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可以繼續嗎?

反彈可以繼續嗎?

情緒的鐘擺

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器,中外皆如此。對於美國經濟長期的信心,再疊加槓桿出清後短期數據的不斷向好,形成了典型的戴維斯雙擊,即使在美聯儲已經連續7次加息的背景下,仍然不斷在創出新高。反觀A股,在年初1月份大銀行、地產、煤炭和石油石化龍頭為代表大漲之後,中信證券出了一份策略報告,解釋為什麼工商銀行、寶鋼股份、中國神華、中國石化這些公司能夠在一個月內漲出20-30%。報告的結論說A股資產,即便是龍頭公司一直以來都給風險折價,在去槓桿和去產能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改革在往正確的方向走,整個系統性風險大大降低,原先看空中國的投資力量要從給折價到給溢價,這個在當時看來完美的解釋隨著1月底美股的第一輪動盪和5月份貿易戰的全面展開而徹底蒼白了。

從樂觀到悲觀的情緒變化,如同長期加短期的雙殺,帶著A股像巨大的鐘擺一樣從山西擺到了山東,6月底7月初市場的走勢基本隱含市場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要硬著陸了。上週五(7月20日)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地以及週一就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短期邊際放鬆的基本原則,從方向上把極度悲觀的預期修正了回來。樂觀的解讀是常規週三才開的常務會調到了週一,代表了政府的積極態度,財政部部長也同樣強調了積極財政的意義,算是對央行和財務部口水之爭的一個定調,從這個邏輯推導,即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應該也是這個口徑。從當下市場的聲音來看,最樂觀的是賣方機構,有代表性的兩家股份制銀行的資管部並沒有那麼樂觀,而買方的觀點在週三到週五市場小幅回調的走勢中已經充分展現。

那麼反彈還能夠繼續嗎?

機會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市場總是在猶豫中反彈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那句諺語說,市場機會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反彈,在瘋狂中死亡,現在顯然是屬於猶豫的階段,按照常理應該繼續反彈,並且最終我們都能找到持續反彈的合理解釋。從當前影響市場最主要的幾個因素來看:

一是國外政治環境的貿易戰,對市場的影響事實上不斷在進入到鈍化階段。從實質角度分析,美國後期針對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的聽證會要在8月30日公眾磋商結束後才生效,即便開徵,匯率的貶值幅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予以消化。而電視明星川普所說5000億美元的徵稅,我預判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最後2000億美金中的大頭來自於通過富士康出口的蘋果手機,而川普明確和庫克表態不會對蘋果手機徵稅。從中國政府的應對手段來看,從原先的高八度,調到了低八度,現實的方式是去WTO尋求仲裁,看起來確實不太給力,因為美國已經恨不得退出包括WTO、包括北約甚至包括聯合國在內的所有國際組織,仲裁對美國顯然是沒有用的,但對於當下的中國而言,韜光養晦積聚力量不失為最佳防守。而週五歐洲和美國達成所謂自由貿易區的口頭協議,事實上也不用太大擔心,儘管當日最佳段子說:媽蛋,全世界無產階級還沒聯合起來,全世界資產階級倒先聯合起來了,因為歐盟主席榮克代表的是工業強國德國的利益,以美國農產品的進口換汽車零關稅,但顯然受到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工業沒有那麼強大,而農業更需要保護的國家反對,統一戰線遠沒有那麼容易達成。因此我們不需要太悲觀,貿易戰對於市場最大的衝擊已經過去。

二是國內去槓桿的政策,由於前期從銀行到實業到資本市場的極度悲觀,信用市場已經事實上進入到一定的冰凍狀態,但顯然中國政府的糾錯機制比以往任何時候看起來都要更靈活一些,高博(高善文)之前所擔心的去槓桿之殤看來也要提前結束。因此並不需要大水漫灌,只要不是硬著陸,方向性的邊際放鬆對於資本市場情緒的緩解而言就足夠了。或許等到4季度又會再次面臨業績下調的壓力,但在8月披露半年報的行情中,中國經濟上半年的韌性會通過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充分展現,扣除金融以外整體20%的業績增速還是一個靚麗的數字,而金融板塊中已經披露半年報的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其實也都提供了一份超預期的業績,因此8月會是今年難得的反彈窗口。

反彈可以繼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