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一個如此悽美的比喻,必然連著一個美麗而又動容的故事。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城東南,亞穆納河南側的泰姬陵,全稱“泰姬·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莫臥兒帝國國王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在阿格拉而修建。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泰姬陵,一個因愛而生的美妙地方。在很多人眼裡,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詞。去印度旅行,必然要去看看她。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泰姬陵,濃縮了古印度及伊斯蘭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與中國長城等並稱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老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不看泰姬陵怎算到過印度。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如果說北京長城給人的感覺是雄偉壯麗、氣勢如虹,那麼印度泰姬陵則處處散發著清雅脫塵、亭亭玉立的雋美之氣。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泰姬陵是印度文化與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結合,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擁有處女座無法挑剔的完美對稱式設計,被譽為世上“最完美建築”。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陵園南邊有一座高30米的紅砂石拱門,拱門頂部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亭,中間有兩排各11個頗具伊斯蘭特色的“皇冠”,表示泰姬陵歷時22年建成,有人說這是通往天堂的入口。邂逅泰姬陵,從這裡開始。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穿過拱門,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莫臥兒花園,小徑將花園共分成四大部分十六個小花圃。“四”,在伊斯蘭教中象徵著神聖與平和。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陵墓的正前方有一條長達100餘米的十字形由大理石砌成的水池,叫Hawd al-Kawthar,意為“豐盛之池”,水池中心為噴泉,據說泰姬陵建成之初,水池中曾經流淌的不是水,而是象徵純潔的牛奶。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水道兩側是由紅砂岩鋪成的甬道,柏樹種植成列,分別象徵生命和死亡。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每當天空晴朗,萬里無雲的時候,水池中就會映出白玉般的泰姬陵倒影,就像有兩座泰姬陵互相輝映,如果仔細觀察,清澈、平靜的水面上,泰姬陵的倒影猶如一幅戴著王冠的少女頭像,真是美妙極了。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沿著植布柏樹的小道走到水池的盡頭,需要套上鞋套方可繼續拾級而上,一側有免費的鞋套可以憑門票領取。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當你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泰姬陵的時候,一定會被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深深吸引,純白的泰姬陵在晨曦中顯得壯麗無比。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在晴空、碧水和青草之間,潔白光亮的陵墓是那麼的肅穆端莊、典雅聖神。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整座宮殿式建築體形雄渾清雅,輪廓簡潔明亮。泰姬陵陵園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並鑲嵌有玻璃、瑪瑙等裝飾,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在主陵墓的入口,抬起頭可以更清楚的欣賞陵墓的細節之美。主殿建築上部為一高聳飽滿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上下總高74米。四方拱門的門框上鑲嵌了由黑色大理石組成的古蘭經經文。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陵寢共分宮室5間,排隊依次進入參觀,內牆上由珠寶鑲成百合花、鬱金香等精美的花朵,彷彿沙賈汗對蒙泰姬的愛一樣,即使千百年之後依然鮮豔不枯。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中央八角形大廳是陵墓的中心,設有一扇極為精美的門扉窗欞,據說由中國巧匠雕刻。正中心位置安放著穆塔茲·瑪哈兒的墓冢,沙·賈汗的墓冢則位於其旁邊。內部不可拍照,不妨留點神秘感吧!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如今,沙賈汗和蒙泰姬都靜靜躺在精美絕倫的石棺裡,被細緻透明的大理石屏風圍繞起來。陵墓的大門永遠都不會上鎖,有一些巖鴿不時飛進飛出。叫聲加上回響,有些飄忽,有些憂傷。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主殿四周的角落各有一座高達40米的圓柱形宣禮塔(供穆斯林教徒登高誦讀古蘭經和宣禮之用),像巨人一樣守候著泰姬陵墓。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每座宣禮塔均向外傾斜12度,據說是為確保遇到地震時,宣禮塔向外倒塌而不壓到主殿。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而在視覺上,當用肉眼遠眺宣禮塔及中央主殿時,受距離影響,將產生高塔“向內傾斜”的感覺,故而遠眺時感覺其為完全垂直的錯覺。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主陵墓的東西兩側屹立著兩座形式相同用紅砂石築成的清真寺翼殿,頂部是典型的伊斯蘭建築白色圓頂。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兩座建築對稱設計,左右呼應。紅色的清真寺映襯著潔白的泰姬陵,陽光下格外動人。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據稱,泰姬陵建築材料收集自印度各地和亞洲諸國,綠松石、玉和水晶來自中國,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碧玉來自旁遮普邦,藍寶石來自斯里蘭卡,而瑪瑙則來自阿拉伯。光是運輸這些材料就使用了逾1千頭大象。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完美,是形容泰姬陵的唯一形容詞。泰姬陵的成就首先在於建築群總體佈局的完美。佈局很單純,陵墓是唯一的構圖中心。從某種角度來說,泰姬陵是真正的360°無死角的完美建築。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細細品味泰姬陵的美還在於其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呈現出各不相同的面貌。泰姬陵隨到訪時間的不同而不斷變幻、搖曳生姿。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清晨日出,伴著朝霞與亞穆納河嫋嫋的晨霧,從睡夢中醒來的泰姬陵,初泛金光,彷彿一位在溪水邊梳妝打扮的清純少女,婀娜多姿。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晌午時分,陽光下的泰姬陵通體散發著耀眼的白光,恰如一位乘著白雲降臨凡間的仙女,空靈出塵。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落日餘暉,白色的泰姬陵開始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她變成了嫵媚的女子,秀眉微蹙,若有所思。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隨後,伴著月亮的冉冉升起,泰姬陵最終迴歸成藍白相間的淡淡熒光,此時,她又如同一位“人約黃昏後”的月光愛人,痴痴企盼著愛侶的歸來。(特別感謝JOE無私分享給寶兒爺的月夜泰姬陵美皂)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最後,想和大夥聊一聊泰姬陵的背後故事。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傑汗為他的寵後泰姬·瑪哈爾而修建,從1631年動工,歷時22年,每天動用2萬印度知名役工。除了彙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還聘請了中東、伊斯蘭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國庫(共耗費4000萬盧比),勞民傷財,直接導致莫臥兒王朝的衰落。沙·賈汗國王本原計劃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中間用半邊白色、半邊黑色的大理石橋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但沙·賈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兒子廢除了王位,並被囚禁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宮內。此後整整8年的時間,沙·賈汗每天只能透過小窗,悽然地遙望著遠處河裡浮動的泰姬陵倒影,後來視力惡化,僅藉著一顆寶石的折射來守望泰姬陵,直至最終憂鬱而終。但有幸的是,沙·賈汗死後被合葬於泰姬陵內他的愛妃姬蔓·芭奴的身旁。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泰姬陵因愛而生,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而被續寫,光陰輪迴,彌久如新。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不顧民間疾苦的暴君,根本不是情聖;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但是人們似乎更願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泰姬陵超越著完美對稱的建築學含義,默默地駐守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向往。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誠如泰戈爾的詩篇所言:“沙賈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只有這一顆愛的淚珠——泰姬陵,在歲月長河的流淌裡,光彩奪目,永遠,永遠。”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

