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最独特迷人之处就是他对空间关系的处理。据说他喜欢在摄影棚里放古典音乐,于是演员们的步调便带上一种音乐的韵律,他们在费里尼的景框中流畅地滑入滑出,有如舞蹈。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费里尼在《八部半》((8½,1963))片场

《八部半》的开始,阳光下疗养院广场的长镜头展现了费里尼灵活运用空间的无与伦比的手法,与它媲美的则是终场的马戏游行。费里尼的马戏团情节贯穿了他一生的作品,《阿玛柯德》(Amarcord,1973)结尾的婚礼席宴和《罗马风情画》(Roma,1972)的部分情节可视为这一段落的变奏。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阿玛柯德》

费里尼自幼就迷恋马戏团和杂耍表演,十二岁时曾离家去参加马戏团。他说:“我有一种孩子的复杂心理——虽然遭到警告,但还是有些淘气”。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费里尼和妻子朱丽叶塔·马西纳(Giulietta Masina)

《八部半》通过导演奎多的回忆向我们展现了孩童时期的他(以及费里尼)是如何处理天主教教规与顽童天性之间的冲突的。

这个孩子同样出现在终场表演中,不过此时不再作为孩童时期的奎多,而是童年时代的一个符号。最后,当所有人物都退场了,“舞台”中只剩下他,吹着喇叭,这代表什么呢?也许是想告诉我们,童年是导演(奎多和费里尼)珍贵的创作源泉,是灵感的源头,一切故事的开始,所以以他结束这个故事。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分析费里尼对空间的处理,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比如,将镜头聚焦在远景的一组移动元素上,追踪其位置变化的同时,扫过前景中的人物,或变为跟着前景人物移动。这样远、中、近景中的数组人物就会不断的滑入滑出画面。或以一个主镜头开场,然后让一个人物从远处进入画框,镜头也随之变成特写。或紧跟人物的脚步,当其转身面对摄影机时,人物从右下或左下入框,随即变成双人镜头,犹如一个优雅的邀舞。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费里尼将这种种技巧都运用到了终场的大游行中,使得整个段落乱而有序,呈现一种令人迷醉、神往的美。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费里尼实际上为影片设计了两个结尾,原剧本中的结尾发生在一列火车的餐车里,奎多和妻子一起吃饭,最后他在幻觉中看到了一生中所有的女人。不过费里尼在拍摄《八部半》的宣传片时,组织了二百人的大游行,那壮丽的场景让费里尼心动,于是更改了餐车的结尾。最后这个结尾得到了制作人员的一致赞同。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结尾虽然是上扬的——奎多接受了他的过去和现在,并与所有人和解,但却是发生在幻觉中。现实中的奎多,还会不会继续拍电影,与妻子的关系会如何发展,则是未知。所以这个大游行并不是一个大团圆结局。同样的意味也发生在《阿玛柯德》的结尾,小镇上的女神格拉迪斯卡终于嫁人了,新郎却是一个法西斯骑兵,同时,提塔懵懂的青春也随着格拉迪斯卡的离开而结束了。

《八部半》,迷人的终场游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