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車險要漲價!”近期不少讀者向經濟導報記者反映,自7月底以來,微信朋友圈即被諸如此類的車險漲價消息所佔據,近期車險到期的車主也被各家保險業務員的電話“輪番轟炸”。那麼,從8月起車險是否真的會價格上漲呢?
根據對山東省內多家財險機構的走訪調查,以及向行業協會及監管部門的求證,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此次調整並非商業車險漲價,而是全行業統一執行上報監管層的手續費上限。通俗來講,也就是說保險業務員手中的優惠權限被嚴格限定,車主投保後能從業務員處得到的變相返利縮水了。
事實上,從8月1日起,九大財險主體山東分支已開始執行“報行合一”,包括泰山財險、都邦財險在內的中小財險機構也於8月8日開始跟進調整手續費上限。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行業自律規則將會對車險費用惡性競爭及時遏制,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車主:車險漲價了?
9月份車險才到期的東風標緻車主王先生8日與經濟導報記者聊起了他近日頗為“受寵”的投保經歷。“天天有打電話的,勸我抓緊時間投保,算起來得有五六家保險公司找我。”王先生說,自己車的保險本來9月份才到期,受不了各家保險業務員“狂轟濫炸”的他7月下旬就趕緊投保了。
“距到期日整整提前了近2個月,往年投保都是臨近到期才買的。”王先生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業務員都說8月1日起優惠就少了,但具體為什麼變化,怎麼個幅度調整,他始終不太清楚。
與王先生相比,濟南科雷傲車主唐小姐說起她的投保經歷則稍顯沮喪。“我的車險也是9月份到期,之前確實看到朋友圈裡保險公司的朋友在發‘要漲價’的消息,但我是幹人力資源工作的,月底月初需要報工資表,是最忙的時候,當時沒顧得上。”忙過這一陣的唐小姐等想起來諮詢投保事宜時,卻被告知已經“漲價了”。
“我8日撥打了好幾個財險公司的電話,包括太平洋財險、天安財險、泰山財險在內,工作人員都說我‘打晚了’,已經調價,無優惠活動了。”唐小姐表示,其中一家險企的工作人員勸她“既然離到期還有一段時間,暫時先別買了,再觀望一下。”
唐小姐不禁提出自己的疑問,“到底是什麼新政令車險‘集體漲價’?”其實像唐小姐、王先生這樣有上述疑問的車主並不在少數。
為了解答車主們關心的這個問題,經濟導報記者隨後採訪了包括財險公司負責人、保險代理機構、行業自律及監管部門的多位行業權威人士。
“今年5月的‘三次費改’落地是山東最近一次全行業大範圍的車險費率調整,而此次進入8月所謂的‘漲價’跟費改沒關係。本質上是業務員的銷售費用(即手續費)降低了,在行業潛規則中,能退給投保人的返點或者贈禮少了。”中國人壽財險山東分支的一位客戶經理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因為返點少了,實付保費也就變相提高,所以大家都認為是車險“漲價”。
險企:補貼戰“傷不起”
“車險市場的激烈競爭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一直以來,各公司的車險普遍存在‘以補貼換市場’的明折暗釦現象。”一家大型上市險企山東分公司辦公室主任在與經濟導報記者交流時坦言,隨著商車費改的深入,各險企系統給出的車險基礎價格相差不大。但為了搶佔市場,一些銷售網點或保險代理人會在保單價格基礎上再給車主打折,讓出保險公司給自己的部分佣金,這就是“手續費”。
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車險投保的“潛規則”由來已久,保險銷售人員以手頭的優惠權限換取保單,車主根據贈品或者返點的力度選擇相對優惠的車險產品。但這種“潛規則”屬於不正當競爭,是監管層嚴厲打擊的行為。
