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電影《笑裡藏刀》在成都舉行看片會

中國經濟新聞網成都訊(張麗)8月23日,由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峨眉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電影《笑裡藏刀》內部看片會在峨影1958影城舉行。參會專家和影評人給予了這部川劇題材電影一致好評。“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是歷史記憶的賡續,是文化基因的更新,是文化創造創新活力的激發,是當代人把握今天、走向未來的文化指引。四川將實施巴蜀文化藝術全球推廣計劃,以更新的表現形式、更有效的傳播手段、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品,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將巴蜀文化藝術推向世界舞臺。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許多優秀的傳統劇目經久不衰。《笑裡藏刀》通過電影藝術表現形式,描摹四川風土風情、講述四川動人故事、弘揚川劇藝術精髓,將讓更多觀眾感受到巴蜀文化藝術的魅力。”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平志英在看片會上說。國家一級導演張忠、編劇李牧雨、主演杜少傑等《笑裡藏刀》主創人員參加內部看片會。

川劇電影《笑裡藏刀》在成都舉行看片會

 打磨六年 淋漓盡致演繹川劇梨園喜怒哀樂動人故事

昨天下午3點,在峨影1958影城三號廳內,由近百位觀眾及專家、影評人組成的看片小組正聚精會神的看著大銀幕。大銀幕上正在放映川劇題材電影《笑裡藏刀》。

《笑裡藏刀》講述了半個世紀前,酷愛川劇的金家少爺金慕蓮崇拜川劇名角筱雲鶴、金府僕人柴俊榮對川劇毫無興趣,兩個身份天差地別的人物,因時代變遷而發生了命運反轉。由於沒有謀生手段,“盼當角”的金慕蓮和“混飯吃”的柴俊榮一起考進了川劇團,成了小生演員。柴俊榮憑藉自小練就的一身武藝,成為川劇紅牌。金慕蓮卻只當了一名普通川劇小生,卻贏得了女川劇演員崔八喜的愛慕。柴俊榮也對崔八喜心生愛意,兩人因為師妹八喜而漸生嫌隙。由愛生恨,在一次川劇名劇《打紅臺》的表演中,柴俊榮將金慕蓮刺傷毀容。容顏不再的金慕蓮卻因緣際會走上了川劇丑角的道路。經過無數的磨難與考驗,終成一代川劇名角。故事從1945年到21世紀,在這段橫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隨著主人公人生經歷的大起大落,影片呈現了不同時期成都的發展變化和川劇的革新與變遷。

《笑裡藏刀》男主角金慕蓮由當紅影視演員高曉攀飾演,相聲演員出生的高曉攀,身上的靈性和總不自覺地散發著一股不羈和執拗的勁兒,與金慕蓮這一角色似乎有十分契合。與其並列男一號的柴俊榮則由紅色電影《小兵張嘎》中嘎子的扮演者,帶著幾分憨厚相的謝孟偉出演。片中的另一重要角色川劇名角筱雲鶴由出自京劇世家曾參演電影《梅蘭芳》的演員俞瞳飾演。女一號崔八喜的扮演者是曾參演電影《柴生芳》的青年演員杜少傑,她是從上百名試鏡者中脫穎而出選出來的。

據瞭解,《笑裡藏刀》劇本用了五年時間精心打磨,先後九次修改,於去年7月在成都開機拍攝,將於今年在銀幕上精彩呈現。

川劇電影《笑裡藏刀》在成都舉行看片會

集體點贊 專家影評人對《笑裡藏刀》給予一致好評

看片會結束後,專家及影評人們都對這部川劇題材的電影給出了一致好評。

“《笑裡藏刀》非常棒,把川劇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送上銀幕,導演對川劇的結構以及背後的人文歷史做了很好的瞭解和呈現,我為川劇藝術有這樣的形式來呈現而點贊。”青海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張海濤說。

“我看電影過程中,幾次被劇情打動,幾次差點流淚。創作健康、文明、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作品,需要相當的專業素養。”重慶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西南大學教授餘紀說。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一點看法:“作為一部川劇電影,一定要有四川話版,臺詞一定要體現四川話。”

川劇電影《笑裡藏刀》在成都舉行看片會

四川省文聯副主席、省評論家協會主席李明泉則表示,《笑裡藏刀》很感人。“《笑裡藏刀》有人生生命的命題,通過電影,將川劇以及川劇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將川劇藝術本真的東西詮釋了出來。同時,這部電影很有勵志作用,對於川劇的創新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作為一部川劇題材的電影,電影中所表現出的川劇元素是否能得到川劇人的認可呢?

