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阚疃镇:精准“造血”助力贫困户“脱贫翻身”

“对,葡萄园就靠着公路不远,还有不少,欢迎过来采摘。”自从葡萄成熟以后,苏云刚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接电话,等客户上门,然后乐呵呵地数着收到的货款。

对于一位曾经的贫困户,44岁的苏云刚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快就“翻身”,不仅自己脱贫成功,还带动其他贫困户就业增收,“这都多亏了村里给我争取的金融扶贫政策,帮我解决资金难题,扩大了生产规模,挣钱也多了。”

利辛县阚疃镇:精准“造血”助力贫困户“脱贫翻身”

苏云刚是刘圩村苏庄村民,过去一大家人都是贫困户,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收入单一。“我们家有兄妹五个,家里一共只有五亩地,父母再辛苦,也还是穷。”

为了摆脱贫困,结婚后的苏云刚夫妇也曾到上海等地打工,还在阚疃镇集市上摆摊卖过水果和瓜子,但随着两个孩子的降临成长、上学读书,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难以摆脱贫困的窘境。

“在外打工,没有文化,也挣不到钱。”苏云刚说,前几年两个孩子要考大学、考高中,他也返乡想做点事情,最后包了十多亩土地,种了西瓜和葡萄,收入还不错,但因为规模小,依然没有甩掉贫困户的帽子。直到2015年,他才成了当地村民眼中的致富能手,彻底摘掉“贫困帽”。

脱贫的契机是随着一个名叫李晓凯的年轻人一起到来的。

利辛县阚疃镇:精准“造血”助力贫困户“脱贫翻身”

2014年,刘圩村定为中国移动安徽分公司重点帮扶村,当时公司要在全县选择一名驻村干部,33岁的李晓凯得到消息后,主动向公司党支部报名,经过选拔,李晓凯被派驻到刘圩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开展后不久,“怎样才能帮助贫困户有效的脱贫致富?”成为时时记挂在李晓凯心中的一件大事。通过深入调研,李晓凯发现当时的刘圩村,人均纯收入仅3300元,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贫困人口462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11.72%,由于刘圩村无集体经济,扶贫形势非常严峻。

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形势,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李晓凯积极向上级争取扶贫项目资金,经过努力,已经争取到100万元的整村项目资金和总投资48万元的刘圩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通过产业扶贫,使刘圩村62户贫困户脱离贫困。2014年,李晓凯被利辛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苏云刚的葡萄园项目能享受金融扶贫政策也不是偶然的。李晓凯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们村部也一直在挖掘有致富能力的能人,希望通过帮助贫困户“造血”致富,彻底脱贫。苏云刚就属于其中之一。

“苏云刚有过这方面的经验,而且成效不错,其本人脱贫致富的愿望也很强烈,只是他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李晓凯说,了解情况后,村里就积极为他牵线搭桥,一共解决20万元的扶贫资金,除了确保2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葡萄园方面还为他们提供了20个工作岗位。“现在每天干活从上午五点到十点,下午四点到七点,避开大中午,怕热到他们,一天平均四十块钱,主要就是施土肥、整地、剪枝、修果。”苏云刚说。

确定项目,有了资金,苏云刚开始寻找最适合的葡萄品种。他先后到合肥等地的葡萄种植基地考察,寻找口味新颖,挂果周期长的葡萄。目前苏云刚的葡萄园占地30多亩,总投资40万元,园内种植有阳光玫瑰、红8、黑8、茉莉葡萄等多个品种,均处于盛果期。由于葡萄园只施土肥,无农药,多种口味的葡萄都口感纯正,上门采购的顾客络绎不绝。

利辛县阚疃镇:精准“造血”助力贫困户“脱贫翻身”

另外葡萄园下养殖了两千多只本地草鸡。这也是苏云刚多种经营的一种尝试。他说,等经营上了轨道,他还准备做垂钓、农家乐,打造一个真正的采摘乐园,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何彩云 刘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