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對話智慧新零售:何爲零售?何爲新零售?

▲ 何為零售?何為新零售?

我們回答了什麼是零售,才能回答什麼是新零售。

首先什麼是零售?一半以上的企業其實不是做零售,而是做產品的,只不過是自建渠道或者直銷。

比如:

● 沃爾瑪、百果園,德糧昌神農方舟是零售。

● 三隻松鼠,是做零售還是做產品?界限就比較模糊。

● 周黑鴨,明顯更偏產品,產品銷售已經進入第三方渠道,也許有一天周黑鴨不開店了,它依然是周黑鴨。

● 哈根達斯,是更加典型的產品,它在其它終端的銷售額、收入、利潤,都高於自營門店。

大威德對話智慧新零售:何為零售?何為新零售?

所以,並不是有零售環節就是零售。從品類出發,定義零售更容易。零售是2C的渠道品類。從消費者決策角度看,一個購買決策會涉及到兩個基本問題:

1、買什麼?

回答這一類問題的品類叫產品品類,品牌叫做產品品牌。比如說買礦泉水,馬上聯想到農夫山泉,買可樂毫無疑問首先想到可口可樂。在我們腦袋裡佔份額最大,脫口而出的,是第一品牌。

2、去哪買?

回答這一類問題的品類叫渠道品類,比如買冰箱去電器城、電器店,或者去網上電器店、網上商城,這些是渠道品類。2C的渠道品類就是零售,例如超市(沃爾瑪、家樂福)、便利店(711、全家)。

一般來說,過去的購買決策,只需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但現在商業競爭到處都是紅海,消費者如何選擇變得非常困難,這時候大家會利用一些工具。 這些工具就是導購品類,關聯到的品牌就是導購品牌,比如搜索引擎。

新零售的一個核心演進邏輯:品類分化

大威德對話智慧新零售:何為零售?何為新零售?

● 馬雲,不管他講了多少,核心是線上加線下,線上線下融合。

● 劉強東是他的死對頭,說零售沒有新與舊,第四次零售革命是無界零售。

● 線下的葉國富,也要唱馬雲的反調,他說新零售是以產品為中心,利用新技術提升顧客體驗和運營效率。

▲ 新零售是從哪裡來的?

新零售是源於品類分化,分化是兩大因素驅動的。

1、需求變化

消費者對渠道品類的特性,比如說便宜、便利、特色這三大特性的含義和相對重要性發生了變化,比如說隨著收入的提高,我們的時間變得更值錢,開始更加追求便利,在APP上下單就送貨上門,這是因為便利性推動新品類的出現。

2、技術變化

不是使用新技術就是新零售。例如現在菜市場也開始掃碼支付了,它不是新零售,也不是新品類。但是,它會為一些新的場景零售賦能,比如說在移動支付出現之前,辦公室貨架沒人收錢怎麼做零售?這就是新技術賦能,加上顧客對便利性的進一步追求,才會出現這種特殊的新零售場景。

大威德對話智慧新零售:何為零售?何為新零售?

前面已經講到渠道成本屬於交易費用,在產銷分離後,降低交易費用就成了渠道品牌永恆的任務,新技術也是為了降低交易費用,如果不能降低的話,就變成了成本。

渠道品類的三大特性:

1、便宜,能夠降低大多數情形的交易費用;

2、便利,能降低特定情形的交易費用:

比如突然間炒菜沒有醬油了,叫兒子去樓下便利店買醬油,貴5毛錢也買,這是特定情形。當然,品類分化越往後的特性分化就越多。

3、特色,降低了特定人群的交易費用:

例如現在水果的重度消費人群越來越多,很多美女們晚上可以不吃飯,但水果必須吃,甚至用水果代餐。這些重度人群成了品類分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像百果園這樣的水果專營店出現了。

▲ 現在我們去哪裡去搜尋新意呢?

購物中心、網上的導購品類,甚至朋友圈都是搜尋新意的路徑。但現在的信息太多,要找到新意不容易。同時在便宜上百貨商場可能輸給超市,在便利上輸給電商和便利店,在特色上輸給了購物中心、社交電商等。

所以說,大家在預測商業的未來時,要基於顧客腦袋裡的品類分化和技術驅動,儘可能把這個樹補全,在補全的過程中,你可能就會發現新的品類機會。

大威德對話智慧新零售:何為零售?何為新零售?

▲ 在了零售新品類中,誰能贏得未來?

在我自己的心目中,能夠贏得未來的的零售新品類主要有四個特徵:

1/ 顧客一聽就要明白

就是能夠品類化,你說出一個詞來,你是什麼?顧客一聽就明白,說明這個東西容易成為品類,能夠對接顧客需求,打造品牌比較容易。

2/ 已在成熟市場得到驗證

比如說自動售貨機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中國跟日本至少在一線城市上非常相似,人口密度很大,老齡化也在到來。

3/ 被年輕一代喜歡

新品類要有勢能,要被關注的話,一定要被年輕一代喜歡,因為年輕人遲早會成為主流,現在很多看起來非主流的但是年輕人的東西,將來都會成為主流。

4/ 得到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賦能

這裡面要有一些創新的因素在裡面。從這些維度來看,零售新品類中機會比較大的是精選類產品。

在各個渠道品類裡,通過精選都有可能出現新品類,比如說像網易嚴選這樣的精選超市,小紅書這樣的精選海外產品,蘑菇街這樣的精選女裝。

大威德對話智慧新零售:何為零售?何為新零售?

大威德營銷新勢力——
智慧零售

所以我們打造品牌的目的,也是要讓你的品牌代表一個品類,提到這個品類就能夠想到你的品牌,提到這個品牌也能想到你是幹什麼的,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跟顧客完成需求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