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今年春季的纽约亚洲艺术周正如火如荼,各大拍卖公司展出的拍品均属上乘,诚意十足。随着各个专场的进行,邦瀚斯、苏富比等拍卖公司均有“捷报”。在邦瀚斯今年的“Maitri收藏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品”专场中,多件拍品“名花有主”,本期为大家介绍该专场中的五件已成交拍品。

尼泊尔 十三/十四世纪 铜鎏金十二臂文殊菩萨像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泊尔 十三/十四世纪 铜鎏金十二臂文殊菩萨像

高度: 15.8 厘米

成交价:4,258,947人民币

这座铸造巧妙绝伦的文殊菩萨造像是尼瓦尔艺术的巅峰之作。美丽的尼瓦尔风格的脸庞透着魅力,尽管拥有多条手臂,但每根微微弯曲的手指似乎让观众的视线回归到了他平静的脸上。

文殊菩萨是加德满都谷地尼瓦尔佛教传统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因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他的六条手臂代表五族如来和金刚萨陲。轮廓鲜明的主手施授记印,象征对于已发心的众生,预报其必将成佛者;第二双手施放下手印;第三双手施入定印,并捧着置于腿上的钵;第四和第五双手外展,手中原本持有智慧剑,经书,弓和箭;第六双手施开悟手印。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这座造像承载着过去五百年间人们的谨慎而炽热的崇拜。脸部表面镀金已经磨损,从而呈现出底部铜胎的蜜色。佛像表面光滑,表明他历经虔诚的抚摸。腿部和手臂的镀金已消失,呈深色且不光滑,这是由于频繁的朝拜和触摸使得佛造像不得不经常使用朱砂、凝乳和膏剂反复修补。相反,背部的鎏金保存完好,表明这尊造像可能是安放在独立的神龛中。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十三世纪末,印度北部遭到灾难性入侵,文化受到影响,印度的佛教亦遭到废除。僧人和佛教徒遭迫害或逃亡,很多人逃到尼泊尔寻求庇护。这些避难者给加德满都谷地佛教团体带来了大量人才、经文和铜造像,进一步繁荣了印度和尼瓦尔之间早在古普塔和离车‍时期(公元前五—八世纪)就开始的艺术交流。铸造这座文殊菩萨造像的尼瓦尔艺术家的灵感很可能来自于帕拉艺术。文殊菩萨在印度鲜为人知,然而铸造的灵巧技术和中世纪印度东北部的多臂文殊菩萨造像很相似。

这座文殊菩萨造像只出现在尼泊尔且极其稀有,已知或发现的此种文殊菩萨造像寥寥无几。类似的有两座十七世纪的佛造像,收藏在加德满都国家博物馆。另一座更小且没有如此精致的文殊菩萨造像被收录在冯·施罗德所著的《印度西藏铜造像》一书中。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一份十二世纪文殊菩萨原稿中绘有双手持金刚杵的红色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像也出现在馆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一副尼泊尔唐卡中。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在花卉装饰、宝冠和臂钏中嵌有各种宝石,常见于马拉王朝早期的尼瓦尔艺术品中。可仔细对比十四世纪的一座四臂佛造像,他们在突出的嵌接处有相同的处理方法。在精美的铸造,闪亮的镀金,技艺高超的宝石镶嵌技术以及尺寸方面,可以和纽约邦瀚斯拍卖行于2014年3月17日拍出的2号造像作比较,亦可比较纽约佳士得于2015年9月15日拍出的5号拍品——13世纪湿婆和帕尔瓦蒂造像(原属斯普勒收藏)。

尼泊尔 十四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立像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尼泊尔 十四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立像

高度: 32 厘米

成交价:2,967,014人民币

左肩的净瓶以及下方绚烂的莲花表明这一理想化的年轻王子是未来佛弥勒。柔软婀娜的身体和粗壮的手臂形成对比:右手举在胸前结说法印,左手下垂,手上的莲茎已经丢失。与2013年9月18日佳士得拍出的Heeramaneck藏品中一尊较小的弥勒佛(拍品298)一样,这尊弥勒佛左肩披有传统羚羊皮披肩,戴有大圆宝冠和菱形臂钏。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这尊弥勒佛立像和马拉王朝早期经典的佛像完全不同,此佛像拥有完美的三道弯站姿和荡漾着的长腰带。佛像佩戴的珠宝镶有闪闪发光的半宝石,佛像的涂层历经几百年的虔诚膜拜后变成了光滑的巧克力棕色。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虽然在佛教禅修中,弥勒佛的地位同样重要,但弥勒佛立像相对比较罕见,而观世音菩萨的铜造像则更常见。至少在16世纪以前,这种姿态最为优雅的佛立像在尼泊尔一直很流行,包括文殊菩萨在内的许多佛像都是站立的。

尼泊尔/西藏 十一世纪 铜鎏金不空成就佛坐像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尼泊尔/西藏 十一世纪 铜鎏金不空成就佛坐像

