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說到翡翠雕刻的首選,必屬大馬坎山水石,大馬坎山水石一般都多有霧層,霧層色一般呈紅、黃、黑、白、藍多種霧色。所以雕刻大師看到這種料子設計感和靈感會更強,可塑造人物題材要多元化,多種霧色襯托一塊雕件,使得雕件更具有栩栩如生意境。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大馬坎場口產出的山水石在近幾年的翡翠原石市場特別火熱,以彩味著名,大家熟知的三彩翡翠、古香古色的黃夾綠翡翠幾乎都產至這個場口,名家雕刻也非常熱衷於這個場口的玉石毛料,但他們像孕育生命一樣的捕捉這些石頭上的彩紋,賦予這些彩紋最精緻的靈魂……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帕敢大馬坎場區,這個場區是沖積或殘—坡積礦床,它產於現代河床沖積洪積冰積層中的硬玉礦床,此類硬玉礦床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特點為薄皮,磨圓度好,稱為水石。大馬坎水石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已多次出現在綠水的文章中。大馬坎精品山水石數不勝數,多出黃加綠翡翠,今天綠水為大家奉上一塊高冰的種水料,直接看原石吧。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這塊原石呈黃色皮層,皮質緊湊,表面光滑,如果用手電照的話,不出意外的會反襯出黃色,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黃翡,其不然,手電光射的乃是黃霧層變現的色,這為這塊原石蒙上了一層面紗。如想要看到裡面到底如何,我們開窗來看看。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開窗可見肉色,高冰種水!肉質細膩化開,黃霧圍繞。這也恰好驗證了大馬坎山水的特點:多出玻璃種/高冰種。雖然沒有出玻璃種,但能出這樣的高冰種,綠水已經很滿足了呢。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自然光照射下,整體通透,富有油性,底子非常的乾淨,還可以看出沒有一絲裂紋,看裂紋在原石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打燈下就更不用說了,種水底子一目瞭然。注意:還能看到邊緣有黃霧哦!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直接上成品欣賞,可看到高冰種做出來的雕件,透明部分雕刻師設計為地藏王菩薩,巧雕非常的到位。而且這塊料子透光效果很好,底部還帶有黃霧肉色襯托。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這塊料子除了取了一塊牌,還能取到幾個蛋面,可所謂物有所值、物有所用了。我們看牌面還感到不怎麼能體現出高冰種水,但我們看蛋面;高冰種體現的淋漓盡致,熒光感超強。這塊料子可稱得上是大馬坎山水石中的精品了,這讓綠水對大馬坎料子的喜愛更上了一個檔次。

達木坎場口曾出產不少高質量的翡翠。該廠區內翡翠原石多為黃砂皮和紅沙皮兩種翡翠原石。達木坎為代表的場口翡翠原石多以半山半水石聞名,其次是水石。皮殼常有琥珀色的紅皮,而且種水也不錯。一般皮殼較厚,表面不平,呈灰色並且皮肉相雜。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有的地子透明度高,有的找則顯灰或木。色級一般比較高,但色味偏藍,但是不會吃掉綠色,起貨效果不錯。皮下多有霧,霧的顏色有紅、黃、黑、白多種。通常有紅、黑的翡翠地子發灰,有黃、白色霧翡翠的地子就好。人們發現這裡的翡翠原石“十霧九有水”。

大馬坎山水石的加工過程

一般翡翠原石不大,躲在1~3千克之間。典型特徵為色串皮、霧串皮、霧裹色、霧吃色,皮肉難分。該廠區所產的翡翠多帶光,加工拋光後能翻出幾種色澤,通常玉質均好。達木坎場口也出少量高色的料。此地還產如血似火的紅翡玉石,也較為名貴。廠區內黃巴、雀丙和莫格爹等場口翡翠特徵也基本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