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丨懷袖雅玩,拂之有道丨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風物君語 -

一把摺扇,

一尺二長。

竹木製成扇骨,

書畫譜寫扇面。

用時散開,聚頭扇尾,

張弛有度,輕拈慢搖,拂像萬千。

中國人手中的摺扇,

在上千年的無數開合間,

歷經千秋歲月的歷史變遷與百態眾生。

它不分春夏晝夜與天南海北,

無畏皇權富貴與讒邪奸佞,

時刻揚拂懷袖兩旁,

成為中國人袖袋裡的一部醒世哲學。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故宮博物院藏的一套清代作品《十二美人圖》中,一張《消夏賞蝶》展現了清宮女子日常隨身攜帶摺扇休憩乘涼的景象。圖/源自網絡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沈周、仇英人手一把無所不能的摺扇,為劇情增添不少詼諧幽默的笑料。圖/源自網絡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經典電影《霸王別姬》中,一把摺扇牽制著人物的命運,更將兩位京劇伶人的感情和命運演繹的跌宕起伏。 圖/源自網絡

摺扇在蘇州紮根已有六百年,好似蘇州城裡的風雅,土生土長,融入骨子裡,恰如其分。

在長時間的文化浸潤中,蘇州人不僅成為了時尚的弄潮兒,還傳承了製作器物的好手藝。

做扇子的好手在蘇州

蘇州人王健,就是製作摺扇的一把好手,彷彿只要與扇相關,就沒有他幹不了的事情。

在復原扇骨和扇面的工藝上,王健更是延續傳統的重要人物,不僅復原了以溫潤著名的“水磨玉竹”扇,還將失傳的扇面工藝“老礬扇面”和“泥金扇面”重現今日。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明代張瀚在《松窗夢語》中稱讚蘇州人製造器物最為精妙:“四方貴吳器,而吳益工於器。”這種精益求精的傳統,在王健身上也能略窺一斑。

與摺扇相識是1981年,當時正值十七八歲年齡的王健,趕上蘇州的工藝單位與企業集中招聘。他無意經過蘇州扇廠門口,正巧一位老師傅招呼王健進門看看,這一進門,王健就做了三十年的摺扇。

1993年,王健調到桃花塢扇莊,2000年,王健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前後20年的學徒生涯,經歷了扇業的大起大落,很多人陸續放棄,王健對制扇始終堅定不移。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在蘇州扇廠的十二年時間中,王健不斷學習制扇中的各種工序:打磨、竹刻……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王健自己打造的制扇工具,用起來最順手。

摺扇的前世今生

“師古而不泥古”是王健制扇的原則,僅僅是“師古”一詞,就讓王健翻閱了大量古扇的史料,不知不覺也將摺扇史上溯至漢代,藉著史料,王健復原了諸多未能得以延續的古扇。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圖》是現今能見到有關摺扇的最早圖像,由敦煌地區歸義軍節度使曹延祿麾下官員樊繼壽於公元981年施捨,圖中主尊觀音的右手拿著一把紅綠條紋相間的摺疊扇。圖/源自網絡

摺扇起源一丨宋時由日本、高麗傳入

據《宋史·日本傳》記載:"金銀蒔繪扇筥一合,納檜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北宋時,一位日本僧人向宋室進貢了一個扇盒,其中裝有二十把檜扇和兩把蝙蝠扇。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來自日本的檜扇由薄木片疊合串連而成,配有束帶,啟合時酷似摺扇,被人認為是摺扇的前身。圖/源自網絡

同時期的大詩人蘇東坡,也說自己見過來自高麗的白松摺扇,"展之廣尺三四,合之止兩指許。”雖然在形制大小上與當時街市上出售的沒什麼區別,但是卻精美得多。

摺扇起源二丨魏晉時期就有摺扇

宋末元初的史學家胡三省在撰寫《資治通鑑音注》時提到過早期《南齊書·劉祥傳》中有關於腰扇的記載:“司徒褚淵回入朝,以腰扇障日”。他認為南齊時期士大夫上朝途中用來遮陽的“腰扇”,就是他在宋元之際見到的“摺疊扇”。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王健認為腰扇不同於摺扇,並根據古籍《南齊書》中對腰扇的描述復原了一把腰扇。腰扇的扇面可以捲曲,將扇面圍繞扇軸捲起後,方便直接插在腰間。

而清代文學家姚範在《援鶉堂筆記》中記載:“(腰扇)亦是團扇,屈之可卷舒,與今日聚頭異。”王健也認為漢代合歡扇的形制與摺扇相像,便根據史料和自己的理解復原了現今人未見過的“合歡扇”。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拒絕與漢成帝同輦出行的西漢大才女班婕妤就曾經作詩《怨歌行》借用合歡扇比喻花好月圓人團圓的祈願:“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為貼合漢代審美風尚,王健根據記載復原的合歡扇收合後亦能插入腰間。