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原院長杜建華在觀看完影片後,對影片中對川劇元素的呈現給出了認可和好評。“創新是最好的傳承,這部電影基本結構很好,而且還將川劇中的經典劇目串到了一起。我看了很震撼,振興川劇就是要靠川劇界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吸引觀眾,走進市場。《笑裡藏刀》藉著講述川劇故事《笑裡藏刀》,其實講述的是人性的故事。”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四川百姓聞川劇鑼鼓而聚集,聽川劇唱腔而陶醉。”峨影集團總裁向華全則表示,《笑裡藏刀》將川劇搬上了銀幕,是對川劇藝術創新的發展推動。“文化創新是提高巴蜀文化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是豐富文化傳播的形式和載體,是文化自身繁榮發展的內生動力。”

導演坦言 懷著敬畏接下了《笑裡藏刀》執導工作

“川劇具有巴蜀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認知價值,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對川劇情有獨鍾,對古蜀文化充滿好奇,當初接拍《笑裡藏刀》時,我是被生動的劇本故事打動了,也被饒具魅力的川劇文化深深吸引。懷著對中國戲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敬畏,對四川文化的敬畏,我接下了這部影片的導演工作。”張忠介紹說,為拍《笑裡藏刀》,自己花了四年時間研究川劇,劇本先後五次修改調整。“從接觸劇本到拍攝殺青,我先後入川六七十趟。為了呈現最佳的視效,我們邀請了川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陳智林出任川劇監製。”“為了給觀眾營造出原汁原味、專業化的川劇盛宴,為了讓演員能夠更好地融入角色,對川劇有更為深刻的認識,繼而在電影作品中精準和深刻地詮釋川劇藝術的魅力,我們邀請了著名川劇演員就川劇的表演程式,口眼身板步、聲腔發音進行細緻地講解和指導。”

為拍出一部地道的川劇電影,讓影片更好的展現川劇的“範”,在去年開機前,劇組全體演職員入川培訓川劇一個月。張忠還刻意在劇中精心設計了《情探》、《打紅臺》、《白蛇傳》、《放裴》、《繡襦記》等17部川劇經典劇目片段的演繹。“這些片斷不僅能夠讓觀眾較為充分地感受到川劇藝術的核心精髓與魅力,而且對電影情節的發展也起到推進的作用。”不僅如此,電影還會將四川方言、麻辣火鍋、老茶館等特色川味元素有機地融入影片之中,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品到濃濃的四川味道。

而為達到逼真的場景效果,《笑裡藏刀》放棄了在影視城拍攝,而是把拍攝地全部選在成都周邊,並重新改造了30的多處場景。“《笑裡藏刀》在安仁古鎮、元通古鎮、崇州和四川藝術職業學院製作和恢復了當時的生活和工作場景,共涉及三十多個環境。這些場景和古建築在見證川劇的變遷的同時,作為客觀載體和有形見證,直接參與了川劇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記錄了川劇的繁榮。”張忠介紹說。

期待上映 編劇稱導演將自己構思具象化超出預期

電影《笑裡藏刀》的劇本原型來自四川省文聯一級作家李牧雨的作品《藏刀》,2013年,劇本《藏刀》在國家新聞廣電總局電影局和國家電影劇本中心聯合舉辦的“夏衍杯”電影劇本評選中從 1339 個參評劇本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劇本一等獎。她介紹說,“藏刀”一語雙關,一方面是劇中真實再現了川劇藏刀的絕活,另一方面,用戲裡的“刀”象徵人們內心的慾望。

“ 電影超出了我的預期,導演將我很多的想法和構思都具象化了,而且劇情更加凝練完整。在片中,演員們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充滿了川劇韻味和魅力,演員個性化的演繹也為影片加分不少。”“為了能夠通過細膩、豐富、絢麗的電影語言將劇本中的人物的情感真實準確地表達,攝製組還根據演員的實際情況和現場表演,不斷豐富場景、動作和臺詞,以確保影片表達的準確性。”看完影片後,李牧雨說,自己最初創作這個劇本,就是想通過戲曲的形式,來講述人物的故事,用善良和純真去兜住人的慾望。自己期待電影早日上映。

專家點評

早有計劃 在全球百個城市上映同時演出百場川劇

“我拍這部戲其實早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通過演員逼真細膩的演繹,收放自如的演技,跌宕起伏的劇情,展現出川劇的魅力,把川劇通過電影的載體,通過國際化的推廣,像四川的大熊貓和川菜一樣,把川劇傳遞到世界各地。” “其實,川劇早就為世人所喜愛走出四川並遠涉重洋傳遍世界,川劇名戲《白蛇傳·金山寺》在國內外流傳甚廣。從阿姆斯特丹到布達佩斯,從德國科隆劇院到美國林肯藝術中心,近年來《鳳儀亭》、《李亞仙》等傳統川劇名段進入西方藝術殿堂,獲得好評。據我們瞭解,新編川劇《火焰山》赴歐演出10餘場,用川劇把《西遊記》中的形象展現給外國人。盧森堡大劇院投資200萬元人民幣,把中國清代小說《鏡花緣》搬上川劇舞臺。法國導演入川執導,並促成了《鏡花緣》在歐洲的60場巡演。川劇的海外商業演出邀請不斷,荷蘭、意大利、法國、比利時、匈牙利、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上演了川劇。”

“《笑裡藏刀》不僅有普通話版,還有四川話版,還有英語版。”“接下來,我將在後期製作上,對電影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張忠說,“我們運用創新與融合的電影表現形式,讓傳統川劇更具現代活力,讓西方觀眾能讀懂川劇,這是現實的。我希望西方觀眾對川劇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變臉、吐火等令人驚歎的技巧上,川劇是一個‘唱、念、做、打’的綜合藝術,我們的電影會給他們一個對川劇的全面認識,一個全方位的綜合審美。電影完成後,能在全球100個城市上映,然後在100個城市演出100場川劇,這是我的計劃。讓川劇像國寶大熊貓一樣,在世界各地贏得越來越多的外國‘粉絲’。我們優秀的文化產品,要運用國際性的語言來呈現,要國際性的平臺來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