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晚年在軍界的左臂右膀是誰?

毛澤東

許世友和陳錫聯,是毛澤東晚年在軍界最看重的兩個人,有人把他們稱作是毛澤東的“左臂右膀”。

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許世友和陳錫聯,都是於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以後均為大軍區司令員,坐鎮一方,在毛澤東晚年,他們一個在南方——廣州軍區,一個在北方——北京軍區;後來,毛澤東把陳錫聯調入中央,把許世友繼續留在地方,一在中樞,一在地方重鎮——堪稱股肱。

毛澤東晚年在軍界的左臂右膀是誰?

有趣的是,兩個人都是來自紅四方面軍,而不是毛澤東統帥多年的紅一方面軍。

兩人都善於打硬仗、惡仗、苦仗、險仗。

陳錫聯善於攻堅——在戰鬥中打堡壘、負責攻擊敵指揮部,打總攻,慣於以少勝多,以弱克強,戰鬥風格講究突然性,一旦發起就威力巨大,令敵恐懼。

許世友擅於攻城,慣於以鋼對鋼,以尖對尖,對手越強,他鬥志越強,愈戰愈勇,戰鬥風格突出勇猛頑強,堅韌不拔,敢打敢拼。

兩人都是主動進攻型的戰將,少有防守,進攻犀利。在新中國仍指揮過不少戰鬥,如一江山島作戰、珍寶島作戰等。

在政治上,兩個人對毛澤東都是忠心耿耿。但是,又表現不同的個性特點。

陳錫聯是“乖乖仔”——軍政皆優。

許世友是難馴服“老虎頭”——除了毛澤東外,誰都敢鬥,天不怕地不怕。

毛澤東晚年在軍界的左臂右膀是誰?

據曾思玉將軍回憶,1973年在八大司令員對調時,毛澤東講話,手下大將們中,陳錫聯主要是聽,而許世友則是頻頻表態,句句見血。如:

主席說: “還是年輕力壯,文官務武,武官務文,文武官員都要讀點文學。你(指許世友)也應該讀一點。漢朝有個周勃,沒有讀什麼書;劉邦,也沒有什麼書。如果中國出了修正主義,要注意咧。”

許世友說:“把它消滅掉!”

主席說:“你去讀讀杜甫的文章。”

許世友說:“堅決照辦,堅決去學。”

主席說:“到一個地方,很多困難咧,黨政軍民學,都不熟悉。東西南北中。你不熟悉怎麼辦啊?”

許世友說:“不怕,依靠黨和群眾。”

除了許世友,其他人說話不多,毛澤東便說:“80來歲的釣渭濱(指姜子牙),我是80歲把你們調來中南海。你們不吭聲啊?我是‘一言堂’了,你們不吭聲,我不講了。”

陳錫聯說:“我們想多聽聽主席的指示,到新地方好工作。”

這樣的話語,反應出許世友和陳錫聯兩個不同的性格。

而有意思的是,毛澤東對兩種截然不同性格的人都喜愛,關愛有加,賦予“保江山”的重任。而許世友和陳錫聯兩個截然不同性格的人,儘管年齡相差較大,在紅軍時期就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十分要好。

毛澤東晚年在軍界的左臂右膀是誰?

在毛澤東設計的“老中青”三結合班子中,許世友代表“老”,而陳錫聯至多是“中”,或者是“青”。毛澤東晚年,眾將軍中真正進入政治局的人卻不多,甚至像徐向前、聶榮臻這樣的元帥都進不了,而許世友和陳錫聯卻名列其中。有人說,許世友是毛澤東晚年在軍內的樑柱性人物,而陳錫聯則是他非常倚重的“少壯派”。

毛澤東平生決定的最後一戰——西沙海戰,是交由許世友現場指揮打的。

毛澤東在去世前把軍權交託的人,不是他人,而是陳錫聯。

1976年2月2日,毛澤東在病危之中,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由陳錫聯負責主持中央軍委,並由黨中央一號文件發出。

對於這個任命,陳錫聯後來回憶:“當時,既是軍委常委又是政治局委員的人有我、汪東興……等人。毛主席說陳錫聯從小參加革命,會打仗,帶過兵團,管過炮兵,國務院也有個職務,就讓他管一下吧。”而他進國務院,是一年前的事,是毛澤東的提議;進軍委更是“突擊”,在非換屆的情況下采取“增補”的形式進入。

毛澤東晚年在軍界的左臂右膀是誰?

毛澤東決定由陳錫聯主持中央軍委工作時,事先開了一個小會。當時毛澤東眼睛不好,視力比較差,陳錫聯進來後對他說:“我是陳錫聯。”

毛澤東拉著他的手說:“你要掛帥啊。”

會議結束時,毛澤東又拉著他的手說:“你要掛帥啊。”

隨後,中央政治局才開會,並且一致同意毛澤東的提議:由陳錫聯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毛澤東兩次叮囑陳錫聯“你要掛帥”,可見期望之深,賦權之重。

陳錫聯的這個權力有多大?沒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調動不了一兵一卒——隔離“四 人 幫”時,葉劍英等人調動軍隊,事先就要先獲得陳錫聯的同意。陳錫聯親自面見北京衛戍區負責人授權後,部隊才得以調動。

毛澤東去世後,在晚年,許世友說:“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我的關懷和教育,是說不完也寫不盡的。”“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心中!”

陳錫聯說:“毛主席不愧是我們的偉大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