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比歹徒凶残的多,却被孤女放倒了一群!

日寇比歹徒凶残的多,却被孤女放倒了一群!

王侠林是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人们都称她王大侠。

王侠林1907年出生于河北省安次县廊房镇麦劓村的个武术之家,父亲王荣标是位著名拳师。她幼年习拳,到十几岁时便打得一手漂亮的通臂拳。

尔后,她又四处拜师求教,吸取了一代名拳师刘月亭、田祥、贺福元、修建池、刘志等的武术精华。她练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每天清晨打吊袋打就是千百次;挥抖一根两丈长、碗口粗的大杆子,一口气就是百多下;练单式,每次不下百次。

二十出头,她的通臂刀、通臂枪、通臂拳已经娴熟精通。她臂软似鞭,拳重如锤,喝声一出,拳随臂去,千斤之力可破砖瓦。有人描绘她的高超拳艺说:“通臂加劈挂,神鬼也不怕。”

日寇比歹徒凶残的多,却被孤女放倒了一群!


艺高骨更傲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举办全国武术大会,各方能人云集,都希望争标夺魁。然而,当时政府腐败,武术界大权被一帮政客控制,比赛中常有裁判徇私不公现象。因此,有些人为了得个名次去奉承大会总裁判长褚民谊。

当年,王侠林虽只有二十几岁,名气却很大,任北平武术队队长。褚民谊十分赏识她,曾邀她单独谈话,并当面称赞她。许多人正愁巴结褚民谊没有门路,见王侠林如此好运气,甚为羡慕。有人就劝她说:“褚民谊这样器重你,这真是个好机会。只要你去磕头拜他为师,不愁在决赛中取不到名次,说不定还可以留在南京的高等学府任教哩。”

王侠林生性耿直,一向傲视权贵,她气愤地说:“比赛凭的是武艺,褚民谊没有教过我一天,我为啥去给他磕头!”事情传开了,褚民谊当然对这个年轻姑娘十分不满。王侠林也不含糊,第二天便宣布退出比赛。她的这种气概和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武林豪杰无不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有骨气,真是一位侠女!”


孤身惩日寇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王侠林正在济南市的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武术教师。有一天,校长慌慌张张地跑来对她说:“王老师,最近风声不好,你为人正直,坏蛋恨你,还是先避一避吧。”于是王侠林不得已乘火车北上。

当时国家遭劫,百姓四处避难,列车拥挤不堪。王侠林找不到座位,被挤夹在车门旁边。车到德州站,一群日本兵和汉奸要中国人让开,让他们上车。一个日本兵蛮不讲理地挤了上来,还又骂又打。没料到这小子脚还沒站稳,便被人一脚踢了下去。接着一个人“呼”地一声之跳下列车,站在月台上摆好架势,此人便是王侠林。

日寇比歹徒凶残的多,却被孤女放倒了一群!

此时,二三十个日寇和汉奸一拥而上。她对着这群豺狼冷笑,上来一个劈倒一个。她的大掌如同劈刀,铁拳若重锤,接二连三地把这帮凶顽打翻在地。王侠林面不改色应付自如,旁边的旅客无不为她的英雄气概和高超武艺拍手叫好!

这时,火车开动,有人在车上呼喊王侠林,她阵风似的跟着火车跑几步,接着纵身一跳,轻巧地抓住最后一节车厢的横杆铁链,一跃而上。气喘吁吁地追赶她的日寇和汉奸都傻了眼,等他们反应过来时,火车已飞奔而去。王侠林站在列车上,向月台挥手大笑。

王侠林的精湛武艺,义骨侠风,大为人们所敬佩,济南人都亲切地称她“王大侠”。解放前,她还先后在北平、山东等地任专职武术教师。解放后,她一面带徒传艺,一面以祖传正骨之术为人治病。不计报酬,对来自各地求医的人都悉心医治,受到人们的赞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