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羣: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我的微信群很少。因為感覺微信群的消息太雜而且很多垃圾信息,但是當了媽以後,還是不得不加了很多群。

比如早教班、幼兒園、兒童活動中心,甚至各種母嬰產品商,總之商家、機構都特希望把大家攢一塊兒,很有人氣的樣子,人多好辦事嘛。

但是他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三個女人一臺戲。

不記得是哪一位國外作家也曾經說,一個女人等於500只鴨子。對於女人話多這一點,大概中外都有共識。換算一下,一個微信群的女人。。。

結果就發現加了這些群之後那叫一個熱鬧非凡:

週歲前孩子的媽媽群,主要都是新手媽媽,主要以發團購促銷鏈接和問兒科常見病為主,充分體現了新手媽媽的各種焦慮無助。本來分享資源也挺好,但問題就在於七嘴八舌人多嘴雜,信息來源也沒有審核過濾,有的還是帶節奏的,最後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冷不丁來一張孩子的便便圖,時不時拍一拍出疹子照片。。 非常的刺激。這樣的群慢慢我就退出了。

有的群你不得不加,比如早教機構、幼兒園、培訓班、學校的老師們建的微信群,然後你就發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新世界。。。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最多的當然是曬孩子的,而且是比著曬。今天曬孩子藝術照,明天就曬獎狀;這位曬吃了大餐,那邊就曬遊迪斯尼;你曬孩子彈古箏,我就曬孩子打架子鼓。充分地展示了孩子的課餘生活多姿多彩。建議沒有wifi千萬別打開。

還有拉票的,現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一大用途就是給孩子拉票。孩子參加個什麼比賽評獎,家長都得來拉一波666。親友群人數總歸有限,這些陌生人聚在一起的群就人數可觀了,拉一拉票興許有用呢。其實就以現在的比賽評獎的水分,這點票也是杯水車薪。真正“專業”的操作不是這樣的嗎: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請右上角出門轉刷單群水軍群。另外,這樣的水貨評選也沒什麼含金量。

這也都算小場面了,最頭疼的還是家長群裡的戲精們,真的讓人很無奈。跟吧,覺得太做作,不跟吧,人家這麼“燃”是不是不給面子?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據說三色幼兒園出了事以後,同是一個班的還有家長要給老師送錦旗。可以理解這種心態,但是心中還是忍不住一萬匹小馬奔騰而過。遇到這樣的同班家長,是該慶幸蹭了人家善解人意的光還是該感到無奈呢?

這也就罷了,有的家長手還特別長,特別喜歡對老師的教學指手劃腳,尤其是在私立教育機構,這種情況更加普遍。因為這類家長通常有一定能力,但又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進公立學校,對教育機構往往看成是服務機構,用商業思維來對待教書育人的老師。

一遇到事兒通常就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與老師合力教育孩子的角度來想問題。而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這些機構的老師也往往選擇順從和滿足家長的意願,看在錢的份上。

比如,由於虐童事件頻出,我身邊真有說風就是雨的家長,在家長群裡要求幼兒園裝監控,24小時實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當時我聽了真是覺得頭大不已。一是再裝監控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無死角,這事都得看人。人不行,裝監控也可以歸避,可這樣卻傷了愛孩子好而有教育理想的老師的心。本來幼兒園老師對孩子都挺好的,非來這麼一出有興師問罪之嫌,讓老師們感覺很委屈,據說很多老師都哭了;二是如果老師和孩子都在鏡頭之下,教育教學也就變味了,多了更多的表演意味。我希望孩子是在一個自由健康的環境裡成長,而不是時刻感到自己活在監視之下;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有了監控,群裡必定時不時指揮和挑剔老師的工作,孩子要是挨批評了群裡又得炸了鍋,畫面太美,不忍直視。

就裝監控的事,在群裡鬧了好幾天,最後,由教育局統一給全區的幼兒園都安了監控,但是並不公佈監控內容。一些家長只看到自己個人的眼前的利益,但卻對於事情的弊端和負面影響考慮不充分,沒見360監控視頻被流出的鬧劇嗎?

還有競選家委會時家長的用力表演,認為座位安排不公在群裡的互撕,不禁讓人感到,咱能不能別把成人世界的世故帶到學校來?讓孩子們天真一會兒好嗎?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家長群建立的初衷,其實只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之間通知,聯絡。以前信息溝通不發達的時候,老師只能通過電話、家訪和家長聯繫。後來發展成用郵件聯繫,自從有了微信群之後,就基本每個班都有一個微信群了。可是,大家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時,想過微信群的弊端嗎?

以前老師和家長都是一對一溝通,比較私密,孩子和家長都有自尊心,一些批評教育的話是不會經常公開來說的。可微信群就不同了,通知的,表揚的,批評的,都拿到群裡說。這才有了戲精家長的出現。

但什麼都拿到檯面上來說,就會傷害孩子和家長的自尊心。而一些家長,對於公共場合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心裡也是沒個數,最後少不了就得撕起來。

即使不說批評的,群裡又會演變成“報喜不報憂”,一片互相吹捧虛假繁榮,還是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這可以說是微信群功能設計上還需要完善的地方。理智的老師和家長,對於孩子的個人問題還是應該因材施教,並考慮孩子的自尊心的。

日本的學校裡,每個學生都有一本家校聯繫本,每天孩子在學校裡的動態都寫在上面,由孩子帶回給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會把晚上孩子在家的表現寫在聯繫本上,第二天由孩子帶給老師。學校的通知,孩子有事請假等等各種雜事,也會都在聯繫本上溝通。老師還會在本子上寫各種有趣的評語,蓋上可愛的印章,幾年積累下來也是孩子成長的珍貴記錄。這樣不但加強了親師聯繫和合作,也讓人感覺非常溫馨。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國內也有學校這樣做,感覺很有愛啊!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有了電子郵箱,我們寫的信反而少了;

有了短信,我們不打電話了;

有了微信,我們連短信也不發了,就在朋友圈公佈一下;

終於,我們從友愛的小夥伴變成了點贊之交。

那麼,有了微信群,教育就更容易了嗎?

並沒有。

但願我們關心孩子的心,並沒有被社交媒體的發達而沖淡。

我們還是願意為孩子做那些多一點麻煩的,看起來沒用的,但是孩子卻喜歡的事情。

就像一遍遍地給他們講同一個故事一樣。

家長群:馬屁、撕X、炫富、戲精、小廣告……想說愛你不容易

葫蘆媽葫蘆爸的育兒實踐和帶娃日記(hulukids),每週二、五準時分享,呵護寶寶成長。

《史上最全囤貨手冊》囤貨清單+時間表+實際測評+產後護理+育兒精華,乾貨滿滿,搞定帶娃第一年。關注頭條號,私信回覆“囤貨”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