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程学习方略——中国现代诗二首《雨巷》《寂寞》理解测试

语文全程学习方略——中国现代诗二首《雨巷》《寂寞》理解测试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

是( )

A.彳亍(chù) 惆怅(chànɡ) 寂寥(liáo) 彷徨(pánɡ)

B.虔诚(qián) 裨将(pí) 纤细(qiān) 悭吝(qiān)

C.匹配(pī) 哀曲(qǔ) 赝品(yàn) 隽永(juàn)

D.狙击(jū) 桎梏(kù) 荫庇(yìn) 给予(jǐ)

【解析】选A。B.“纤”应读xiān;C.“匹”应读pǐ;D.“梏”应读ɡ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冷漠 凄清 凄惋 迷茫

B.销脏 暮色 装饰 艳羡

C.道谦 休止 颓圮 愁怨

D.寒暄 太息 静默 操劳

【解析】选D。A.惋—婉,B.脏—赃,C.谦—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最近网上流行“农场”游戏,有无数网友一夜之间变成“种菜人”或者“偷菜人”。甚至有人为此患上神经衰弱症,依然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有人也许会感慨一声:都是游戏惹的祸。其实,他们中的全是______的毒。

(2)是的,这个冬季并非想象的那么冷,缤纷暖色驱散着秋季的______,也唤醒了幸福的眼神!

(3)作为中国第一批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张习说,他在热爱这项事业的同时,也曾对自己的前途______过、迷茫过。虽然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但目前的形势,却不能让他乐观。

A.寂寞 凄清 彷徨 B.寂寥 凄清 彷徨

C.寂寞 凄婉 徘徊 D.寂寥 凄婉 徘徊

【解析】选A。“寂寞”指①孤单冷清;②清静,寂静。多用来形容心情。“寂寥”指寂静、空旷。多用来形容环境,常用于书面语。“凄婉”形容声音凄切婉转。“凄清”意为寒冷,冷落。“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注重心理状态。“徘徊”指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对于重视外语学习和使用而忽略或削弱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予以纠正。

B.写考场作文,语言是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C.11月10日,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华北,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北京、石家庄等地的交通受到影响。

D.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对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解析】选D。A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宾语,应在第二个“学习和使用”后加上“的现象”;B句一面对两面,应在“准确”前加“能否”,或将“成败”改为“成功”;C句搭配不当,应为“密集的雪花夹着呼啸的狂风纷纷扬扬地下起来”。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雨巷》,完成5~7题。

5.这首诗的意境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营造这种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整首诗笼罩在一种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营造这一意境主要采用了三个意象:油纸伞、丁香、雨巷。

6.诗人希望逢着的是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中国古典诗词里,丁香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愁怨和凄美。中国古典诗词就有“丁香空结雨中愁”之说。

7.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那么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感慨的心境。

(二)阅读《寂寞》,完成8~9题。

8.《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孩子是被“寂寞”贯串一生的小人物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孩子活着的寂寞及长大后死亡的寂寞。

9.“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夜明表”的不休止衬托死亡的静态,这是以动衬静,更显死亡的寂静,充分表现了人生的寂寞。

10.有人说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别”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说大地“别”,无疑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给人亲切之感,把本没有感情的大地写得有情有味。

答案:“别”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大地对野花的喜爱,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野花价值的充分肯定。

1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里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表达技巧,二是思想内容。回答的方式是“运用了……手法,寄寓了……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小诗运用托物言志(托物寄情)的手法,借对野花的咏叹表达对渺小人物和平凡人生的价值、意义的肯定,在形象的描述中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非常耐人寻味。

12.前两节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及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一定的意象表现出来的,解答时要注意分析所选意象的特点。

答案:灰暗、悲凉。感情中更多的是凄惨和失意,有种思想被查封的悲哀和失望,有种理想被冻结的无奈和忧伤,还有遭背叛和掠夺后的愤怒的反抗。

13.这三节诗,每节都以“相信未来”结尾,而且用冒号反复突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解答时可以从表现主旨、增强感染力等方面理解。

答案:这样结尾,不仅渲染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也有力地表现了诗歌的主旨。

四、语言表达

14.请你在横线上填写诗词名句,使之语意完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黑夜中,避人遁世的隐者酩酊大醉,无奈而又顾影自怜,这是游子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月如钩,独上西楼,感叹“月如钩”,这是深闺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佯狂高蹈的名士携壶花间,寡饮无趣,邀月对饮,这是诗人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豪放,把酒狂歌。天地悠悠,此身何寄?这是英雄的寂寞。

答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8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1岁,竞选团员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请将林肯的简历概括在3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概括题,文本中最关键的一组词语是“失败——成功”,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林肯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历练之后才最终获得了成功的。

答案:经历了商界、政界、感情的一系列挫折后,林肯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