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大戶曹村位於寧縣中村鄉。在與貧窮落後的不懈抗爭中,孕育了豐厚的鄉土文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了。新春時節,走進大戶曹村,明顯地感到,這裡的每寸土地都湧動著黃土地文化的激情。村頭莊尾,農家院落,彩燈高懸,鑼鼓喧天,老幼婦孺,青壯男子忙著踩高蹺,排社火,唱秦腔,自娛自樂,歌唱著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明天。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銀西公路穿村過,紅磚瓦房面南坐。摩托家電樣樣有,幸福日月好生活。高蹺社火正月鬧,秦腔舞蹈自娛樂……”這不僅是大戶曹人富足生活的寫照,也是其精神風貌的縮影。

  踩高蹺是大戶曹家人的傳統活動,全村目前有五六百人會踩高蹺,大到六七十歲的老人,小到四五歲的孩子。他們非常喜愛這一傳統技藝。每當遇到重大節日或出外表演,村民們都積極參與,不要分文報酬。更讓人驚奇的是四五歲的小孩,隨便找兩根樹杈,不出一袋煙的工夫,就能手拄樹枝,腳踩樹杈,走動自如。現年50多歲的原任村支書彭軍,因喜愛秦腔、戲劇表演,熱心公益事業而被村上群眾稱為“社火頭”,踩高蹺是他的拿手絕技,在全村可稱得上“冠軍”。全家六口人加上女婿就能組成一個高蹺隊。彭軍不但能在7尺高的高蹺上走路,而且能跑、能跳、能上山、能過招。縣公安局幹部曹思儀自幼酷愛表演,裝啥像啥,學啥會啥。多年來一直熱心參與村上的文化活動和公益事業。他的高蹺表演“探女”,動作滑稽幽默,常常引得人捧腹大笑,被稱為“一絕”。在第一、第二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及在慶陽市西峰舉辦的第十五屆西部商品交易會期間,中村鄉大戶曹高蹺隊陣容強大,技藝精湛,代表寧縣53萬人民群眾在西峰演出,受到了全市人民群眾和外地來賓的稱讚。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除了高蹺表演,秦腔自樂班在冬閒時也火了起來。秦腔自樂班有固定的樂師,每人至少會一樣樂器。最初由曹思儀、曹義民、曹良輔、曹勝堂、彭軍等秦腔愛好者倡導組織,逐步發展到20多人。

  他們自編自演,自制道具,自費購買樂器,僅曹思儀一人就購買了4件樂器。村上群眾捐資2700多元,購置了道具。秦腔自樂班常常出東家,進西家免費為鄉鄰演出,帶動了不少秦腔愛好者。在演唱秦腔傳統戲的同時,他們還自編自演以現實生活為原型的現代戲,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黨的十六大勝利閉幕後,他們自編自演,活躍在鄉村,積極宣傳十六大精神,歌頌黨在農村的好政策。一到晚上,秦腔自樂班到哪家演出,哪家就像嫁女娶媳一樣熱鬧,吸引得大人、小孩駐足觀看,流連忘返,直到夜深人靜才散場。

  隨著歲月的變遷,不知何時,曾一度在大城市流行的現代交誼舞,也如一夜春風,吹進了大戶曹這個傳統文化氣息濃郁的鄉村。寒冬臘月,夜幕降臨,在村子中心的場地上,燈火通明,歡快的舞曲盪漾著青春的旋律,熱心的大姑娘、小媳婦早已燃起了熊熊篝火,年輕的小兩口舞步搖曳,盡情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更有人將幾位略帶羞澀的中年婦女拉入舞場,在樂曲的伴奏下翩躚起舞。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寧縣中村鎮大戶曹人的文化情結

豐饒流金的黃土地,養育了大戶曹人,蘊育了大戶曹的鄉土文化。也正是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大戶曹人才有了更高的追求和目標。用智慧和信心裝點著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