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創作出《草原之夜》

半小時創作出《草原之夜》

《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攝的大型彩色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國民歌經典,至今久唱不衰。但是這支歌的誕生卻鮮為人知。

八一電影製片廠紀錄片導演張加毅在應王震將軍之約拍攝《移山填海》獲得巨大成功後,王震將軍又邀他去新疆拍攝。於是,拍攝了《綠色的原野》。在紀錄片開拍後的一天傍晚,導演張加毅約作曲家田歌出去轉轉。快到中蘇邊境時,他們看見一群兵團戰士一邊在篝火上烤野兔,一邊彈琴唱歌。正是日落時分,在滿天的晚霞中,飄揚的歌聲以及一片片白色的蘆葦和炊煙都被染成了玫瑰紅。

半小時創作出《草原之夜》

張加毅和田歌也被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動了。他們決定創作一支插曲,放進在拍攝的紀錄片中。激情在胸,張加毅只用了半個小時,就“雷厲風行”寫下了兩段補實而又深情款款的歌詞: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倍,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草原上吹來春風,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田歌看了歌詞說,張導,太美了。用了40分鐘,田歌也就譜好了曲。田歌唱了五六遍,張加毅不表態,確實好聽,不過他心裡真沒底。這時,天已經黑了,窗外一群兵團戰士鼓起掌來,還連連說“亞克西”,這是維吾爾語“好”的意思。行,老百姓都承認了,於是張加毅同意簽字,插進影片之中。

回到北京後,他們就請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孟貴彬演唱並錄了音,很快傳唱開來,紅遍大江南北。

半小時創作出《草原之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