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內容 + 社交切入知識付費,「小紅圈」獲 800 萬人民幣 Pre-A 輪融資

用内容 + 社交切入知识付费,「小红圈」获 800 万人民币 Pre-A 轮融资

知識付費在信息爆炸、消費升級、終生學習的背景下,在井噴式發展後趨近平緩。對於 KOL 來說,在流量紅利消失殆盡、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後,粉絲轉化和內容變現的難度逐漸升級,越來越多的人做起社群運營。

但通過功能單一的微信群來完成管理、拉新、內容分享、沉澱等一些列動作,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社群擴散至十幾甚至上百個的時候,運營團隊會做很多重複無效工作。

「小紅圈」就是一款解決內容難沉澱、粉絲難管理問題的 APP,可以看做是財經、金融、投資行業的「知識星球」(知識星球原名小密圈),既做內容渠道,又是社群管理工具。36氪獲悉,小紅圈近日獲 800 萬人民幣的 Pre-A 輪融資,投資方為天津仁愛集團、及老股東聚秀資本和聚募網。此前,小紅圈曾在創立之初獲 400 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KOL 可以在小紅圈裡組建自己的圈子,設置准入規則(免費/付費、是否可以通過搜索找到該圈子)和使用規則(設置發表權限、是否開放成員列表等),並能夠隨時在圈子裡發起討論或發佈思考。普通用戶可以通過搜索、微信邀請等方式(付費)進入圈子,與所有圈內人士進行互動交流。

由於每個圈子對功能的定義都有共性和個性,運營時對工具的需求不同,標準化的工具無法滿足所有圈子使用。所以除了標準化的APP,小紅圈提供付費的定製化功能,包括一鍵式會員導入、活動報名、粉絲投票等。

從產品 5 月上線至今,小紅圈共有 10 萬左右的註冊用戶,付費用戶超 1 萬,用戶累計建圈近千個,付費圈子在 400 個左右。為了保證內容純淨,小紅圈接入了鑑黃鑑暴系統,杜絕傳遞非法內容。在我來看,小紅圈有三個特點。

  • 用社交切入知識付費。此前的知識付費產品多以內容輸出為主,幾乎沒有社交關係鏈。但在金融、投資等領域,除了學習行業知識外,資源和人脈本就是重要的一環。小紅圈作為一個社交關係樞紐,聚集著同行業的從業者,這些人有共同的話題,用戶除了進圈與 KOL 產生更近的交流外,也可以在圈子內交換人脈和資源。

同樣,當本身的產品形態是圈子時,內容大多不會以系統性的課程形式輸出,而是以文章、短消息為主,對時事熱點話題展開討論,但這種碎片化的輸出無法保證穩定和高質量。對此,小紅圈設立了三天無理由退款規則,如果用戶在入圈後三天內覺得圈子沒有什麼價值,可以隨時退款。

  • 用機制篩選用戶、維護圈子調性。同一個行業和圈子裡的人為什麼不直接拉個微信群?因為微信本身承載的內容就過於複雜,常常會被新消息分心,內容無法沉澱。且微信群中的用戶通常是一種寬範圍、低緊密度的的弱社交關係。而小紅圈的付費入圈機制本身可以篩選掉一部分不符用戶,並通過設置圈內規則維護圈子調性。

  • 隨著新中產的崛起,金融投資可能會成為投資的主流。小紅圈創始人樸文強告訴36氪,未來金融投資需求將加速膨脹,直接刺激到金融知識的消費,尤其是專業化的金融知識。在國民財商教育發展不均衡、階層焦慮凸顯的大環境下,財經、金融類內容(如理財、投資類)的需求更加突出,財經、金融領域的知識付費存在一定潛力。

而在 KOL 的獲取上,小紅圈目前主要依靠資方陳宇的人脈和資源。陳宇是德弘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仁和智本資產管理集團創始人、江南1535創業孵化器創始人,投資了近 300 家互聯網企業,擔任了金字火腿、瑞茂通、京東金融、挖財等十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及上市公司的首席戰略顧問,與小紅圈創始團隊有多年合作關係。

從團隊來看,小紅圈創始團隊均是連續創業者,目前有 13 人。創始人樸文強擁有七年互聯網產品經驗,曾任職於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德弘資產,負責“理財搜”金融信息平臺產品設計及品牌運營推廣;互聯網金融項目產品經理兼 UED 負責人;運營主管王艾萊曾任職於阿里一淘事業部。

本文轉自36氪,作者靜婷。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