“失而復得”的“水磨玉竹”扇

明代盛行的“水磨玉竹”摺扇以扇骨潤澤如玉似水而盛名,也讓無數文人雅士日思夜想。可惜這門手藝中途失傳,讓這方溫潤難以釋手的質感只能停留在想象中。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扇面、扇骨、扇刻是構成摺扇的三大基礎。而一把摺扇是否經得起時光的磨練,很大程度便取決於扇骨的品質。

王健卻悄無聲息地復活了“水磨玉竹”摺扇。

“‘水磨玉竹’的蘇扇與‘水磨腔’的崑曲雖屬不同門類,氣質上是相通的,都是蘇州人文化性格的藝術延伸。”

——王健《如是清涼》

製作“水磨玉竹”摺扇,第一步便是為扇骨尋找適宜的材料,也就是為摺扇匹配最好的基因。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王健只用生長在江蘇宜興的毛竹,採竹時間只能在冬季,此時毛竹最堅韌。採竹時,王健多青睞四到六歲竹齡的毛竹,超過六歲容易生長“黑筋”,不美觀。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毛竹渾身是寶,杆身宜供建築,枝梢宜做掃帚,杆籜宜造紙,鮮筍宜入口。圖/源自網絡

明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就記載毛竹、棕竹是製作摺扇的上等材料:“凡紫檀、象牙、烏楮,俱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貴,唯骨為時所尚。”

看來,唯有這南方毛竹,方能將摺扇這“懷袖雅物”的風雅生髮得恰到好處。

被王健相中帶回的竹料,當天就要按照古法蒸煮以保存應有的色澤,否則毛竹一旦過夜,就會變色發灰。

蒸煮過後,需要將毛竹處理成製作扇邊和扇心的“粗胚”,是極為精細的工序,稍有不慎,就容易在熟成期間開裂報廢。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摺扇中兩端最為厚實的竹片叫做扇邊,其餘的叫做扇心,“粗胚”與成品的大小僅僅是幾毫米之差。

“粗胚”製作好後,就要對竹料進行殺青——“曬太陽”。殺青能讓竹料迅速祛除水分,同時起到防蟲蛀的作用。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要使毛竹的青色消退,掛上均勻的竹子黃,就要尋找適宜的光線,陽光太強,竹片開裂,太稀薄,則達不到效果,一天中只有早晚兩個時間段最適宜。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為了能受到陽光均勻的照射,要將細薄扇心穿成“簾”。穿“簾”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力道都均衡以免折損,還要控制好間隙,避免因為受光不勻而碎裂。

緊接著,毛竹就要迎來時間的考驗——靜置,這一步至少要八年時間。更為絕妙的竹料會被陳放高達四十年乃至更長,期間防蟲防黴的種種工序缺一不可。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江南地區每年都會如期降臨梅雨季節,毛竹很容易就受潮掛上黴斑,之前的投入就前功盡棄。最終,變化莫測的環境和氣候將遴選出30-40%的佼佼者。圖/源自網絡

毛竹內的水分只有在靜置中揮發達到理想的密度,才能肩負傳承百年的使命。

磨,不僅耗時耗力,更考驗手藝人功夫是否到家。

王健堅持用“沙葉”和“木賊草”打磨竹片,它們與竹片的紋脈相通相容,能使竹片“從內而外”透露出水潤質感。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從藥店剛買回的木賊草十分乾硬,需要先淋水軟化,晾乾之後才能肩負打磨竹片的使命。圖/源自網絡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打磨竹片的沙葉,是源自王健培育改良之後的榆樹品種,也是王健的“獨家秘方”。

只有恰到好處的打磨方能彰顯竹片最美妙的紋樣,才能顯現出傳說中如同嬰兒肌膚的細膩。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木賊草打磨到了火候,就需要換上沙葉繼續打磨。沙葉打磨竹片要找巧勁,更講究方向次序,次數不夠,則火候未到,力度稍過,竹片破損前功盡棄。

殊不知,一葉竹片就要經過上千次的打磨,一把摺扇的扇骨打磨最少也要兩三天的時間。

裝合扇骨是最讓人激動的時刻。王健認為:“部件之間的串和,不用金屬釘,而用牛角釘,它密實柔潤,不會磨損扇骨,俗稱‘雀眼’。”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王健裝合扇骨使用的牛角釘,是用水牛角磨製而成。

牛角釘的堅固耐磨和韌性,決定著摺扇的壽命,能很好地避免竹骨在長時間開閤中造成的磨損,比起明代時期盛行的“金釘”、“銀釘”更勝一籌。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燙制扇釘。

巧手復原“泥金扇面”和“老礬扇面”

