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将永远铭记——回忆当年支援“一二·九”爱

讲述:陈 林 整理:崔欢欢

以下内容根据陈老先生的谈话录音整理:

1935年,我只有12岁,在当时开封市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现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读五年级。我的级任老师(班主任)牛逸青是一位20多岁的进步女青年,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她平时经常在课堂上讲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爱国爱家乡。在她的影响下,我和我们班级的同学十分关心时事。

在这一年的5、6月间,日本人先后武力迫使国民政府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而后又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如此丧权辱国,全国各阶层人民闻之无不愤慨。后来又传来了将于12月9日成立日本人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北平学生的抗日爱国游行活动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抗日的浪潮。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天津、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的学生也走上街头,声援北平的大学生,商人们也开始罢市呼吁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日,不要再把中国的领土拱手送给日本人。

很快的,开封的大中学校也接到了北平的抗日倡议,举行罢课活动。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齐聚到开封火车站,卧轨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级主任牛逸青老师听说在火车站参加请愿的学生情况异常艰苦,就组织学生们募捐。募捐来的钱全部买成熟鸡蛋和鸡蛋糕,整整装了两大蒲包,准备送去火车站支援请愿的学生。学校乱了,校长不知所踪,没有人帮忙。我们班本有五十多个同学,有些富裕家庭的同学被家长看管起来,无法到学校来。最后我们30多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找来学校童子军的军棍,用军棍抬着慰问品,向火车站进发。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开封刚下过一场大雪,中山路上两旁都是积雪,房檐上遍布着冰凌冰挂。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喊口号,要求蒋介石抗日、收复日本占领的土地,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打到汉奸殷汝耕。我因为声音洪亮,被老师安排在队伍前面领头喊口号,道路两旁有些进步的群众拍手欢迎。

来到火车站,我们看到数九寒天里,学生们带着自己的被子,有的学校把自己学校的被子发给学生。像北仓、女高、河南大学,包括联合中学、黎明中学的学生都在冰冷的车厢内坐着,吃喝住宿都在冰冷的铁皮上。后来知道他们还要面对国民党的镇压,很多积极分子被逮捕。女师的大姐姐见到我们,十分地激动,都抱着我们这些“小弟弟”、“小妹妹”流下了眼泪,好像是见到了家人一样。回来时候我们也是排着队伍,呼喊着口号。回到学校以后才发现,鞋袜都已经湿透了,脚都冻得红肿了。一二九运动中,我们学校是唯一一个参加支援的小学。

因为时间久远,年代动荡,当时参加支援“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同学现在大多失去了联系,可能很多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我的级主任牛逸青老师,她那种革命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对她无比地崇敬,我依稀记得她是安阳人,后来回到家乡做教师,之后没有再见到过。

后记: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冲破了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响亮地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掀起了全国救亡运动的怒潮,配合了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运动。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参加过八十年前那场伟大革命运动的人们:无论时光荏苒,英雄不会被人民忘记,历史也必将被铭记。

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将永远铭记——回忆当年支援“一二·九”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