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參觀蒲松齡故居 遊覽周村古商城 門票竟然要70元


蒲松齡故居位於淄博淄川的洪山鎮蒲家莊,從淄博市區開車去約30公里1小時左右,在聊齋城景點的西側就是蒲家莊,可將車停在聊齋城的停車場,收費10元。從仙鄉門走進蒲家莊,但見小巷悠長,乾淨整潔,但基本無人。步行約200餘米即到蒲松齡故居,門口有幾株尚未發芽的槐樹,光禿禿的枝條刺向天空,正門的門廊不是很大,匾額是1962年郭沫若題寫的,門廊兩側牆上鑲嵌著黑色大理石的銘牌。

蒲松齡故居門前。

正門進去是蒲松齡的漢白玉頭像,左拐就進入前院了,有蒲松齡全身塑像及假山等。

再入內穿過一道小門就到了正房,不大三開間,廳堂內掛有身著清朝官服的蒲松齡畫像,是江南著名畫家朱湘鱗在蒲松齡74歲時為其畫的肖像,兩旁是郭沫若手書的楹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正房兩側有東西廂房各兩間,院內有一架石磨,這些建築物都是1954年復建的,原物已毀於戰火。

小院的左側院落內有展室,展出了各種版本的《聊齋志異》書籍和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種論著,以及當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豐子愷、李苦禪、俞劍華、李樺、戴敦邦等書畫家為故居所作的書畫、題詞100餘幅。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清順治十五年應童子試,“以縣、府、道第一補博士弟子員”,但自此以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的古稀之年,授例成為“歲貢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對當時腐敗現象進行諧謔,其文章詭詼塊壘,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譽滿中外的《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

蒲松齡雖然屢試不第做不了官,但其設帳授徒近四十載,並於40歲時就寫就了《聊齋志異》,實屬有成就之人士,並因此飲譽海內外。而比其略晚出生的紀昀,雖官至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但個人著作《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志異》相比,後者的文學成就顯然要高出一籌。可見科舉並非是衡量古人能力水平的唯一標準,蒲松齡如果當了官,也許就寫不出著名的《聊齋志異》了。

周村古商城位於淄博市周村區,總佔地面積為60.5公頃,主要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等古街組成,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5萬餘平方米。景區內古蹟眾多,街區縱橫,店鋪林立,建築風格迥異,中西文化合璧,為山東僅有、江北罕見,且至今仍在發揮其商業功能,被譽為“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築博物館群”。


遊覽周村從北邊大街牌坊作為入口,門票70元/人。大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明崇禎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雛形,現狀保留的仍約有400多米。大街由青石鋪就,兩邊均為青磚築就的一層或兩層小樓,大多為商鋪,售賣食品旅遊紀念品等,著名的周村燒餅、謙祥益、瑞蚨祥商號都在這條街上。

行至南端有“旱碼頭”的牌坊,過牌坊的東西向街道為絲市街,向東一點便是南北向的銀子市街,“今日無稅”的石碑就矗立在此,在銀子市街上有票號博物館、楊家大院和大染坊等景點,再向南到魁星閣就到了景區的邊緣。

“今日無稅”石碑。

周村古商城號稱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古街、魯商文化發源地、影視拍攝基地為主的三大品牌,中央電視臺攝製的記錄片《周村尋古》,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再現了周村古商城發展歷程。

電視連續劇《大染坊》、《旱碼頭》、《闖關東》及著名導演張藝謀的電影《活著》均以此為主要拍攝外景地。

到周村古商城遊玩,到處可見的就是周村燒餅了,說是燒餅其實叫芝麻薄餅更為貼切,純手工製作,用手指將麵糰攤揉至極薄,灑上密密麻麻的芝麻,用小苕帚挑起放入烤爐烘烤後即成,香脆可口,有甜鹹兩種口味。到周村燒餅博物館的現場體驗地購買最為正宗地道,當然也最貴一些。周村古商城仍舊是複製重建的景點,與昔日古城面貌有天壤之別,好在作為一個旅遊景點來說,還是可以一看的,特別是周村燒餅很值得一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