復原了“水磨玉竹”扇骨,王健又復原了明代之後逐漸失傳的“泥金扇面”和“老礬扇面”。

明清時期,蘇州的書畫收藏風氣盛行,一時間聚集了眾多文人雅士,贊助家、藏家也絡繹不絕。區別於卷軸畫重在“賞”,摺扇集實用和賞玩於一體,除了要有上好的扇骨,對扇面也同樣有講究。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蘇州坐落在長江三角洲的水網之上,自古便集所有寵愛於一身,肥沃土壤、密集水道、便利交通、繁榮貿易……富甲天下的蘇州,散發一抹為人痴狂的“風雅”韻味。 供圖/同裡古保委

上好的扇面,不僅要經得住多次開合,同時也要是筆墨字畫的好搭檔。

晚明時期的“吳門畫派”代表畫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和仇英就對“泥金扇面”和“老礬扇面”情有獨鍾,近現代蘇州大家吳湖帆更是“非老礬扇面不用”。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吳湖帆作於1943年的扇面作品《翠玉臨風圖•行書題畫詩》,在西泠印社2015年秋拍中以21.85萬的價格成交。圖/源自網絡

泥金扇面

泥金扇面光澤細膩、紋理淡雅,在光線變化下尤顯通透靈動,是書畫者描繪一年四時風雪雨霽的絕美搭檔,有人作詩稱讚:“夜月泥金扇,春風暖玉屏,賞四時雨雪陰晴。”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扇面作品《臨流獨坐圖》。圖/源自網絡

明朝的謝肇淛在《五雜俎》中描述了蘇州文人奢愛在吳扇上題詩作畫的風靡景象,朝野間也掀起一陣狂熱的摺扇風潮,上至皇親國戚、達官貴族,下至文人士大夫、平民百姓,無一例外。就連宮內庫房每年發放給妃嬪宮女的上千把扇子,也要是品質上乘、最適宜書畫的泥金吳扇。

“上自宮禁,下至士庶,惟吳、蜀二種扇最盛行。……吳中泥金最宜書畫,不脛而走四方,差與蜀扇埒矣。大內歲時每發千餘,令中書官書詩以賜宮人者,皆吳扇也。”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王健製作的《四季·四鹿》系列摺扇。

明代之後,隨著朝權更迭,風靡一時的泥金扇面遭遇失傳。所幸王健用了十六年時間和心血,延續了泥金扇面的生命。

王健復原的“泥金扇面”,能很好地融金於紙,光澤清雅彰顯富貴,更不影響紙張吸水性。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王健製作的明式烏骨泥金摺扇。他認為,在製作明扇和復原明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明代的社會面貌和審美風尚,也要對明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拿捏到位。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製作泥金扇面中裝點金箔的工序。

老礬扇面

製作“老礬扇面”的配方複雜、工序繁瑣,其中“老礬”一物,就是指用礬一類的礦物質調製成配料,分多次刷在宣紙正反面上,上礬之後的扇面會變得平整堅韌,並且不易斷裂、經久不衰,尤其適宜文人寫字作畫,連明代大文人文震亨都在《長物志·器具》中記上一筆:“姑蘇最重書畫扇……素白金面,購求名筆圖寫,佳者價絕高……。”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上礬之前,要先在裁剪好的扇面上“裱糊”。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裱糊”之後便是“挺幹”的工序。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上礬”過程十分考驗手藝人的功夫,一不小心就容易斷紙或者滲墨。用作扇面的宣紙也必須是好紙,品質上乘才能禁得住四到五層上礬的考驗。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上礬”後的扇面,進行“折面”工序。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 “折面”後,對扇面進行捆紮定型。

合格的扇面,扇骨可以輕鬆自如穿入取出,絲毫不損壞扇面。扇面做成後,還要藏上個八年,待時間磨去紙張裡的躁氣,扇面才能平定祥和地與墨色相輔相成、合而為一,達成文人扇由內而外的“神品”。

唐伯虎在晚年曾寫詩作《貧士吟》以感嘆自己一生窮困潦倒,

同時也落寞寡歡、深覺知音難尋:

十朝風雨若昏迷,

八口妻孥並告飢。

信是老天真戲我,

無人來買扇頭詩。

這位江南才子豈能知曉,

昔日他那無人問津的扇面,

在500年後,

竟以數百萬的高價被人視若珍寶

……

-END-

不瘋魔不成活,他如何復原蘇州摺扇600年風雅?

在你的記憶中

家鄉里有哪些

讓人印象深刻的手工藝呢?

文丨皮卡婷

圖編丨Geethan

未標註圖片來自於王健老師、袁鵠老師

參考文獻

王健 《如是清涼》

郭德綱 《紙扇長衫笑天涯》

徐來 《至尊懷袖有雅物——皇帝的扇子》

楊祥民 《扇子的故事——傳統造物的禮儀性與審美性蠡測》

趙羽《懷袖雅物 蘇州摺扇六百年》

魏潔、顧平、伏濤《“文質彬彬”:明清蘇式摺扇造物思想與審美文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