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投放兩顆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是怎麼安然無恙逃走的?

渋匯仁


大家好,我是來自某國防科研院所的一名研究員,非常高興和大家交流。美國飛行員從核彈轟炸任務中逃生,這絕對是精確計算的功勞!數學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大家看,數學學得好,不僅可以在事業上牛叉,有時候還可以救命!當然,操作也很重要,轟炸長崎的飛行員著實驚險了一把。

一、在原子彈爆炸中逃生,最關鍵的是什麼?

當然是距離!只要在殺傷範圍之外,當然會安然無事!而且美國飛行員在二戰中投放的原子彈只是當量約2萬噸的小威力核彈,相對現在的動輒幾百萬噸、上千萬噸甚至幾千萬噸的恐怖核彈來說,逃生真的還是相對容易的。

核彈爆炸會產生光、熱、輻射、衝擊波等可以殺傷人類的東西,對於投下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衝擊波,如果距離不夠遠,衝擊波也能將他駕駛的轟炸機“擊落”。

為此,美國在飛行員執行任務前,就想好了兩件事,第一是如何讓原子彈給日本最大程度的打擊,第二就是如何讓飛行員安全逃生。

第一件事相對簡單,這種當量的原子彈在何種高度爆炸,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殺傷,根據試驗數據和理論計算,能夠大致得出最佳起爆點的距地高度,讓原子彈在那個高度上爆炸就可以了。

第二件事情複雜一點,一是需要計算,二還要飛行員能夠精確操作,二者缺一不可。

二、美國的精確計算和飛行員的實際操作

計算也是相對簡單的,因為這是數學,是科學,怎麼算,只要方法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每一次都是那個結果,美國人算出了正確答案,那就是155度轉彎。

然後155度轉彎的好處是這樣的,見下圖,大家先看圖,我在給大家解釋一下。

上圖中,飛機朝著轟炸點飛去的方向為0度,在開始轉彎的同時,扔掉核彈,核彈在下落的同時,也在慣性作用下繼續向前飛,而轟炸機經過155度轉彎(完美的圓形轉彎)之後,開始遠離核彈。

等到核彈落到設定的爆炸高度時,飛機機頭、機尾連成的直線正好和剛剛爆炸的原子彈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候,爆炸的原子彈和飛機之間的距離最遠。原理可以看下圖。

如果不是這樣,比如飛機在扔掉核彈的瞬間做180度轉彎的話,最後轟炸機距離一定距離核彈更近。上圖中,轟炸機扔掉核彈後立即轉向,155度轉向,飛機距離爆炸的核彈距離為AG,180度轉彎二者距離為AF,角AFG大於角AGF,AG線段自然大於AF。

炸廣島的時候,飛行員轉彎非常完美,155度,但在轟炸長崎的時候,飛行員也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怎麼回事,到了155度,他還在轉彎,嚇得同行的人趕緊大聲提醒,轉向夠了!由於多轉了那麼一點點,結果飛機受到兩次猛烈的顛簸。 第一次是原子彈爆炸直接產生的衝擊波,第二次是原子彈衝擊波到達地面反射回空中造成的。著實驚險了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