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轉變觀念

我們無量劫以來形成的這種習性,想在這一世改掉,確實非常困難。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我執已經非常深,深得難以破除了,不能再讓它繼續加深、蔓延了。實際上我們的“我執”不僅沒有破除,而且每天都在增長、蔓延。

你們來到我面前,都是來成就我的。由最初的頓瀚一個人,我能容納他,到現在我能容納你們三十個人。這說明我的容量已經由一人擴大到三十人了。將來有可能容納一百人,那麼我的容量又由三十人增長到一百人。這說明我進步了。如果我連你們都容納不了,說明我的心量一點都沒有打開,反而越來越小。在座的學佛人都不願意包容別人,融入別人。因為你們沒有這個膽量,怕失去自我,犧牲自己。究竟會失去什麼呢?實際上失去的是“我執”。

我有幾個軍隊的朋友,通過幾年與他們交往,我發現,軍人修道、學靜坐,比沒當過兵的人根器好。在軍隊工作越久的人,修禪越快。因為軍人的骨子裡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思索,不反抗,沒有第二個念頭,沒有意見。實際上軍人形成了這種慣性,就意味著他們的我執消除了。而在座的大家,我每說一句話,你們腦子裡都有自己的想法、見解。如果你們是軍人,我是你們的領導,我說什麼就是什麼,你們絕對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學佛的人與軍人恰恰相反。

學佛,應當隨時隨地反省自己,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通常所說的“守本真心”,就是守住自己的念頭,看住自己的念頭。大家來到這裡這麼久,有進步但進步的速度慢得驚人。古人講“一點就悟,一聽就明”,我在大家身上並沒有發現這一點,只發現我說一句,你們馬上就有自己的想法、看法。

大家也都知道修行修的是心態,可是一個人待在房間裡怎麼修心態呢?只有大家在一起相處、共事,才能互相“摩擦”彼此的心,把每個人的心都“摩”得血淋淋的。你適應了,就過關了;不適應,就被淘汰了。圓融、成長、成熟是怎麼來的?不都是經過在團體裡與大家互相磨合、摩擦,慢慢磨出來的?不這樣,又怎麼修呢?

為什麼一個人不能適應團體,與大家共處呢?就是因為“我執”太大了。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身上的刺太多,稜角太多,被磨得受不了。你在這個環境裡受不了,到另外一個環境更受不了。除非你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才會踏實,才會適應。只要你有稜角,到任何團體都會不適應。如果你沒有個性,沒有脾氣,就意味著你沒有稜角,你到任何地方都能適應,都能與人融洽相處。什麼時候你把自己修煉到在一個團體裡,有你不多,沒你不少,那就說明你的稜角磨得差不多了。

還是給你們留點時間,讓你們講一講自己的看法、學佛的心得體會吧。說的時候要大膽地說。不用說我們是學佛的人了,就是常人,有什麼話,也要養成當面說的習慣,不要養成背後抱怨、嘀嘀咕咕的習慣。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是說不清的,就看我們的表達方式和講話的技巧。大家都在成長階段,都是凡夫,都不是圓滿的佛。

即便你的境界再高,看到的東西再多,如果心態不轉變,也沒有用。在轉變觀念的時候,確實很難,心會很痛。尤其是當別人指責我們的時候,無論你願不願意接受,心都是痛的。但是,只要你想進步,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忍受這樣的痛。實際上當你真的把我執放下,把自己的心完全打開去接受外在的一切時,你會發現其實什麼都沒有。而如果你帶著抵抗的心,這種反彈的力量會更大。

修行就是轉變觀念,護住念頭。古人講:“大智慧之人都是善護自己的念頭。”《金剛經》裡強調的無非是“善護念”與“無住”。但是,要轉變心態確實需要根性。因為習氣毛病很難改。當有人冤枉了你,你回擊他的心態馬上就產生了。實際上冤枉你是在成就你。

佛祖修行那麼多年都是在轉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轉。而眾生都是被境所轉!禪修 心理學 宇宙 吸引力法則 冥想 靈脩 打坐 佛學 國學 哲學

本文節選於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修行就是轉變觀念

東華禪寺萬行大和尚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千萬餘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000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