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父母輩的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執念那麼深?

吳某人25


很多人估計在就業的時候,都有過相同的遭遇。那就是被父母催促去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這不禁讓大家很疑惑,為什麼父母輩的人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執念那麼深呢?我認為有如下幾種原因:

1.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比較穩定


90年代,下崗潮中的下崗職工們心中對於企業有著深深的怨念和極度的不安全感。他們更懂失業後的那種無助和失落。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問題,到時候你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被辭退,那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但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幾乎不會面臨失問題,而且還有許多福利。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2.社會地位比較高,比較有威望。


即使現在如果是父母間聊天,說到自己的孩子是公務員,都會覺得非常有面子。大家都知道公務員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能考上肯定是非常厲害的了。另外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考上公務員就能做大官,從政聽起來也比較有面子。

3.福利保障好


相對於其他職業,公務員的福利相對是比較好的。比如,公務員不需要繳納醫保,有公費醫療,大病小病都可以報銷,而且退休後也比較有保障,除了繼續享受公費醫療外,工資和原來退休前的工資也是一樣的。另外工作相對穩定,不需要經常出差加班。

以上大概是大多數父母心中的想法。他們總是覺得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比較好,因此會盡力勸說自己的孩子報考。

但是我認為,工作是自己的,首先得看自己喜不喜歡,如果你自己根本不喜歡,那這樣的工作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生是你自己的,父母的想法,你可以作為參考,但是,怎麼選擇還是看你自己。

——END——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其實不只是公務員、事業單位,還有國企,這些體制內看起來穩定體面的單位。

重慶晨報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一位57歲的母親,3年10次去重慶,她的目的只有一個——勸兒子回河北老家,通過關係到國企端個“鐵飯碗”。

為了達到目的,她去兒子單位鬧,去兒子女朋友單位鬧,辱罵撒潑,哭訴哀求,各種手段用盡。27歲的兒子卻在母親的“折騰”下,多次逃離。女友分了、工作辭了、手機關了、家也搬了一直沒有屈從,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只想按自己的方式活。

母親無法理解兒子對於就業的想法,兒子也無法說服母親,母子間的矛盾逐漸升級,這個故事背後,凸現的正是兩代人對於就業觀念的衝突。

商業締造文明。

在父輩那個人生價值觀剛開始形成的年代,並沒有什麼商業,畢竟整個經濟都是計劃性的,和市場經濟沒多大關係。

那時候,在國家單位裡當工人可是件很榮耀的事情啊,工人的地位在當時也確實相當高。曾經一度,別說私人企業,農民偷偷種養農作物都是要被沒收的,那都是資本主義的毒瘤呀,要“割資本主義尾巴”。

那時候的工人還有著相對於農民來講極為不菲的收入。

湖南人民出版社於2000年6月出版的《大轉折的瞬間:目擊中國農村改革》一書中提到:”1978年,全國農村人口為8.032億,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有133元,其中90%以上為實物,貨幣收入不足10%“(也就是說,現金收入只有13元左右)。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1978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615元,平均月工資就有51元!兩者之間差距達到了驚人的4.62倍。

是故,少年時期形成的價值觀就這樣深深的印刻在了他們腦海。

“國家的”才是穩定、靠譜、有地位和麵子的,“私人的”那肯定是沒地位、沒面子、不穩定、不安全。這種意識影響可能已經深入父輩的骨髓了。

公務員工資水平雖然不高,但關鍵在於穩定。

一是收入穩定。公務員畢竟屬於國家工作人員,在社會上政治地位相對較高,其收入穩定,工資按時發放,不存在拖欠工資問題。而一般的企業工資水平則是按照績效走,收入或高或低,不甚穩定。此外,公務員較好,不需要繳納社保,還可以公費醫療,退休後生活無憂。

二是工作穩定。在編的公務員與社會上一些合同制工種不同,考上公務員相當於捧上了一個“金飯碗”,只要踏實工作,遵守紀律,不必擔心“裁員下崗”、“新人搶位”等的問題。此外,公務員基本上則是朝九晚五,除了特殊崗位外,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加班情況。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可以把勞動者的身體保護得更好些。而現代社會中,很多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職業病現象非常普遍。

三是工作內容也相對穩定。現在的一些企業雖然收入高,但是所付出的代價也大,動輒加班、熬夜,工作辛苦,生活不易。而公務員工作內容變化不大,熟練即可,工作壓力較小,生活較為舒適。

國企還有90年代下崗潮,公務員似乎還沒有下崗潮的現象出現,尤其是現在貿易戰,金融環境不好,很多企業朝不保夕,國企還可能國家續命,公務員自不用說,私企倒閉的可是一批一批又一批!

各位讀者覺喜歡在哪裡工作呢?


