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易象衍河洛 大易文明潤中華

一說到《易》,大家都會覺得其神秘高深,其實不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大家都會用到易,提到易,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比如說我們春聯裡常看到的“三陽開泰”就是出自《易經》。再如,我們日常用語中常說的:九五至尊、不三不四、亂七八糟,書畫中常見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均出自於《易經》。可以說〈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是中醫、兵法、中國哲學、自然科學、美學等的理論基礎,其影響中華文明數千年之久,直到今天。

天火易象衍河洛 大易文明潤中華

《漢書·藝文志》載:《易》有三、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易與歸藏易已散佚不可考,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周易》。三者分別是由炎帝神農、黃帝軒轅和周文王父子重新排列八卦並按照三種不同規則推演出六十四卦而形成的卦爻體系。其中《周易》宣揚了周禮,強調了人間主要的君臣、父子、夫婦三種關係要仿照自然的天地陰陽那樣,遵遁天尊地卑,陽尊陰卑。

《周易》有易與經的兩個部分。而經也就是文字的部分,其源於《易象》,《易象》是指易經的數學體系及卦爻。沒有易象的圖式和卦爻及其推演體系,則完全不會有經文。而這些經文主要是由孔子讀易之後形成的《十翼》組成。因此,卦爻體系才是易經的根本和精髓。

天火易象衍河洛 大易文明潤中華

當然,對於今人而言,從《易經》中讀懂人生,瞭解人生,掌握命運,提高生活智慧顯得尤其重要。為什麼我們能從《易經》中學到這些東西呢?俗話說,善易者不佔。易之用,小在占卦,大在數理推演,瞭解變化這道。用易占卜,就像會使用計算機,卻不知道電腦運行原理一樣,故為小用。而《周易》裡的64個卦就像是生活中的64個錦囊妙計,告訴你在人生中的不同階段不同處境中該如何取捨進退,才能逢凶化吉,並瞭解人生中的吉凶悔吝。

中國的兵家自古就知易,《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借刀殺人”曰: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就是說此計就是遵遁易經中的“損”卦的原理進而推演出來的。唐代宰相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通過學易定能提高處事智慧,享受美滿人生。現在,大家就可以跟隨我一起學習和探討我們偉大的易學文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