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穀秋,亦自暑中結。

田水沸如湯,背葉溼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大熱五首其一》南宋·戴復古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2018年7月7日,小暑如約而至。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暑”是炎熱的意思。

節至小暑,也就進入了我們常說的“三伏天”,連風也變得熱浪滾滾。

“小暑”節氣的由來,據說與孝道有關。相傳“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只有小暑這一天可以歸家。“小白龍”由於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這也被認為是小暑雷雨多發的原因。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

小暑三候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

一候溫風至:帶著熱浪的風從大地颳起。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從田野轉到庭院牆角下避暑。

三候鷹始鷙:老鷹帶領幼鷹從鳥巢中飛出來,在涼爽的高空飛翔。

小暑習俗

“食新”迎豐收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舊時有小暑“食新”迎豐收的習俗,小暑過後,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做好飯後,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還可以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人曬衣裳龍曬袍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時節,民間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這天,寺廟裡也要拿經書出來曬,俗稱“曬經”。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曬,以防經書潮溼、蟲蛀鼠咬。

小暑“養心”

心靜自然涼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時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洩太過。每天作息應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夏不坐木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病。

夏令之補,黃鱔為首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夏天是吃黃鱔進行溫補的好時節。民間素有“夏令之補,黃鱔為首”“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諺語。

小暑後的黃鱔圓肥豐滿,不僅肉嫩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滋補作用也最強。此時吃補氣的黃鱔,可以達到改善不良體質、冬病夏治的效果。

練瑜伽,可安神養性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氣候炎熱,人容易變得煩躁不安。在小暑時節練習瑜伽,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平和,幫助舒緩煩躁情緒。

小暑雅事

【觀荷】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

——季羨林《清塘荷韻》

【賞味】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在最熱的時節,也是北平人口福最深的時節。果子以外還有瓜呀!西瓜有多種,香瓜也有多種。西瓜雖美,可是論香味便不能不輸給香瓜一步。

——老舍《北平的夏天》

【納涼】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納涼》

【宋】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品詩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END————

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