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我們國家在1955年首次對有戰功的人員實行了授銜,對那些有戰功的人員給予了相應的軍銜,我們熟知的十大元帥就是在這個時候授予的軍銜。而其中有一個人卻顯得與眾不同,他是最後一位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人。

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趙爾陸

在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的時候,授予了55位上將軍銜,而按理說,能夠授予上將軍銜,那都是戰功赫赫的人物,不然就是個大軍區的長官,要不然就是在軍校裡面擔任了領導職務。但是這個趙爾陸,當時擔任的是第二機械工業部的部長,是國務院管轄的一個部門,並不是一個軍職。

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趙爾陸

他也是當時唯一沒有在部隊任職,也不是靠殺敵立功而被授予上將的人。那為什麼他會成就這個特例呢?趙爾陸出生在山西原平,早年在西北地區從事著革命工作。在1927年的時候,參與了著名的南昌起義,而從南昌起義中也走出了四位開國上將,趙爾陸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後來在參加井岡山戰鬥時,擔任過紅四軍28團連級黨代表。然而,他的戰鬥生涯並不長,不久就從前線被調了下來。在1931年,他開始擔任紅四軍軍需處處長,在1932年,他擔任紅一軍團供給部部長,開始全面負責紅一軍團的後勤保障工作。

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趙爾陸將軍獲得的榮譽

雖然說軍隊的後勤保障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並且與前線相比較還安全了不少,但是趙爾陸卻一直想上前線打仗,他並不喜歡在後面做後勤工作,他也想像其他戰友那樣直接與敵人面對面較量。經過反覆的思考以後,他決定跟領導反映自己的情況,希望能夠把自己安排到戰鬥隊伍中去,讓自己上前線去殺敵。

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當時毛主席也聽說了這個情況,於是毛 主 席親自找到他,對他進行了談話,耐心的開導他。經過毛 主 席的開導勸說。於是就答應了毛 主 席保證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趙爾陸故居

就這樣,他一直在軍隊裡面擔任後勤保障的工作,至於上戰場去殺敵,他始終沒有實現。或許平時的工作有所不同,但是從來都沒有高下之分。我相信,如果趙爾陸一直在前線指揮部隊戰鬥的話,他也一定能像其他的開國上將一樣英勇殺敵的。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他是山西人,官至後勤部長,做了不想做,卻做的最好的工作

授軍銜儀式

趙爾陸在戰爭中給我軍充足的後勤保障,同樣也是一樣的戰功!獲得這枚上將軍銜,也是實至名歸的。感謝老一輩的革命家,謝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