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記憶體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碟還安全嗎

最近江湖上正上演新的撕逼大戰,有日本網友在諮詢英特爾後得知,Intel從未將3D NAND閃存賣給其他SSD製造商。這麼一來,大批號稱使用Intel原廠閃存的國產固態硬盤就尷尬了,又是曬顆粒進貨單,又是發聲明斥責報道不實。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進貨單顯示這些顆粒是經過代理商採購的。代理商有沒有參與將降級片造假成原片?又一次次陷入了無人回答的死局。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存儲極客不想參與到底有沒有造假的爭論中去,而是想談談正常情況下,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到底流向了哪裡?這個問題很敏感,只要工業產品,總會有良率問題,誰家都有垃圾需要倒,所以誰也不想提。以下為存儲極客根據已有公開資料和個人知識經驗分析得出。

Intel篩剩下的顆粒哪兒去了?

在大連廠改造之前,英特爾並沒有自己的閃存製造廠。英特爾閃存顆粒來自於英特爾和美光合資開辦的IMFT,這家企業位於美國境內,只造閃存,不造內存。IMFT產出的閃存芯片由英特爾和美光分掉。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英特爾有選擇的權力,甚至可以完全拒絕自己不滿意的閃存,比如IMFT的初代16nm TLC就被英特爾直接棄用:美光用IMFT 16nm TLC的時候,英特爾寧可去找第三方買閃存來造535系列SSD。

英特爾的閃存是由IMFT供應的,那麼篩剩下的,自然有美光來接盤。美光又是如何處理質量不達標的閃存顆粒的呢?過去,美光旗下有一個名為雷克沙的子品牌(去年已經賣給國內SSD製造企業江波龍),專門銷售存儲卡和優盤,它就是降級片的主要接盤俠。優盤和存儲卡對閃存可靠性的要求相對低很多,無論是擦寫壽命還是工作頻率都比較寬鬆。不過存儲卡的市場正因手機取消TF卡擴展以及相機需求量下滑而快速萎縮。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雷克沙用不上的,還有美光旗下另一個工廠Spectek負責消化。Spectek的名聲不太好,因為它生來就是處理垃圾的(在不合格顆粒中重新篩選,然後賣出)。前幾年橫行國產SSD的Spectek降級片現在不常見了,它們去哪兒了?

Spectek在閃存上做的各種標記影響了它的形象,那麼就把標記層打磨掉或者是覆蓋掉,重新畫個符號上去唄。下邊這個標打的太假了大家不要笑,正不斷改進呢~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很多人都聽說過:垃圾是放在錯誤地方的資源。這句話非常對,降級片並不是不能用,它用給優盤存儲卡挺好的,但是偏偏有人貪圖利潤,要把它用到價格更高的固態硬盤裡。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這就好比同樣是橡膠造輪胎,質量最好的橡膠用來製造飛機輪胎、普通些的製造汽車輪胎,而不達標的、質量次的或是回收料,則只能用來做自行車輪胎、兒童車輪胎。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試想,如果把自行車胎裝給汽車上瘋跑,會有什麼後果?容易翻車唄!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只要不影響自己產品的名譽,又能處理掉棄之可惜的下腳料,這買賣雙方可取所需,閃存原廠自然也不會站出來反對。更何況現在造假閃存現在是打了英特爾的標,美光就更無所謂了。

96層堆疊的第三代3D閃存將是英特爾和美光共同開發的最後一代產品,再這之後雙方就將分道揚鑣,英特爾和美光閃存只換一個閃存ID就能通用的時代即將過去。下圖為某山寨SSD的量產工具顆粒配置,誰會知道它背後到底是不是用了英特爾閃存ID開卡的美光閃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除了英特爾和美光之外,其他幾家固態閃存製造商的情況又是怎樣?它們的降級片到哪裡去了?

東芝的降級片到哪兒去了?

東芝自己有優盤和存儲卡的產品線,可以自行消化部分體質達不到製造SSD所需,但是滿足存儲卡需求的降級片。此外,東芝還會出售晶圓給第三方封裝企業,由它們封裝成Good die,也就是品質達標(非原廠標準),但是不打東芝標的白片。

這個渠道控制的比較好的話,就不會有人打磨東芝的降級片來偽造東芝原廠閃存了,顯然損害自身形象的行為,原廠是不會允許它發生的。

三星的降級片到哪兒去了?

三星的情況比較複雜,作為世界無二的數碼帝國,三星有太多地方可以消化自己的閃存產能。除了存儲卡和優盤之外,手機、各種數碼產品,也都需要閃存。即便降級片中品質比較差的那種,如果當一次性寫入的ROM芯片使用,也是能夠滿足可靠性要求的:就算是QLC,屏蔽一半空間,只做1次擦寫總歸能穩定的吧!

非原廠品牌的固態硬盤一直在考驗廠商的道德底線。如果它們評估後認為潛在的風險小於能獲得的收益,貓鼠遊戲就一定會繼續下去。

最後談點實用的內容,怎樣才能買到放心的固態硬盤?答案很簡單,買原廠盤。在上半年的時候很多人還會說原廠盤太貴了,不過現在東芝原廠入門型號TR200 240G在淘寶只要不到300塊,買不起這種說法已經不成立了。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原廠盤會使用整個晶圓中篩出的體質最好的顆粒,而與之搭配的也會是經過最佳匹配的主控及固件方案,在可靠性與兼容性驗證方面嚴格的多。這在性能參數表中或許體現不出來,但山寨和原廠,甚至二線品牌和原廠的水平差距是切切實實存在的。尤其是閃存發展到3D堆疊時代,臺灣公版主控或許能用LDPC糾錯和犧牲性能全力保命的被動GC算法讓降級片跑起來,但是你能想象輪椅運動員和博爾特比賽百米飛人嗎?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很多原廠盤還會使用從更高端企業產品(不一定是企業級,可以包括高可靠性的商用OEM產品)中發展而來的硬件方案,譬如東芝的Q200,就是從商用HG6型號發展而來。無論是MLC閃存還是無比健全的固件都是Q200獲得的最好基因。與其便宜一百塊,何不嘗試下不用擔驚受怕的享受。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同品牌的RC100,是從東芝BG3發展而來。融合主控與閃存芯片,只有單顆粒的BG系列不僅被應用在微軟Surface Pro當中,同時也可用於服務器的系統啟動盤,可靠性經過了大量的驗證。只能做組裝作坊的山寨品牌又如何能夠與之匹敵?

閃存原廠篩剩下的降級片哪兒去了?廉價固態硬盤還安全嗎

即便原廠盤再降價,沒有顆粒顆粒自產能力的第三方固態硬盤也不會消亡,它們是市場的組成部分。如何選擇,依然取決於消費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