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亞運會中國隊兩次負於韓國隊,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打腦殼的時候


比賽有輸有贏很正常,輸了有噴子這也已經是常態,有人說Uzi沒發育起來,這鍋給Uzi,也有人說兮夜沒限制住Faker,兮夜背鍋,還有人打野沒帶起節奏,香鍋背鍋。


對此我只能說噴子永遠是噴子,這比賽輸了每個位置的人都會有人噴。代表國家出戰,誰不想拿個好成績?但是這也罷了,劉翔這種為黃種人爭光的國家英雄都被噴成這個樣,更何況LOL了!

而兩次輸給韓國隊,還是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不管是選手的發揮、戰術執行、還是團隊的配合都或多或少有問題。有問題就要找,雖然我不是職業選手,但是LOL的比賽我也從S2看到了現在,或多或少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小見解,雖然並不一定準確,但是我還是想一吐為快,下面評論區也歡迎大家討論!

現在的LPL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情況,那就是上單這個點,我們LPL的選手還是比較喜歡“抗壓”型的英雄。而LCK的上單,普遍都是比較喜歡Carry型的英雄,這戰術風格還是有些差異。

此外韓國隊的中野聯動往往打出的效果都非常好,而LPL習慣於前期較平穩的發育,有些偏向重點保下路發育,然後利用AD打團

。LCK估計正是吃中這一點,能限制下路發育就想辦法限制下路,下路不行就讓上單發育起來,然後再帶動AD的發育。總之LCK算是多點開花,而LPL真的有些吃下路!

不管EDG還是RNG亦或者RW都是上路“抗壓”的典型,只有IG算是有些多點開花,因為The Shy就是典型的韓國上單。當然不能說這次就是上單背鍋,這只是“體系”二字決定的,Leteme上一場的阿卡麗就沒有像韓國型上單一樣,一旦打出優勢就勢不可擋的感覺。

韓國隊伍打營運很強,那就是因為上單這個點足夠強,抗壓型的上單真的很難牽制住對面的Carry型上單!我們的上單起來了,他們尚有應對之法,但是他們的上單起來了,我們通常都是非常頭疼。

所以請足夠的重視上單這個點,我們的LPL上單選手,真的需要多發展Carry型上單。如果我們的隊伍能像草莓,PDD一樣,能拿出一手Carry型的上單,豐富現在的體系,恐怕就不是現在這個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