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中,作文教學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作文教學應促進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確定學生在作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知發展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採取種種方法,創造各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筆者在作文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感得有助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特提出來與大家共討論研究。

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網絡配圖

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寫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觀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人的心理為中介的,對學生來說,則主要是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表象在學生作文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作文教學應者力促進學生的自覺表象活動的發展,使他們能逐步獲得儘可能穩定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學生記憶庫中表象的穩定度鮮明度越高,就越利於加工,思維就越活躍.就越具有創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

因此筆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學生學會去“愛”。愛山,愛水,愛名勝古蹟;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愛植物,愛動物,愛小物件;愛看書,愛收集.愛手工製作;還有愛種植,愛採摘.愛參觀訪問等等。正是由於這些愛,學生們的情感更豐富了,頭腦中儲存的信息更多了,這些各類的“愛”,就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他們會隨筆寫下這樣的精彩段

“摘高處的葡萄時,我踮起腳尖伸直胳膊左手輕輕地捏住葡萄的莖,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顆葡萄.剝去皮,放在嘴裡,啊!真是計多味甜甜在嘴裡.甜在心裡。”

“一片綠油油的花生地。 花生的葉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我和捉迷藏,一個個都藏到了地底下。我雙手握住花生的莖葉,身子微微向後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個個帶著泥土芳香、嫩黃色的花生便歡快地蹦了出來。像-群淘氣頑皮的孩子.顧不上身上沾著的點點泥士,爭先恐後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說著地下迷宮中的趣事。”

“珍妮妹妹最吸弓|我的地方除了美麗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轉。它有許多種不同式樣的服裝,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頭美麗的長髮可以隨意編出不同的小辮。珍妮娃娃不僅培養了我的審美能力,還使我變得更加有愛心了。

“我坐在船頭,涼爽的海風迎面吹來,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著浩瀚的大海和廣闊無際的天空,它們]在遠處好像連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滾的浪花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可見,生活正是廣闊的海洋,教育學生,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積極地投人生活的懷抱,才能從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幹。

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網絡配圖

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

被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在這一前提下,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認真體驗,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各種觀察方法,如有順序、展開聯想、抓住特點注意發展變化、重點部分寫具體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不要做任何內容的限制,放手讓他們]法觀察自已喜歡的東西。其結果是,學生的表現非常棒。請看以下例子:

去年暑假,爸爸從樹上捉來了兩隻蟬,放在家裡的沙窗上,炎熱的夏季使得紗窗上的蟬,“知一了,知一了”地叫個不停。

這叫聲吸引了我,於是我伸手拿過蟬,發現它們的嘴象根針,又細又長,咦?別的動物和鳥類都是張開嘴巴鳴叫的,可是它這針一樣的嘴好像根本就張不開,可還叫得那麼響亮,這是為什麼呢?噢!這針一樣的嘴大概是它們的“豎笛”吧.聲音一定是它們吹出來的。我拿來剪刀,把這“豎笛”齊根剪下,心想:這回你們該安靜下來了。可是過了一會兒蟬又大聲叫了起來。頓時一個大大的問號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蟬到底是靠什麼發出叫聲來的呢?於是我帶著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咦!怎麼好像只有一隻蟬在叫,另一隻蟬好像總在睡大覺.從未叫過一聲。我側耳傾聽,果真只有一隻蟬在叫,這是為什麼呢?到底它是從哪發出的聲音呢?一連串的問號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又去仔細觀察它們,它們]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發現會叫的那隻蟬腹部有兩個小圓片.另一隻不叫的蟬沒有小圓片。而且蟬叫的時候那兩個小圓片還不停地顫動。這兩個小圓片啟發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兩個小圓片來發聲的?為了證明我的猜想,我請教了不會說話的老師一書。 原來蟬肚皮上的兩個小圓片叫音蓋,音蓋內側有一層透明的薄膜.這層膜叫瓣膜。其實是瓣膜發出的聲音,人們用擴音器來擴大自己的聲音,音蓋就相當於蟬的擴音器一樣來回收縮擴大聲音.就會發出“知一了,知一了”的叫聲.會叫的是雄蟬.雌蟬的肚皮上沒有音蓋和瓣膜.所以不會叫

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網絡配圖

哈哈,我終於發現了蟬鳴叫的秘密。

一天放學路上.我看見幾內螞蟻正圍在一個死去的蟬的四周,我很好奇.更蹲下身子細細觀察。只見- -只螞蟻在指揮其他螞蟻搬蟬的屍體我想那麼小的幾隻小螞蟻能把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搬走嗎?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有一本書中介 紹螞蟻是個大力士。雖然,它的身長只有幾毫米左右.但是卻能舉起比自己身體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大力士竟然沒有骨頭,只有一層堅硬的外殼保護層。但是,它有強勁的大顎,可用來切割和粉碎樹木、木塊泥土、種子.乃至動物的肌肉和骨--用來舉起比自己身體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們的大預。想到這兒,我便一直蹲在那裡,看看它們是不是能舉起那個龐然大物。過了一會兒,螞蟻們終於開始行動了。只見那個螞蟻頭仍然在指揮著其他幾隻螞蟻,忽然,那個螞蟻頭彷彿向其他螞蟻喊:"1,2. ---其他的螞蟻就用它們那強勁有力的大顎咬住蟬的四周把它舉了起來。它們剛走幾步,忽然刮來一陣風,把蟬的屍體吹到了地上,但是它們不氣餒,又繼續地搬了起來。這時看到一個螞蟻爬回洞裡,不一會兒,那隻螞蟻又帶著另外幾隻螞蚊幫助-起搬蟬的屍體。最後.它們終於把蟬的屍體拖回到洞穴邊,“哦,螞蟻的力氣真大!“我高興地喊了起來--.

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網絡配圖

引導學生寫真話表達真情實感

“文章合為時而作"文以載道”.是我國語文教學歷來堅持的傳統。作文訓練雖然只是最初步的應用語言表達見聞感受的訓練.但它畢竟是學生表達自己生活認識的活動,應當把語言文學的表達訓練與語言文字應用的目的性教育結合起來。

在寫作指導的設計中,首先應該使學生樹立”為用而學”的意識,使作文訓練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為生活服務。同時,要教育學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遊戲而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思想情感傳達給別人。因此首先要有表達的慾望、表達的需要,然後才有作文即有所為而作。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己參與生活和發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決”為什麼寫”的問題,學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穩定的內部動力。

作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網絡配圖

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

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象,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象對深化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筆者一方面注意選擇一些觀察與想象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一方面特別往意發掘學生中的閃光點。

“我們走進蘭花鳳梨及食蟲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紅寶石蝴蝶蘭映人了我的眼簾。一朵朵似紅寶石的花朵嵌在綠色的枝葉上,它們]好像在衝我們招手,向我們表示歡迎。一棵棵豬籠草也不甘示弱,它搖動著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紹:'我叫豬籠草.是食蟲類植物.我會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氣來吸引蟲子,蟲子只要爬進我的大桶裡,我的桶就會合上蓋子,然後流出一種液體可以把蟲子溶化、吸收。你可千萬別小看我喲!我是你們人類消滅害蟲的好幫手呢。

還有“二十一世紀的城市”“二十年後的我”“奧運會在北京召開.....

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讓將來的景象浮現於學生的眼前。啟發想象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

總之.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創設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為全體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的機會和參與的時間上進行深人的研究和探討。圖文編輯/陳怡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