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實體行業現在開始好轉了嗎?

谷原明


目前中國經濟是房地產一枝獨秀,實體民營經濟基本都在慘淡經營。

我們從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來看,2018年7月份增速依然比較低,只有8.8%,6月份增速是9%,這也是除了5月份,近年來消費增速最低的一個月,而且後面較大概率會延續下滑趨勢。

這其中汽車和家電消費數據大滑坡是拖累消費增長最大的因素,特別是汽車,同比增速為-2.0%,很多汽車及相關行業的朋友也普遍反應今年行情不好,生意很難做。雖然較6月份-7%來說,跌幅已經收窄,但要知道這已經是汽車消費連續第三個月負增長了。

而家電雖然7月份消費微增0.6%,但較之6月份同比14.3%的增長簡直是沒法看。其它的如傢俱、建材、菸酒、飲料等日常消費品的消費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甚至是較大的下滑。國內智能手機消費上半年同比銳減17%,而近幾年一直紅火的白酒消費也逐漸降溫,生產商和經銷商普遍反應銷售的預收款較往年大幅減少。

可見,過去幾年的漲價去庫存,已經掏空了老百姓的錢包,居民負債上升很快,全民的財富都綁在房地產上,很多家庭都從高儲蓄率的淨儲蓄變成了淨負債,這已經大大消弱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導致近來大家討論最多的不是消費升級,而是消費降級。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7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又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同比增長13.2%,2018年1至7月加起來與2017年同期相比總共增長10.2%。而7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達到了9.9%,是6月4.5%的兩倍還多。而新開工面積暴增32%,這個恐怖的數值是自2014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經濟結構化分化也很明顯,201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而受融資環境惡化,貿易戰,環保等因素疊加影響,民營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有數據顯示全國民企的總體利潤大幅下滑,但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沿海地區製造業訂單數量全面下滑,可以說過去幾十年基建和房地產對於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正逐漸顯現。

2018年,你身邊有觀察到哪些經濟不景氣的表現,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鹹魚學院


最近幾週週末的安排都是去逛街,對沿街商鋪的情況有一定調查,今天就簡單談一談。

座標是上海,最近走訪了上海老城區各大知名街道。

總體感受如下:

1,實體店裡,服裝等穿戴的店,生意冷清。

大到海瀾之家這種品牌,小到路邊小服裝店,人都不多。

2,餐飲生意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新物種。

像盒馬這種的,在上海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另外一些新中式奶茶店,生意也還不錯,比服裝店的人都多。

3,很多店鋪都在改造,關門的不少

不少店鋪都關門改造,大概是因為傳統生意不行了,要改成新物種。還有些店鋪關了,印象中比以前的要多。

從以上的觀察,我覺得現在貌似實體並不是很紅火,做生意的人,看起來興致也沒那麼高。希望這只是上海老城區的景象,希望實體生意越做越好。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應該說,中國的實體行業的情況還有所好轉,但這遠遠還不夠。第一,我們看到中國第二季度的GDP是6.7%,這說明中國經濟沒有V型反轉,而是L型走勢,未來中國經濟還有進一步下行的壓力,所以不可不防。第二,我國消費零售同比增長只有8.8%,過去都是10%以上,現在大幅度的回落,說明消費目前不給力。我們離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第三,央行最近不斷釋放流動性,除了幫助金融機構穩槓桿外,就是為了幫助實體行業擺脫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這說明實體行業現在日子都不好過,從另一個側面也顯示了,目前實體行業的形勢還很嚴峻。

即使我們拋開網上數據不看,我們也會發現現在實體行業的營收越來越差,反正家裡有做生意的人都反映,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工廠倒掉一大批,商鋪也關了一大批,目前創業的風險很大。短期內很難有所好轉。所以這需要政府部門通過真正的減稅讓利,以及鼓勵民間消費和投資,只有收入分配蛋糕向民間傾斜,大家手裡面有了錢,肯可能去投資、去創業、去消費,中國的實體行業就會活起來。


不執著財經


實體經濟很難說完全好轉,從2017年GDP增長6.9%可以看出,中國經濟依然處於底部區域,現在的情況是,該倒掉的基本上倒得差不多了,剩下來的要麼轉型升級,要麼接受行業殘酷的競爭現狀。

1.高負債企業接下來日子可能更不好過,在流動性收縮的大背景下,銀行信貸規模增速放緩,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而毛利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卻呈下降趨勢。這樣的企業如果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則很容易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2.新興產業、擁有核心能力的企業有可能在這次市場洗牌過程中成為贏家。市場經過激烈競爭,最終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行業龍頭企業鞏固了自身地位,而中小企業、實力弱又沒有特色的企業會面臨關門或被併購的命運。

3.轉型升級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方向,企業只有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大潮,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樓市、財經觀點,啟迪財富思維。更多投資、財經分析請關注頭條號!


