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AI時代已然到來,人類傳統思維受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沖擊。

在AI發展過程中,帶來了新的問題:AI使得人類與機器的邊界日益模糊,帶來人機之間新型關係的困惑;藉助人工智能,企業能夠在賦予用戶大量數據標籤後讀取和理解用戶的行為偏好,或將導致技術濫用;在社交媒體中,信息推送根據用戶個人偏好的路徑送達,從而形成偏見強化。

人工智能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在大多數科學領域中,如果要對世界知識做出突出貢獻,研究人員一般需要側重於某一特定主題。但是他們通常在相對狹窄的領域是專家,對於道德準則或道德推理,卻缺少相應的規範。

專業人士表示,人工智能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加速器,需要裝上制動系統或剎車,這個剎車就是倫理規範和公共政策準則。

人工智能引發倫理問題

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道德準則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人工智能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AI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帶來的挑戰,既有技術層面的,也有社會層面的。其中,技術層面的挑戰包括錯誤目的的開發、技術上的不透明和不可控、過度追求利潤目標而不考慮技術上的平衡,以及終端的誤用和濫用。

社會層面的挑戰則更為嚴峻,包括對人自身認知的困境、社會互動協作方式的改變、數據和隱私的侵犯、不對稱信息權力的濫用、數據和技術導致的壟斷、偏見強化和族群對立、弱勢人群的邊緣化和貧困化,以及人工智能武器和恐怖活動等。

人工智能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3月,Facebook數據洩露問題醜聞曝出,一家名為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分析公司通過一個應用程序收集了5000萬Facebook用戶的個人信息,該應用程序詳細描述了用戶的個性、社交網絡以及在平臺上的參與度。7月,Facebook因該事件面臨英國信息委員會辦公室66.4萬美元的罰單。

谷歌為美國國防部開發AI的“Maven項目”備受矚目,根據該項目合約,谷歌向美國國防部共享它的開源AI框架TensorFlow,同時打造“類似谷歌地圖”的監控系統,該系統可以讓美國國防部的分析師和合同商“點擊”任何建築物、車輛、人群和地標建築,“查看與之相關的一切信息”。此後,迫於輿論壓力,谷歌方面稱,將在2019年與美國國防部合約到期後不再續約。

政府制定AI相關準則

面對AI技術所帶來的挑戰,各國政府已經紛紛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指引和準則。

人工智能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早在數年前,韓國政府便著手擬訂《機器人道德憲章》。

2017年,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ITI)頒佈人工智能的14條政策準則。

2018年5月25日,歐盟出臺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條例——《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前身是歐盟在1995年制定的《計算機數據保護法》),旨在加強對數據的保護,以大數據為“養料”的AI行業正是其矛頭所向。

科技企業科學治理

不僅是政府在制定AI相關準則,科技企業也在日益嚴重的矛盾中摸索制定人工智能的道德規則。

人工智能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2018年6月,谷歌在Maven項目帶來的輿論壓力下申明,在人工智能開發應用中,堅持公平、安全、透明、隱私保護等在內的7個準則。同時,谷歌方面表示不會將AI技術應用於開發武器,不會違反人權準則將AI用於監視和收集信息,避免AI造成或加劇社會不公等。

微軟提出開發人工智能的六項基本原則:公平、可靠與安全、隱私與保密、包容、透明、負責。微軟公司總裁史蒂夫·鮑爾默表示,這六項基本準則是為了確保人工智能能夠以一種合乎倫理的方式得以使用。

人工智能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2018年7月9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微軟公司在北京聯合舉行《未來基石——人工智能的社會角色與倫理》報告發佈會。報告建議,各國政府、產業界、研究人員、民間組織和其他有關利益攸關方應就人工智能開展廣泛對話和持續合作,加快制定針對人工智能開發和應用的倫理規範和公共政策準則。在社會層面,報告鼓勵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和行業協會、投資機構和社會組織在各自領域進行相關探索和研究;在政策層面,在鼓勵引導社會研究和產品開發的同時,需要重視政策和法律監管,並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多層次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機制。

研發者樹立倫理觀

倫理問題儼然成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主題,那麼當人工智能產品越來越普及時,教育體系也要順應時代發展做出改變。

人工智能需要倫理準則,科學治理雛形初現!

大多數計算機科學和類似學科的本科課程包括職業道德和實踐課程,這些通常側重於知識產權,版權,專利和隱私問題等,但在處理人工智能問題上是遠遠不夠的。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講,實驗室應起到主要的作用。在培養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時,道德觀念和程序編碼一樣重要。應該使畢業生從一開始就能夠將道德問題和社會觀點融入他們的工作,並且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如何將道德問題納入教育體制。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合作成為必然趨勢。面對新一輪技術帶來的巨大變化和衝擊,人工智能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在技術而在於設計、開發和使用技術的人,倫理問題成為科學研究的附加問題。建立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則、政策和法律是全社會和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需要政府、學界、企業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