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套路貸」不知所措?公證員教市民六招解難

身陷“套路贷”不知所措?公证员教市民六招解难

公證處工作人員為當事人辦理代辦調查。(鷺江公證處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江海蘋 通訊員吳蓉)近日,市民林先生來到廈門市鷺江公證處諮詢,稱其半年前向張某借款,眼看著雙方約定的還款日臨近,還款資金也已籌措齊備,卻無法聯繫上張某。林先生詢問,這樣算不算是“套路貸”?自己會不會因“被違約”,無法按時還款而承擔違約的不利後果?

在鷺江公證處公證員的幫助下,核實並確認了林先生的案件並不屬於當前社會上的一些“套路貸”情況,只是由於債權人張某臨時有事出國,才導致林先生無法取得聯繫。

公證員建議,林先生可以對還款資金辦理提存公證,以實現消滅債權債務的效果。自提存之日起,其按照借款合同約定的還款義務便視為履行完畢,公證處將按照其所提供的債權人聯繫方式或採取公告方式,通知張先生及時到公證處領取提存物,這樣林先生就不必擔心因逾期造成的違約問題了。

最後,林先生接受了公證員的建議並向公證處申辦提存公證,及時化解了“被違約”的風險。

什麼是“套路貸”?

所謂的“套路貸”,就是假借民間借貸之名,通過“虛增債務”“製造資金走賬流水”“肆意認定違約”等手段,達到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目的。其中,通過製造還款障礙造成借款人“被違約”,藉此收取違約金、手續費、高額利息,一步一步侵吞借款人財產,是“套路貸”常用的伎倆之一。由於“套路貸”隱蔽性強、迷惑性高,受害人很容易上當。雖然像林先生所遇到的情況屬於偶發現象,但是林先生的擔憂不是不存在,仍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怎樣避免“被套路”?

選擇有牌照的金融機構

市民在借款時,應該選擇有牌照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對於向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借款,市民可以通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詢貸款公司是否擁有貸款資質。

諮詢專業法律人士意見

諮詢公證員或律師等專業法律人士意見,防止簽訂借款合同時掉入貸款人事先設計的“陷阱”。同時,市民也應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和自我的防範能力,警惕砍頭息、看點費、高利貸的圈套,尤其要注意計息方式和還款安排,需將日息、周息、月息折算為年化利率,只有不超過24%的年化利率方能得到法律保護,超過36%的部分則屬於違法、無效的利息約定。

利用公證雲固定證據

對債權人利用陰陽合同、製造虛假銀行流水、虛增債務等方式侵害自身利益的情況,可及時利用公證雲App的錄音、錄像功能固定雙方的談話內容、借貸事實,必要時向公證處申請出具公證書,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及時申辦提存公證

對於債權人設置還款障礙故意製造逾期的情況,當事人可及時向公證機構申辦提存公證,以實現債的消滅,保護自身權利,防止“被違約”的發生。

選擇受託人要謹慎

對涉及不動產抵押、出租、出售等處分事項的委託需謹慎為之,選擇自己信任的人作為受託人並明確委託權限。出售、出租的收入款項應以委託人作為收款人,防止受託人收款後捲款潛逃。當事人認為受託人可能利用委託書侵害自身利益時,應及時收回委託書,併到公證處申辦公證終止對受託人的委託。

向警方尋求幫助

市民如果遇到暴力、威脅等惡意討債的情況,請及時撥打110報警,尋求警方的幫助,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