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縣尕秀村帳篷城——成遊客追逐的香餑餑牧民脫貧的金鑰匙

碌曲县尕秀村帐篷城——成游客追逐的香饽饽牧民脱贫的金钥匙

訊(記者王志儉文/圖) 21日是此次大型採訪活動的第二天,早晨從臨夏出發一路向夏河縣駛去。

到達夏河縣剛下車,縣上工作人員即上前給每人獻上了一條雪白哈大。還在記者整理哈大時兩名藏族女孩又來到面前,邀請記者喝兩杯下馬酒。記者看到盤中有一個瓷酒壺,旁邊放著兩個高座的木酒杯,記者不勝酒力解釋再三,後喝了半杯才被勉強放行。

說來也怪,喝完酒感覺有精神了!於是乘熱打鐵採訪了安多公司。之後,大巴車又朝下一個採訪目標——碌曲縣駛去。坐在採訪車上無暇欣賞窗外的草原美景,打開手機趕緊開始敲寫夏河安多公司的稿件。

碌曲县尕秀村帐篷城——成游客追逐的香饽饽牧民脱贫的金钥匙

定居點裡牧民生活愜意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朦朦朧朧中來到了碌曲縣。在藍天白雲映照下,路側一邊出現一個帶有濃郁藏族風情的居住小區,進入小區前立有一個藏式牌坊,上面用藏漢兩種文字寫著尕秀村的子樣。穿過牌坊左邊矗立有一塊大石頭,上面也用藏漢兩種文字、書寫著天津援建四個大紅字體。

藏族導遊女孩帶著記者一行人,先後參觀了村紀念館,牧民辦得牧家樂,定居前牧民在草原居住的夏房、冬房。然後又帶著大家參觀了村裡的休閒廣場。幾個孩子正開心地打籃球,10幾個藏族奶奶和爺爺,一起在休閒廣場旁邊的轉經廳內轉經輪。村前道上一溜擺放著10幾輛摩托車,中年漢子們圍在一起聊天。看到記者一行走來,他們微笑著點頭示意。

“三變”改革催出帳蓬城

採訪完定居點,記者一行又在村長帶領下采訪帳篷城。10幾分鐘後路邊左側半山上,冒出一片星棋羅布的白色帳篷。

村長講那就是旅遊帳篷城,帳篷城由108頂帳篷組成,按蓮花的造型排列,整個帳篷城宛如一朵純淨美麗的白蓮花,熱情地迎接著八方賓客。

碌曲县尕秀村帐篷城——成游客追逐的香饽饽牧民脱贫的金钥匙

說起帳篷城,不得不說“三變”改革。正是由於“三變”改革的春風,才催生出尕秀帳篷城這朵美麗的花朵。尕秀村是一個普通的藏族村莊,共有391戶1867人,草場承包到戶後,牧民群眾的生活穩步提高,手裡有了積蓄,於是在尕秀定居下來,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

近年來,通過實施牧民定居點項目、易地搬遷項目、棚戶區改造項目等工程建設,尕秀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整體提升。老百姓實現了定居,解決了溫飽問題。但長期以來群眾單打獨鬥的個體生產方式沒變,受草場承載能力限制和生態環境保護制約,群眾增收困難,甚至有些群眾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去年,林書記、唐省長多次對“三變”改革作出重要批示。林書記、唐省長還親自到尕秀村調研指導工作前。今年三月縣、鄉、村三級幹部到貴州考察學習“三變”改革做法。回來後即著手“三變”改革工作,並很快建成了帳篷城。

牧家樂讓牧民增收30%

碌曲县尕秀村帐篷城——成游客追逐的香饽饽牧民脱贫的金钥匙

尕秀村村長介紹,尕秀村距離省城蘭州370公里,國道213線穿村而過,區位優勢明顯,道路交通便利,草原風光獨特。我們充分發揮優勢,把發展旅遊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曬銀灘帳篷城共有108頂帳篷,82戶貧困戶每戶一股,每股15000元;尕秀以集體土地入股帳篷城,帳篷城公共設施全部由政府投資,最終分紅比例按“334”模式,即集體經濟分紅30%,一般戶分紅30%,貧困戶分紅40%。東喀爾民族文化傳媒公司,包括馬術、射箭、彈唱、鍋莊等民族文化表演,將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起來,現有從業人員80餘人,優先考慮貧困戶,每戶能夠增收工資性收入15000元。尕秀藏寨民俗度假村主要包括67戶牧家樂,統一標準、統一管理,避免惡性競爭,欺客宰客。

截至目前,尕秀村共有旅遊從業人員300餘人,其中,東喀爾集體經濟開發有限公司共有員工110人,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戶實現了全覆蓋,每年人均工資性收入13000元至15000元。2017年,尕秀村接待遊客30萬人次,今年上半年接待旅客15.46萬人次,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6700元提高到2017年的9192元,增幅達30%以上。

特別是開辦牧家樂的家庭從旅遊服務業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受益,有些牧家樂去年收入甚至達到13萬元。旅遊業的發展、從業崗位的增加,讓群眾從牧場走向市場,從做家務走向做生意,許多群眾把牲畜賣掉專門從事旅遊服務業,草場得到休養、生態不斷改善,實現了“青山綠水”與“金山銀山”的雙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