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楊凡欣:爲推「印太」戰略,美國已經著手做了這些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2000字,讀完共需3分鐘

「荐读」杨凡欣:为推“印太”战略,美国已经着手做了这些事

作者楊凡欣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文刊於8月20日環球網。原標題為《楊凡欣:美國意在改變印太地區地緣政治框架?》。

2018年7月3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印度—太平洋工商論壇 發表“美國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前景的構想”的講話,清晰闡述美國“印太”戰略中的經濟援助內容。至此,特朗普政府對於美國在21世紀旨在改變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經濟的戰略清晰浮現。

自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亞洲5國為期11天的訪問之後,美國的“印太”戰略開始在地緣政治和經濟的層面發揮作用。“印太”概念最初只是被認為是通過與日本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來連接印度和太平洋的戰略概念,後來轉而替代奧巴馬政府時期的 “亞太”概念和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並在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成為特朗普政府參與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且將重心轉移到了地緣政治經濟框架上。

在經濟方面,美國企圖通過一項1.1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深化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即為印度太平洋地區提供1.1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主要將援助該地區的數字經濟、能源和基礎設施的發展。這一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第一,建立數字連通和網絡安全合作關係,特朗普政府為此將投資2,500萬美元,以改進與夥伴國家的數字連通,擴大美國的技術出口。第二,亞洲能源增進發展和增長,2018年美國將首先投資5,000萬美元,以幫助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合作伙伴從美國進口、運輸能源資源,尤其天然氣資源。第三,發起一個基礎設施交易及援助網絡,以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為此,特朗普政府將以近3,000萬美元作為種子資金,建立一個新型跨部門機構,以協調美國用於尋找項目、融資及技術援助的工具。第四,建立一個新的印太交易顧問基金(Indo-Pacific Transaction Advisory Fund),以幫助合作伙伴獲得私營的法律及金融顧問服務。第五,通過“建設法案”(BUILD Act),提高特朗普政府的發展融資能力,這一法案剛在眾議院通過送交參議院。

除此之外,1.1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還將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重要區域性機構發展,例如《美國-東盟聯通行動計劃》(U.S.-ASEAN Connect initiative)、亞太經合組織(APEC)、《湄公河下游行動計劃》(Lower Mekong Initiative),以及環印度洋聯盟(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在安全方面,美國強調確保所謂的海上和空中自由,保護和增進基於規則的秩序。為此,美國準備提供將近3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其中的2.905億美元用以外國軍事資助,目的在於加強海上安全合作、救災等;另外的850萬美元用於資助打擊跨國犯罪的國際毒品和執法。安全援助資助將涵蓋在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蒙古、尼泊爾、太平洋群島、菲律賓、斯里蘭卡、越南等地。

美國將著重加強海事安全合作,重點區域包括東南亞和太平洋群島以及孟加拉灣等,通過人控和無人空中系統提高有沿海區域雷達察覺力 ,建立用於快速反應的海事平臺,增進信息交流機制。在東南亞和太平洋群島,美國的援助包括將幫助這些國家監視其專屬經濟區,提供海域覺察力和巡邏能力的培訓和後勤支持,協助夥伴國家發展防務和安全機構等。在孟加拉灣,美國與印度分享商業航運信息,將與孟加拉灣其他夥伴國提高民用和軍用海事運作各方的能力、提高搜救能力、加強地區維和能力等。

在軍事方面,美國將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推動“印太”戰略落到實處。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組建於1947年,主要負責太平洋區域的安全與防務。此前,印度洋地區的安全與防務實際上亦是由太平洋司令部負責,但對外沒有明確說明。2018年5月30日,在戰區司令部的更名儀式上,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表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對於全球海上安全至關重要,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這反映出印度洋在美國戰略思維中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二戰後美國區域地緣戰略的重要改變,美國正推動“印太”戰略落到實處。

在6月2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 國防部長馬蒂斯系統闡述了美國“印太”戰略,陳述了構建印太戰略的五大原則與四大手段,承認美國已經擴大了對印太地區的介入,深化了整個地區的相互聯繫。

綜上所述,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內涵就是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從地緣政治角度而言,美國的“印太”戰略是將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和美國亞太安全同盟體系擴大到印度洋區域,實行兩洋聯結,試圖將中印崛起規制在美國主導的國際規則框架內,同時維繫美國的海上主導地位。從地緣經濟的角度而言,世界經濟重心從大西洋兩岸向印太地區轉移,或許是促使美國推出“印太戰略”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企圖通過“印太”戰略加強與該地區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對沖中國在該地區日益提升的經濟影響力。美國將重心向東亞、西太平洋地區和印度洋地區轉移,促使美國提升這些次區域的戰略地位,使該地區發展態勢更為複雜,該地區內國家的和平發展面臨更加複雜的外部環境。

眾所周知的是,多年來美國在任何地區戰略的實現,都依賴與地區盟友的合作,需要第三方積極主動地參與。印太地區存在諸多第三方國家比如韓國、菲律賓、中國臺灣、朝鮮、印度、日本、澳大利亞、東盟十國、中國、俄羅斯等,這些國家彼此之間有的關係非常複雜,經濟上卻大都與中國來往密切,安全上有的國家並不像美國盟友那樣與美國一直維繫著義務或合作關係。當美國風風火火推進“印太戰略”時,相較印太地區各領域的巨大資金缺口,美國援助的杯水車薪能否發揮槓桿作用撬動第三方國家的參與,激起第三方的熱情並願意隨之起舞,這將很大程度上決定美國的“印太”戰略能否成功。

長按關注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荐读」杨凡欣:为推“印太”战略,美国已经着手做了这些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