馮起升


從錢多的父母和錢少的父母兩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分析錢少的父母為何執念這麼深。

第一,根深蒂固的思想引導,有權則有錢,當官就一定有錢。想法來看有些片面,現實來看,進入公務系統雖然不會大富大貴,但吃飽穿暖,買一般的車買一般的房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而對於一般家庭而言,能買得起車買得起房已經很滿足了。

第二,他們認為進入公務系統的人都一定是官,就一定能成為人中龍鳳。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長期以來官民距離太遠,官民等級森嚴造成的唯官至上論,他們懼怕卻又想成為她們。另一方面現如今各種熒幕影像展現的官員身上的優越感讓他們覺得進入公務系統就一定能像裡面演繹的一樣,對一般人都能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其實現在的公務系統,在臺上呼風喚雨的僅僅只有少數,絕大多數人跟一般人一樣,一輩子只是個打工的。

第三,進入公務系統,工作穩定,社會地位比較高。如果一般人家有人進入公務系統,那麼鄰里鄉親對你父母的態度和對你本人的態度就會有很明顯的變化,這種精神上的獲得感也在催促著父母想要你進入公務系統。

第四,覺得進入了公務系統,也就是給自己家庭有了一份保障,遇到什麼麻煩事兒,可以找人打招呼,也就是經常聽到的,上頭有人,雖然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兒,但總能唬住一大幫人。

下面筆者來簡單分析有錢人的父母為何執著。

第一,如今社會,有錢的情況下進入公務系統,會獲得更多的資源,不管是成長資源還是人脈資源。如今社會,有權不敢有錢,但有錢,就能做很多僅僅有權不能做的事兒。簡單來說,有錢可以為子女在成長上獲得更快的速度。

第二,希望子女進入更高的平臺,結實更多對個人,對家庭有用的人。在現如今中國人情社會主導的環境下,尤其是如今越來越規範的情況下,有錢,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第三,為子女的下一代們創造更為便利的教育,生存,成長條件。

筆者大概只能想到這麼多,歡迎各位關注交流。


李三木木君


因為你考慮的是你的事業,而你的父母考慮的是你的生活。

從事業的角度講,公務員付出多,收穫少,升職要看機遇,還要從一群人精和關係戶中突圍,一輩子能混個副處級待遇就算是祖上積德了。能幹一個優秀公務員,做其他事情大體也不會太差。所以你覺得這份事業的性價比低,不願意去。
但父母考慮的是生活啊。公務員收入穩定,醫療養老有保障,子女教育便利,請假方便,作息規律,黨紀國法管著你不能亂來,做人做事不需要仰人鼻息。

對他們來說,你一生賺多少錢,當多大官,獲得多少社會認同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內容,但你的生活是否如意他們看得比天還大。所以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相互體諒吧,但最終的決定,還是要遵從你自己的內心。

物理老師老李


植根中國傳統文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下面還有一句話是:學而優則仕。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使然,龐大的文官體系,支撐著龐大的國家,推動著歷史緩慢前行。在古代中國,讀書科考是為數不多的幾個社會上升渠道。只有當官才能夠提升家族,才能夠光耀門楣,才能夠在有限的社會資源分配佔據優勢。因而,中國人對於當官是有歷史傳統的。當官,在當下社會中,就是公務員,如果公務員不行,哪怕事業單位也是好的。進入公門,在受傳統文化影響更多的北方就比受商業文化影響更多的南方更受重視。

公務員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所謂的禮儀,也包含了一系列的規矩,古代且不說,哪怕在現在,公務員還是會被人高看一眼的。公務員掌握著政策制定的權力、資源分配的權力等等,信息更充分眼光更長遠,在社會上也是大家追捧的對象。在山東河南,吃飯時候,公務員可以超出自己的年齡,被擺在更為重要的座次上。這些看起來比較虛,但是卻很重要,誰不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你講的話有人聽,你想做的事兒,大家會當作一件事兒。家中有一個公務員的孩子,能夠時刻對社會發展趨勢保持敏感。

公務員收入不高卻非常穩定。公務員收入比不上老闆,想發財就不要來做公務員,但是公務員卻是旱澇保收,也不會被餓死的。在現有的工資體系中,公務員的工資始終處於中等水平,一家中有一個公務員,就有了定海神針,不管經濟形勢如何變化,社會如何改革,這份收入永遠都會有,只要不求大富大貴,生活就能夠波瀾不驚的維繫下去,雖然不能封妻廕子,但是卻可以過平常人的安穩生活。公務員的一些福利,比如孩子就學,親人就醫方面的實在便利,很多也不是花錢能買得來的。

中國是一個政府驅動型的社會,是個大政府小社會的國家,很多事情都是由政府來辦理,因為公務員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發展的質量,雖然現在有引導多元就業的傾向,但是中國公務員依然是一個精英雲集的群體,不單單是他們的人脈資源,他們本身的學歷能力經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企業,你就看到的是企業的發展,但是在政府,你可以看到的是行業的發展。

