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索尼大法卻是無敵,不論影響力還是產品更新迭代能力,讓很多大廠也汗顏。

最近索尼大法的新品比較受關注的肯定有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耳機君得說索尼卻是很牛,這種無線的左右耳分離式設計其實並非索尼先有的,最著名的莫過於蘋果的AirPods,再加上前不久音頻老廠先鋒也發佈了一款左右分離式設計的無線藍牙耳機,在這之前還有不少小廠發佈了類似的藍牙耳機,就不一一說明了,總之除了AirPods,還沒有誰敢賣高價。

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不過這並不妨礙索尼降噪豆的關注度,耳機君也好奇不已,上其預售頁面看了看,售價1599元,比蘋果AirPods的1288元還要貴311元。

估計有人說索尼大法的音質在這裡,要加錢的。

其實我覺得未必,索尼大法的音質並不是涵蓋索尼的所有音頻產品,而且這是一款無線降噪藍牙耳機,音質相比較蘋果的AirPods和先鋒的SEC-E221BT能高出多少,我相信高不了多少。

不過音質我不是我要說的,我要說的是索尼降噪豆的降噪功能。

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Air Pods是沒有主動降噪功能的,但是腔體尾巴底部有拾音麥克風,它的作用藉助聲音加速計和波束實現通話時抑制背景聲,還不算主動降噪。

這裡再科普一下主動降噪原理,主動降噪是耳機上的麥克風監聽噪聲後,將噪聲傳給PCB,PCB分析後將指令傳給揚聲器,揚聲器產生一個和噪聲正好相反的聲音,兩種相向而行的聲波相撞,便中和噪聲,可以理解為以毒攻毒。

再來看幾款經典的降噪耳機:

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這是BOSE QC20 有源消噪耳機,各位仔細看機身;

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這是B&O BeoPlay H3 主動降噪耳機,估計有些人看出一些眉目了;

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這是先鋒SEC i80主動降噪耳機,對比一下這三款降噪耳機,會發現線控板非常的大,其實前兩款線控板是降噪盒,上面有降噪開關,內置降噪模塊(先鋒也是一樣)。

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索尼降噪豆的機身還是有些大,上面亦有開關,應該是藍牙開關,目前耳機君不確定此開關是否支持開啟降噪功能,因為它還有一個APP控制降噪模式。

如我標題所言,為何我說索尼降噪豆若是沒明顯降噪效果就該害臊了,因為這麼小的腔體放下一個降噪模塊還未曾有過,而其銷售單頁也並未說明是如何降噪的。

索尼降噪豆無線藍牙耳機猜疑,若不降噪就該害臊

在其銷售單頁僅有這點資料,通過這點資料你能看懂它是如何降噪的麼?如果你再去看索尼的MDR1000X降噪耳機的銷售單頁,關於降噪的文案非常多。耳機君曾在甲方做過文案相關工作,知道有些話不該說,也知道有些噱頭是可以打擦邊球的。

如果各位接受我的質疑,我再補充一點我的看法。

如果索尼降噪豆主打的降噪功能並不實在,那麼1588元的售價相對AirPods就很不厚道了。不論有人如何吐槽AirPods的聲音,但是它的交互和佩戴感做的非常好,除了手勢控制還可以語音喚醒SIRI,同時摘下耳機音樂自動停止,戴上耳機又接著播放,這些都是蘋果的創新。

而索尼降噪豆如果沒有實在的降噪功能,那麼它剩下的就只有它的聲音和品牌了;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真的像索尼官方文案說的那樣,擁有的降噪功能令人折服,那麼索尼這一次又大勝,僅從它把降噪模塊內置到腔體裡的這一設計就是一次飛躍。

此文是在沒有接觸索尼降噪豆情況下(目前僅在預約階段)僅通過官方銷售單頁展開的猜疑,如果錯誤歡迎指正,也歡迎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