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西盟1980』|「沒運氣當富二代,就努力爭當富一代」

“1998年道路不通,我去城裡賣菜都要凌晨一兩點出發,走兩個多小時的夜路趕到菜市場,馬不停蹄就要張羅開攤了。到2013年,高速路通車就方便多了。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摩托車,去縣城農貿市場賣菜25分鐘就到了。”生於1985年的佤族青年巖孔,說著這些年他自己的奮鬥歷程,也告訴了我們村寨的驚人鉅變。

生於西盟1980’|“沒運氣當富二代,就努力爭當富一代”

丨勐梭鎮秧洛村博航八組全貌

巖孔家住在西盟縣勐梭鎮秧洛村博航八組。說起他家鄉的鉅變,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自家的住房條件。

2015年7月在國家以及省市的幫助下,博航八組開始瞭如火如荼的房屋改造。半年後,所有村民都搬進新房,巖孔家也不例外。“原來的房子都是油氈房,牆是竹子做的,基本是茅草,風雨一來房頂都會掀掉。” 巖孔邊說邊用手在空中比劃著。從屋外向裡看去,家家屋裡亮亮堂堂,飲水機、電視、音響等家電一應俱全。

生於西盟1980’|“沒運氣當富二代,就努力爭當富一代”

丨改造後的村民住房

“現在的社會都講住好房、開好車。我們現在已經住進了好房子,我家的拖拉機就是我的‘寶馬’。我下一步的計劃是到2019年收回養牛投入的10萬元成本。”巖孔的語氣中透露著自信。

生於西盟1980’|“沒運氣當富二代,就努力爭當富一代”

丨改造前的居住環境

巖孔聰明、勤快。2017年,西盟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黃牛養殖業。與省農業廳、雲南三江並流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肉牛產業精準扶貧行動。巖孔聽說了這個消息,多方對比後,投入了10萬元進行黃牛養殖。“方圓三十公里內,凡是養牛大戶,我都跑了個遍。因為我沒文化,別人說的我不懂,只能自己去現場學習。

現在,如果牛生病我都是自己先看,普通的問題難不倒我,實在複雜的病情請村上的獸醫來看。

生於西盟1980’|“沒運氣當富二代,就努力爭當富一代”

丨改造後的博航八組人居環境有了極大改善

巖孔站在自家牛棚旁對記者說:“我生在這裡,註定做不了富二代。但是我爭取靠養牛當上富一代。”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巖孔身上絲毫不見“等、靠、要”的思想。主動爭取、自我勞動、脫貧致富的觀念成為當代佤鄉年輕人身上的閃光亮點。

生於西盟1980’|“沒運氣當富二代,就努力爭當富一代”

丨在自家牛棚勞動的巖孔

生於西盟1980’|“沒運氣當富二代,就努力爭當富一代”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在黨和國家對直過民族政策的傾力幫扶下,如今的西盟佤族人民已經從過去的原始社會闊步飛奔,站到了和全國人民一道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起跑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