優秀的人才去企業也好,去政府做公務員也好,沒有優劣之分,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最重要。不是每個父母都會讓孩子去做公務員,很多大官的孩子反而去搞藝術搞學術搞生意,反倒是一般家庭,父母生活艱難,就覺得公務員旱澇保收,孩子不用那麼漂泊勞苦,就希望孩子去做公務員。父母總是以自己幾十年的閱歷來給孩子提出意見建議,而且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做為孩子要多加理解,如果你覺得喜歡公務員的工作就去做,如果不喜歡就不做,畢竟生活還是要靠自己一天天地過。


傳播猛如虎


經歷是雕刻刀,雕出的作品就是個人對問題的看法。

一、你父母一代人的經歷

概括來講,雖然大多數稱不上顛沛流離,但年輕的時候都經歷過物質匱乏,那種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感覺,沒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

公務員、事業單位崗位的特點是穩定,在起起伏伏的市場競爭之外,有一份衣食無憂的保障,雖然不太可能大富大貴。

二、相對和平繁榮時代的就業觀

把視野放到整個人類文明史,充斥的大都是戰亂、貧窮,當今世界相對的和平與發展其實是很難得的。在相對繁榮的時代裡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沒有體會過物質過於貧乏的痛苦,要追求的自然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事業。

偏激地說,想要安穩度過一生,在如今更有種一廂情願的感覺,在時代大潮裹挾中,所有人都身不由己,指望靠鐵飯碗吃一輩子未免天方夜譚了一點。不是我危言聳聽,之前國企工人也準備吃一輩子鐵飯碗的,那首《從頭再來》大家肯定都聽過吧?

三、關於選擇的建議

所有艱難選擇的背後都是價值觀的碰撞,難言對錯,各有各的理。

對於這樣一種艱難,能做的唯有先放下對抗的兩種觀點,理清思路,從頭開始推導。

對經濟形勢、所選城市、個人能力進行評估,最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不要有成見,前途命運的事,用“xxx說的一定是錯的”判定就是對自己太不負責任了,你要知道有些錯誤的分析路徑也有可能到達正確的結果(並不是鼓勵錯誤的分析路徑),而你要的是那個正確的結果——該選擇什麼。


牆笑裂


不光是父母的執念 自從我進了我們單位後 我發現所有同事都對公務員事業單位之外的職業自動忽略 他們一般兩口子都是公職 就我不是 我對象是私企的 他們內心一直覺得我嫁錯人了 以後的生活沒有保障 心裡還不知道怎麼可憐我呢 而且永遠記不住我對象是幹什麼的在什麼單位上班 尤其是那些一畢業就進單位的 對很多職業都不瞭解 感覺和這個社會脫節了一樣 我覺得這種執念一般在小城市更根深蒂固 小城市的私企效益低工資低五險一金基本沒有落實 這就讓父母等執念深的人尤其鍾情於所謂的鐵飯碗金飯碗 (打標點太麻煩,湊合看吧,不好意思各位看官。)


水也將軍


有個冷笑話,在父母輩眼中,世界上只有兩份工作,一份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一份是其它工作。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題主的這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對公務員執念那麼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自古以來,老祖宗就留下了“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在父母輩看來,只有朝中為官才是出人頭地,才能證明自己的孩子是人生龍鳳,其餘的所有工作都只能算是混日子。

二是安穩安逸的人生理念。在父母輩眼中,他們並不期望孩子多麼飛黃騰達、腰纏萬貫,他們只要一個“穩”字,這個穩就是平安、安穩、安逸的意思,而公務員、事業單位正是其不二之選。

三是公務員的社會職業認同感。在發達城市可能還不太明顯,但是在三線城市以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普遍為社會所尊重,年輕男女只要是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基本不愁婚姻大事。在人們眼中,公務員工作體面、輕鬆、穩定,出去辦點事情,多少會有幾分薄面。

遇到這種執念很深的父母輩,但是自己不想聽從,要怎麼辦呢?

一是換位思考、相互理解。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要相信父母無論要你做什麼事情,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二是好好溝通、爭取支持。在現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父母輩的思想步伐可能還沒跟上,個人建議好好溝通,分析利弊。比如:可以建議父母自己可以先去外面闖一闖,如果不行,再回來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

有任何公考疑問,歡迎評論或私信,我將一一回復,粉我者必回粉。

以上。


專業公考解答


是前些年被下崗潮鬧得唄。那年企業破產,大批工人下崗上街做點生意城管到處攆。可是政府,事業單位逢節就發福利。工資從沒有欠發過。有權力的那就更不用說了有人恭吃恭喝。甚至臨走還有紅包。就從那時起,人們就開始嚮往當公務員進事業編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普通百姓有幾個願意進政府當事業編的?那時事業單位掙得錢少。口糧供應的少,工人口糧有補貼,工資還比事業單位高。那時人們多數願意進工廠。


老王99694026


因為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座辦公室,環境優雅大體,乾淨不出力讓人羨慕。天天喝著茶水看看報紙,掙得錢也很多。也不拖欠工資,辦事也容易。老百姓叫做當官了,這切就是上輩老人對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看法。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去事業單位上班或者考公務員。就算有了鐵飯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