高度: 23 厘米

成交价:2,359,045人民币

不空成就佛是五方佛之一,代表毗卢遮那佛之“成所作智”,也代表能以大智慧成就一切如来事业与众生事业,在十至十二世纪的西藏佛教复兴时期非常流行。这是一尊稀有的早期青铜像,对于我们了解西藏早期佛教艺术的传播和创造,以及尼泊尔从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有着重要意义。这尊非常典型的不空成就佛形象,外表光滑有光泽,相比较2015年3月17日纽约佳士得拍出的一座文殊菩萨造像,这座不空成就佛造像的尺寸要大得多。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不空成就佛右手结无畏印,全跏趺坐,宝冠奢华但不矫揉造作,戴璎珞臂钏。佛衣肩带和下摆饰有精美花卉图案,高耸的独特宝冠上,叶状图案向四方伸展,中间是湿婆发式。通过发髻上保存下来的大部分镀金和颜料原貌,可以看出松散的头发卷向顶部的莲花蕾。

这座佛造像是一群尼瓦尔艺术家制作,他们中的大部分留在了西藏。此佛造像究竟是为西藏供养者制造,还是为居住在西藏的尼瓦尔佛教徒制造,抑或只是当初被尼泊尔的神职人员带到西藏寺院宝库中,至今仍然说法不一。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这座佛造像清晰体现了尼瓦尔工匠的喜好和技艺,铸造坚固且完美无瑕的佛像使用的是高硬度铜合金,这使得它呈深棕色且分量沉重。

面部造型、高耸的头冠以及对装饰品的控制都遵循离车族的样式。在探讨这件拍品时,威尔登认为头冠的延伸部分和尼瓦尔风格不符,可能是西藏供养者要求这么设计的。但在早期尼泊尔艺术作品中就有这一先例,比如尼泊尔的Chabahil 的一座公元前800年的观音菩萨造像,以及在西藏保存下来的一些铜造像。

不过,威尔登指出同样出自菩萨道收藏中一件金刚造像柄脚处的藏铭文,也能够证明这座造像是受西藏供养者委托铸造的。虽然铭文也可能是后期刻上去的,但这样的争论值得探讨。冯·施罗德也猜测这些尼瓦尔风格的造像是为西藏人铸造的,它们代表了Chidar时代早期新兴的赞助人和艺术家关系下的第一批造像。

另一方面,和尼泊尔拜佛不同的是,西藏拜佛较少有触摸佛像和净身礼。而包括此佛造像在内的上述所有佛造像,它们的镀金和凸起的边缘都有明显的磨损。由此可见,这些佛像在受朝拜时是触手可及,并常常出现在一些仪式中。从佛造像被反复的虔诚触摸上,我们想到至少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同早期假说一致,早期西藏供养人在审美以及仪式行为上都和尼泊尔人相同;第二,此类佛造像是为居住在西藏的尼瓦尔佛教团体铸造,后流入寺院宝库中;第三,这些佛造像是在尼泊尔被铸造并被膜拜的,随后可能是因为躲避灾难或作为外交礼物流入西藏。

尼泊尔 十四世纪 绿度母铜像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尼泊尔 十四世纪 绿度母铜像

高度: 21 厘米

成交价:2,359,045人民币

这座美丽的绿度母造像左腿横盘,右腿下垂,双手分别施与愿印和说法印。圣救度佛母,又称绿度母,头部微微倾斜,面带微笑。绿度母具有拔济众生出种种苦难之功能。绿度母以各种形式出现在藏传佛教的所有流派中,所有藏人从小就对她的十字心咒和二十一度母礼赞文耳熟能详。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此绿度母造像身体柔软丰满具有肉感,所戴宝珠细致入微,体现了十三至十四世纪马拉王朝时期尼瓦尔匠人的顶尖技艺。绿度母的身体和头发分别镀有冷金并镶上青金石,表明她在西藏受到了进一步的崇拜,保存在西藏中部直贡梯寺中的一座佛母造像和她非常相似。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精致的璎珞装饰着绿度母袒露的上身,手钏的造型风格属于印度东北部的帕拉风格。齐默尔曼家族藏品中的一座尼瓦尔度母造像拥有相似的手钏,下装也拥有相似的花纹装饰。收藏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十三至十四世纪财续佛母造像(编号1947.493)与此造像也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她们颈后的丝带,此造像虽然有着厚厚的冷镀金,但是颈后丝带仍很清晰。

多伦诺尔 清朝 十八世纪 六臂大黑天铜像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多伦诺尔 清朝 十八世纪 六臂大黑天铜像

高度: 52 厘米

成交价: 791,625人民币

西藏佛教雕像中少有能制作得如此完美且透露着异域风格的铜像。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克珠·琼波朗觉在印度和尼泊尔学成之后,将六臂大黑天带到了西藏。大黑天,梵语意译为“玛哈嘎拉”,又译为“救怙主”,为观世音菩萨所化现的愤怒形象的大护法神,居诸大护法神之首。对大黑天的信仰起初流行于萨迦派、噶举派和觉囊派之中,后被引入格鲁派并成为三大护法神之一。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按照格鲁派的喜好,大黑天呈站立姿,上扬的赤发中有一蛇穿过。蹙眉瞋目,蒜头大鼻,卷舌咧口,獠牙外露,给大黑天增添了几分嗔怒相。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这五件造像拍出1200多万,承载了多少谨慎而炽热的崇拜|一拍即合

挂在强壮胸部及凸起腹部的璎珞,具有多洛诺风格。1763年在甘肃省拉卜楞寺发现的一座金刚手菩萨,和这座大黑天铜像大小相似,制作更加细腻,两座铜像的对比更加鲜明,“夸张的比例和喷涌而出的气势让铜像拥有了凶猛的外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