財經微世界


從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實體經濟行業並未出現明顯的好轉。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指標經濟,做出自己的判斷。


第一,固定資產投資。2018年1-3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0763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62386億元,同比增長8.9%。

從2017年起,我國固定資產增投資增速持續下滑。這說明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持懷疑觀望態度,因而不願意擴大投資。

第二,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

。2018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比1-2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

從2014年3月份以來的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來看,基本保持在6%-7.6%之間,上下波動。工業增加值增速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從以上兩個反應實體經濟,發展情況的經濟指標來看,我國的實體經濟並未明顯出現擴張跡象,實體經濟融資難、經營難的營商環境並未得到根本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我國啟動貿易戰以來,我國的外貿形勢逐漸變得惡劣起來,這對於出口導向型企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不過,我國經濟驅動模式已有十年前的投資驅動變成了今天消費驅動,對投資和外貿的依賴度有所下降。


紅谷新視界


5000年未有之財富大劫案

據權威媒體估算,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值430萬億元,是中國GDP的五倍有餘。這是城市化取得的好成績,但同時這也是5000年最大的一次財富洗牌。

98年停止福利分房,房地產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至2016年經過18年的發展,多數二線城市已經達到了1萬元每平米,全國房地產市值大概200萬億左右。然而從1萬元到2萬元,大多數城市僅用了1年甚至幾個月,可以用激增的財富來形容,這期間整體成本仍然在10000元以下,也就是在一年時間內普通民眾湊齊了200萬億以上的資金白白送給房地產商。多數家庭都使用前三代6個錢包的百年積蓄,而且用後30年的貸款繼續還債。居民負債率高達49%。普通民眾苦不堪言,又不得不舉債買房,使財富迅速的向少數人手中聚集,定義~總之這是5000年未有過的財富劫持計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也未曾見到如此迅速的財富轉移,少數的幾萬家房地產公司掌握了百萬億級財富,集中在那幾萬風光無限的地產企業家手裡。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數據僅是估算,不必糾結。我只是做一個例子,一個行業佔用了太多的資源,擠壓了其他行業尤其是製造業,經濟體系中,製造業是最基礎的骨骼,房地產不過是肥肉,肥肉太多了,體型是很大但很虛。


新青年雜誌網版


應該說還沒有。從上個月公佈的經濟數據看,企業利潤增速仍在下降。

實體產業是我們經濟的基礎,承接了大量的人員就業並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實業基礎,其他的服務行業都是水中花、鏡中月,所以支持和發展實體產業一直以來就是我們國家的國策。

目前我們實體產業呈現分層發展、優勝劣汰的格局,一些好的實體產業比如以格力為代表的製造業發展就很好,因為技術進步帶來的產品附加值優勢被市場認可;一般性行業比如貿易物流餐飲等也還是相對穩定,儘管利潤不高,但是經營穩健是這幾類行業的特點,加上互聯網外賣帶來的經營成本的下降,畢竟衣食住行自古以來都是老百姓離不開的生意;但是一些大賣場比如超市之類的,就會受到電商的影響和打擊,生意一落千丈,大的商場在電商的衝擊下顯得非常衰敗。

所以我們看到,未來的實體產業要想長期發展必須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同時要和互聯網結合,提升自身的效率,由此還會有更長久的發展。


王紅英金融教育


經濟處於底部波動狀態,所有行業都沒有大的爆發機會。實體經濟也是一樣,但有好轉的跡象,未來肯定會更好。目前被看好的實體經濟大方向如下:

1.新零售

這不,現在很多互聯網大佬們紛紛轉戰線下,搞起了新零售。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無疑是最佳搭配。二者可以達到相互引流,互相進步的功效。

2.消費升級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對產品的要求也就高了。在消費升級的當下,提高產品品質,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才是正事。

3.休閒娛樂

當下,人們不僅僅是對物質水平要求高了,對精神層面的消費也是更高了。因此休閒娛樂活動作為人們工作之餘緩解疲憊的重要一環,上升空間仍然很大。

4.個性化需求

普通的、大家都有的東西已然是無法滿足某些顧客的需求了,私人訂製等個性化需求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了,這一領域發展潛力巨大,一般利潤也比較高。

總結: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商機,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需求越來越高了,只要實體業能夠不斷提升自己,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未來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26, "thumb_url": "9521000a097982f5b8a8\

合偉說


中國實體行業好轉了嗎?這,或許更顯得分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實體經營不容易,經常會面臨幾個核心問題,其中包括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不順暢、競爭壓力大、互聯網衝擊影響大等因素,而這些年來,即使央行有意降準,為小微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扶持,但實際影響反而不會特別大,而更多資金反而跑向了房地產市場,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虛高,反而進一步衝擊著實體行業的發展,甚至導致實體行業的萎靡不振。或許,對於實體行業來說,需要面臨的衝擊壓力不少,但更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承受能力,而要想實體行業營商環境好轉,不僅需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而且還需要有針對性的加快轉型,營造出打造實體、強化實體行業的土壤環境,這也是實體企業家得以振興與發展的重要前提,否則束縛不減、包袱不降,對實體企業家的長期衝擊依舊不減。


郭施亮


實體經濟經互聯網風潮的洗滌已完全變異,街面商業不溫不火,滿街都是奔忙著的快遞小哥。未來實體經濟的迴歸在於互聯網泡沫的又一次破滅,人們的需求簡單化、差異化 、精細化。浮躁的人心再次平靜,實體經濟就會涅槃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