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昨天的影像讓我們瞭解了布朗山“刀耕火種”的傳統農耕文化,今天,今日君想繼續帶你瞭解布朗山布朗族的閒暇生活和宗教文化。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丨布朗族喜居深山,住幹欄式竹樓,樓上住人,樓下放養牲口,冬暖夏涼

新囡寨,是布朗山離中緬邊境最近的村寨,與緬甸的新囡寨雞犬相聞,(很早以前從中國遷到緬甸去的邊民建的寨子,為不忘國籍,會取一個與中國相同的寨名,兩寨同名,在布朗山一帶的中緬邊境上很普遍)全寨有四十多戶人家。

1999年以前,全寨只有老支書一家是瓦房,2005年後,布朗山鄉在政府的扶持下,大面積種植普洱茶(布朗山是普洱茶的主要原產地),村民生活不斷改善。如今不少慕名前去布朗山的人,看到的是綠油油的茶山和湛藍的鐵皮瓦房,當年的茅草屋早已不見了蹤影。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蓋房子,是每個家庭的大事,農閒季節,打好草排,備好木料,全寨人都會前來幫忙,兩三天就能蓋起一座新房。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布朗族家家都有火塘,火塘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是一家人的中心,家裡的大小事情都要在這裡求神問卦。火塘還是布朗族青年“串姑娘”(談戀愛)的場所。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拴線”是布朗族的古老習俗,婚喪嫁娶,都要拴線,姑娘出嫁要請“布佔”和寨子裡的長者拴線祝福。布朗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萬物有靈,信天地鬼神,相信“拴線”能祛病消災,保佑平安。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升和尚,是男孩子人生裡的一件大事。男孩子一般12歲以後,就可以剃度入佛寺修行,學傣文唸經書,到成家立業的年齡,便可還俗,結婚生子。這是布朗山鄉香廣寨升小和尚的儀式,全寨村民在為小和尚們滴水淨身。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布朗族有許多節慶活動,“開門節”“關門節”“賧佛節”。賧佛節期間,從緬甸請來的大佛爺出行唸經賜福,佛爺的腳不能踩到凡間地氣,要用滑竿抬到賧佛村民的家裡,上轎下轎都要從“人毯”上踩過,據說被佛爺踩過,就能一生吉祥平安。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布朗山寨寨有緬寺,村村有寨心,常出現“僧多粥少”(外來本寨出家的和尚,沒家人送飯)的情況,佛爺便會帶著小和尚拿著飯缽去寨子裡的寨心化緣。寨子裡的男女老幼天不亮,就端著剛煮熟的第一勺飯,第一口菜,跪拜寨心,等待佛爺前來化緣賜福。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在布朗山鄉,每個村寨都有一所小學,但教學條件比較艱苦,兩個年級在同一教室上課的情況常有,一個老師同時教兩個班,語文、數學、體育等課程全教。這是2005年,布朗山鄉新囡寨小學學生在上數學課。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丨課間休息,學生用“雞公車”推柴回家後,再回教室上課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丨害羞的布朗族女孩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寧願終身無女人,不能一天沒獵槍”,這是對布朗族男人喜愛獵槍的形象比喻。上世紀90年代,布朗山全面禁獵,獵槍被徹底收繳,農閒時節,布朗族男人三五成群上山打獵的場景再也見不到了。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丨農閒時節,女人上山砍柴、打豬草,男人則留在家裡照看孩子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村民若得知山外城裡有人要來寨子,便會早早掛上銀幕,坐等山外來客出錢買汽油發電,請大家看電影。凡是出錢請村民看電影的人,都會在電影開始前被請到人群中講話,以示尊敬。有時,一連數日都等不來外來人。2006年後,布朗山鄉逐步實現電力村村通,電視走入家庭,這種“等電影”現象才逐漸消失。

羅懷學簡介

羅懷學,1960年生,雲南昭通綏江縣人,現居昆明。其拍攝布朗族的作品獲獎無數。其中,《布朗族少女》獲2000年“第七屆亞洲風采”華人攝影比賽社會生活類二等獎,《布朗族的刀耕火種》獲2006年國際民俗“人類貢獻獎”生活習俗類二等獎,《布朗山往事》2016年參加首屆“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展最終入圍20組作品展並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拴線、升和尚、節慶活動,這些傳統儀式為布朗族建構了一個有意義、有秩序的世界,讓他們的心靈暫離變化、偶然與特殊,走向永恆與必然,獲得慰藉。

西雙版納布朗山,遠離現代且正在消失的一面(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