“關於贈品、返傭那些事兒,雖然都是上不了檯面的違規行為,但為了市場佔有率,‘鋌而走險’也算普遍。在以往的價格混戰中,部分保險中介或者小型險企的商業險手續費率會超過50%,大型險企則沒這麼多,在25%-40%之間。”濟南一家高端財富中心的保險代理人李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如果是熟人,為了衝業務量,我會將全部佣金返還,以感謝支持。朋友介紹的,一般會在原有保費價格基礎上再讓點折扣。一般客戶的話,我會不定期贈送茶葉等禮品或者請客吃飯聯絡感情。”
不過,車主需要認清的是,並不是說所有手續費都會回饋給投保人,據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因不知曉該費用或者與業務員不熟悉,無優惠投保的車主還是佔據較大比例的。
在李莉看來,行業“潛規則”其實大家慢慢也就心知肚明瞭,拿出部分銷售提成維繫客戶不失為保持業績增長的一個好辦法,但時間長了確實吃不消。
上述接受採訪的險企負責人也紛紛表示,從目前全國財險機構的盈利情況就能看出,返現給消費者、長期變相打價格戰並非明智之舉。
監管層:報多少,執行多少
投保贈禮、變相返現等亂象的屢禁不止,行業發展的無序競爭,令監管層不得不出手。
今年7月,銀保監會下發《關於商業車險費率監管有關要求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18〕57號),為防止財險公司以任何形式開展不正當競爭,要求車險業務正式實施產品、費率“報行合一”,即險企報給銀保監會的手續費用需要與實際使用的費用保持一致。
銀保監會要求,“各財產保險公司應報送手續費的取值範圍和使用規則。本通知所指手續費為向保險中介機構和個人代理人(營銷員)支付的所有費用,包括手續費、服務費、推廣費、薪酬、績效、獎金、佣金等。其中,新車業務手續費的取值範圍和使用規則應單獨列示。”同時指明,從即日起按照本通知要求重新報送商業車險產品審批材料,原有商業車險產品最遲可銷售至2018年9月30日。
經濟導報記者採訪包括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天安財險、泰山財險、都邦財險在內的多家財險機構瞭解到,部分險企已於7月底對省內分支通知部署完畢。
其中,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國壽財險,以及大地財險、中華聯合、陽光財險、太平財險、天安財險九大財險主體已於8月初降低手續費上限。根據各家規模體量,舊車商業險手續費從20%—22%不等,新車範圍則劃定為25%-27%。
泰安財險、都邦財險等中小機構於8月8日調整跟進,同理依照市場份額,劃定舊車手續費從25%-28%不等,新車則統一為30%。
交強險方面,所有財險機構統一手續費上限4%,家用車新車平均折扣上限均為0.8。
換而言之,“報行合一”後,各財險機構手續費被嚴格界定,任何機構不得突破上限。以往的“明折暗釦”如今變為“明折明釦”,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
一位參與制定山東行業自律的險企負責人直言,57號文就是引發此次行業費用“地震”的主因。“對於財險機構來說,每年都會搞行業自律,但往往是幾家大公司負責人牽頭一弄,僅僅也就能維持一個月。”他透露,這次監管層明確手續費對整個行業是好事,對消費者也是種保護,未來險企拼的不應是價格,長遠來說提高服務水平更能拉攏人心。
“‘三次商車費改’或將進一步擴大保險公司的車險自主定價權。預計險企未來車險業務賠付率繼續提升而費用率進一步壓縮,且車均保費收入面臨下行壓力。”對此,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分析,擁有較好服務意識及更強渠道的大型保險公司將比中小型保險公司具有引流客戶的優勢。
華創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洪錦屏也表示,“報行合一”若順利執行,監管對於保險公司的費用管控將大大強化,險企車險費用率將大幅降低,承保利潤有望改善,同時還會將更多費用投入到提升客戶體驗以及風險管控當中,助推行業真正走向良性發展。
而對於車主擔心的實付保費增多,保險業內人士建議,相比幾百元的返現,養成良好的行駛習慣,才是車主爭取車險優惠的“王牌”。
閱讀更多 九九九空中救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