總是讓世人流傳贊嘆。

一句愛的誓言,

加上兩萬人民的血汗,

再經過二十二年的等待,

泰姬陵,

終為印度最美麗的白色珍珠。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TIPS:

門票:1000RS/人,無相機費;

遊玩時間:2-3小時;

交通:tuktuk

推薦指數:★★★★★

寶兒爺說:

1、泰姬陵每個時間點去都有不一樣的風景,早晚最佳,可以看日出或日落;

2、推薦泰姬陵西門進入,排隊較快;從圖中就可以看出來,兩邊的印度人隊伍很長,但是中間外國人排隊的隊伍幾乎沒什麼人,需要提醒的是,在印度排隊男女是分開的哦!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3、泰姬陵安檢較嚴,人、包兩次安檢,包需要工作人員手檢,建議攜帶小包即可,自拍杆、三腳架等最好別帶;

4、觀看泰姬陵背面全景的地方在亞穆納河北岸的月亮公園,稍後分享;

5、泰姬陵景區內有很多幫人拍照的“熱心人”,各種幫你找最好的角度拍照,需要小心,“幫忙”之後會向你所取小費,可以堅決的say no!然後華麗轉身離開!寶兒爺就遇到了這樣一位“好心人”,在幫忙拍攝幾張與泰姬陵的合影照片後寶兒爺就警覺到了陷阱,不過寶兒爺並沒有馬上抽身離開,而是繼續在“好心人”指導下拍完全部照片,當他顯露本質表示要錢後,寶兒爺第一時間將自己的相機拿走,轉身離開~

6、最後,吐槽一下泰姬陵的門票……1000RS的門票就是一張和超市小票一樣的紙,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遇見印度|這樣的泰姬陵,你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