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縣闞疃鎮:精準「造血」助力貧困戶「脫貧翻身」

“對,葡萄園就靠著公路不遠,還有不少,歡迎過來採摘。”自從葡萄成熟以後,蘇雲剛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接電話,等客戶上門,然後樂呵呵地數著收到的貨款。

對於一位曾經的貧困戶,44歲的蘇雲剛沒想到自己能這麼快就“翻身”,不僅自己脫貧成功,還帶動其他貧困戶就業增收,“這都多虧了村裡給我爭取的金融扶貧政策,幫我解決資金難題,擴大了生產規模,掙錢也多了。”

利辛縣闞疃鎮:精準“造血”助力貧困戶“脫貧翻身”

蘇雲剛是劉圩村蘇莊村民,過去一大家人都是貧困戶,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收入單一。“我們家有兄妹五個,家裡一共只有五畝地,父母再辛苦,也還是窮。”

為了擺脫貧困,結婚後的蘇雲剛夫婦也曾到上海等地打工,還在闞疃鎮集市上擺攤賣過水果和瓜子,但隨著兩個孩子的降臨成長、上學讀書,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捉襟見肘,難以擺脫貧困的窘境。

“在外打工,沒有文化,也掙不到錢。”蘇雲剛說,前幾年兩個孩子要考大學、考高中,他也返鄉想做點事情,最後包了十多畝土地,種了西瓜和葡萄,收入還不錯,但因為規模小,依然沒有甩掉貧困戶的帽子。直到2015年,他才成了當地村民眼中的致富能手,徹底摘掉“貧困帽”。

脫貧的契機是隨著一個名叫李曉凱的年輕人一起到來的。

利辛縣闞疃鎮:精準“造血”助力貧困戶“脫貧翻身”

2014年,劉圩村定為中國移動安徽分公司重點幫扶村,當時公司要在全縣選擇一名駐村幹部,33歲的李曉凱得到消息後,主動向公司黨支部報名,經過選拔,李曉凱被派駐到劉圩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駐村工作開展後不久,“怎樣才能幫助貧困戶有效的脫貧致富?”成為時時記掛在李曉凱心中的一件大事。通過深入調研,李曉凱發現當時的劉圩村,人均純收入僅3300元,以傳統的種養業為主,經濟結構較為單一,貧困人口462人,貧困人口發生率達11.72%,由於劉圩村無集體經濟,扶貧形勢非常嚴峻。

為了儘快改變這一形勢,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困難,李曉凱積極向上級爭取扶貧項目資金,經過努力,已經爭取到100萬元的整村項目資金和總投資48萬元的劉圩村光伏電站建設項目,通過產業扶貧,使劉圩村62戶貧困戶脫離貧困。2014年,李曉凱被利辛縣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蘇雲剛的葡萄園項目能享受金融扶貧政策也不是偶然的。李曉凱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們村部也一直在挖掘有致富能力的能人,希望通過幫助貧困戶“造血”致富,徹底脫貧。蘇雲剛就屬於其中之一。

“蘇雲剛有過這方面的經驗,而且成效不錯,其本人脫貧致富的願望也很強烈,只是他缺少必要的啟動資金。”李曉凱說,瞭解情況後,村裡就積極為他牽線搭橋,一共解決20萬元的扶貧資金,除了確保20戶貧困戶入股分紅,葡萄園方面還為他們提供了20個工作崗位。“現在每天干活從上午五點到十點,下午四點到七點,避開大中午,怕熱到他們,一天平均四十塊錢,主要就是施土肥、整地、剪枝、修果。”蘇雲剛說。

確定項目,有了資金,蘇雲剛開始尋找最適合的葡萄品種。他先後到合肥等地的葡萄種植基地考察,尋找口味新穎,掛果週期長的葡萄。目前蘇雲剛的葡萄園佔地30多畝,總投資40萬元,園內種植有陽光玫瑰、紅8、黑8、茉莉葡萄等多個品種,均處於盛果期。由於葡萄園只施土肥,無農藥,多種口味的葡萄都口感純正,上門採購的顧客絡繹不絕。

利辛縣闞疃鎮:精準“造血”助力貧困戶“脫貧翻身”

另外葡萄園下養殖了兩千多隻本地草雞。這也是蘇雲剛多種經營的一種嘗試。他說,等經營上了軌道,他還準備做垂釣、農家樂,打造一個真正的採摘樂園,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何彩雲 劉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