有點懵X了,這碗麵最終守住了自己的陣地,而康師傅也成功了打了一場理想的反攻戰。

康師傅反擊成功,並借勢消費升級走起了高端戰略,拋棄了“便宜”這張王牌,只保留便捷功能,還拉著航天玩起了太空科技的“太空面”,其相親相愛,相恨相殺的統一也推出了生活面的概念,大家似乎不約而同的擁抱著新時代的新變化。但慶幸自己活下來的同時,有一些痛點方便麵這個產業依然未找到解決的方式。

你熟悉的這碗麵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方便麵有三寶:“方便、快捷、廉價”,而現在外賣打敗了方便、快捷,消費升級打敗了廉價。方便麵更是被釘上了不健康的恥辱柱,而最為關鍵的是已年滿60的方便麵的形態還是其誕生的形態,而92年第一款中國方便麵市場的醬料包,其調料搭配也並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微創新不計。最近也有人說市場興起了一種泡麵文藝小店,但實際這種店販賣的並非是方便麵,而是文藝,是情懷,這顯然也不會是方便麵產業的未來出路,那未來之路在哪裡呢?

從共識放棄價格戰,齊齊進入高端戰,從方便麵到生活面,從紅燒牛肉到紅燒太空,各大品牌都在嘗試不同的自救之路。筆者看來,未來的根本依然還是創新二字,無論是圍繞技術創新、原料創新、調料創新,只有真正的為這位“老人”賦予新的活力,才可能返老還童,再造奇蹟,否則方便麵市場今日的復甦充其量只是第二春的迴光返照。

你熟悉的這碗麵剛悄悄的度過了六十“大壽”

未來,方便麵產業不會馬上死亡,也不會瞬間消失,但一定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這一代的父母是吃方便麵長大的,而對於下一代的年輕消費者,這一代是不會讓他們繼續方便的繼續吃麵,或者試問一下自己,你會嗎?好了,我去吃麵了,我不是吃垃圾食品,我只是在為方便麵慶生,六十大壽快樂,祝這碗麵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