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實驗動物日」懷敬畏之心,探科學之理

“世界實驗動物日”,即每年的4月24日,是1979年由英國反活體解剖協會(NAVS)發起的重要的實驗動物保護節日,呼籲人類減少和停止不必須的動物實驗。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走進實驗動物的世界,關注實驗動物的現狀,心懷感恩和敬意,共同用心祭奠那些逝去的生靈,感謝它們為人類作出的貢獻。

「世界實驗動物日」懷敬畏之心,探科學之理

我校常用實驗動物簡介

家兔是由一種野生的穴兔經過馴化飼養而成的,家兔是草食性動物,喜歡獨居,多在夜間活動,食量大。繁殖力強、多胎多產、孕期短、成熟早(4-5個月)。

青紫藍兔是一種優良的皮肉兼用和實驗用兔,我國各地都有飼養。它標準型一般體重5~7斤,無肉髯;大型體重為8~12斤,毛色稍淺有肉髯。這種兔體質強壯,適應性強、生長快。一般每窩產仔5~6只,生活3個月時可達4斤以上。

「世界實驗動物日」懷敬畏之心,探科學之理

「世界實驗動物日」懷敬畏之心,探科學之理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變種,中國飼養最廣泛的是1946年從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雲南昆明飼養的品種,大多用於醫學研究。實驗鼠、小白鼠、白老鼠是指被普遍用在生理學、醫學、藥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中作為實驗動物的白色皮毛大鼠或小鼠。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強。雌性每胎產仔8~15只,1年可懷6~10胎。生育期1年。

經過人們長期選擇,定向培育,小白鼠已形成許多品種類型。一般人們把它分為普通常用小白鼠和滿足特殊需要的特種小白鼠兩種。特種小白鼠有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肌肉萎縮病鼠等。

蟾蜍,也叫蛤蟆,屬於兩棲動物。其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框蟾蜍兩種。蟾蜍製劑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減低心率並消除水腫與呼吸困難,類洋地黃樣作用。此外其還有升壓,局部麻醉以及抗腫瘤之妙用。

在我校生理解剖實驗中蟾蜍被用做實驗動物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瞭解肌肉收縮的性質,掌握神經衝動的頻率與強度和肌肉收縮之間的關係。

實驗動物在生命科學、生物醫藥、食品、農畜禽業、化工、航空航天和國防軍事等很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在人類生命健康和科研領域做實驗更要用到實驗動物,比如實驗鼠,還有實驗犬、實驗兔、實驗猴,以及小小的斑馬魚、果蠅等等。它們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和健康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體小貢獻大

眾所周知,摩爾根為現代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他的成功離不開小小的果蠅。正是他與小小果蠅結下的不解之緣開啟了現代遺傳學的嶄新篇章。

果蠅是生物學家的得力助手,在遺傳學、發育的基因調控、各類神經疾病、嗅覺、視覺的記憶等研究領域中, 都有果蠅的身影。以果蠅為對象的相關研究,已經獲得了4屆諾貝爾獎,成就了7位諾貝爾獎得主。

這就是果蠅。它們體型小巧,生長快速,成本低廉,易於飼養。它們是科學研究者的好夥伴。

每10只實驗動物中就有大約9只是小老鼠或者大老鼠,它們中絕大多數是白化病患者,長著白毛和紅眼睛。小老鼠被廣泛用於進行人類遺傳病的研究,大老鼠則用於癌症研究和進行毒物學實驗。

除此之外,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涉及到以大鼠小鼠為對象的實驗。藥物自然不必說。另外還有化妝品,食品添加劑,保健品,等等各個方面。

這就是實驗鼠,它們體型較小,便於控制,發育很快並且壽命很短。

多年來,實驗動物們生活在實驗室,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犧牲,它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無法形容的苦痛換來了人類治療手段的功效,同時用它們短暫的生命延長了人類的壽命。我們應該對它們懷有一份尊重和感恩之心。

沒有它們,我們的科學事業是不能進展這麼順利。在全球,維護實驗動物福利已成為科學界和製藥界的共識。

許多學校都設置了實驗動物紀念碑,致謝那些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實驗動物。可是仍有一些人,沒有給予實驗動物應有的尊重。他們沒有以正確的方法處理實驗動物,對實驗動物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痛苦,甚至隨意丟棄它們,讓它們痛苦地離去!

也因為在生物科學領域內,不能用人去做實驗,所以我們必須藉助實驗動物去探索生物的起源,揭開遺傳的奧妙,研究各種疾病與衰老的機理,監測公害、汙染,保護地球生物生存的環境。

不僅如此,在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實驗動物充當著非常重要的安全試驗,效果試驗、標準試驗的角色。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和條件,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科研單位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標誌。

而今我們的實驗仍沒辦法離開動物實驗,正值世界實驗動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對他們懷有一份敬意和感激之情,向他們生來就賦予崇高意義道一聲“謝謝”!以科學和人道的態度善待實驗動物,對它們給予起碼尊重,無言禮讚,至高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