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得更高

飞得更高

內蒙古位於祖國北部邊疆,東西長約2400多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東部是莽莽的大興安嶺林海,南部是富饒的嫩江兩岸平原、西遼河平原和河套平原,西部是浩瀚的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沙漠,北部是遼闊的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

以前,內蒙古各族人民相互串個門是多麼的困難。如今,這裡的人們早已告別了騎馬出行的歷史,乘坐飛機是當前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飞得更高

建國初期,內蒙古境內就開闢有北京—瀋陽—哈爾濱—海拉爾—赤塔國際航線。1958年,呼和浩特機場建成通航。

飞得更高

1965年,內蒙古自治區形成了以呼和浩特為中心,包括呼和浩特、包頭、海拉爾、烏蘭浩特、錫林浩特、赤峰、通遼7個機場的航空運輸格局,成為當時全國除新疆外民用機場最多的省區。

飞得更高

2011年9月15日,內蒙古首家通用機場——根河敖魯古雅機場正式通航。2014年1月8日,中國國際航空內蒙古有限公司正式運營,標誌著內蒙古自治區首家本土航空公司成立。2015年,自治區已建成民用機場24個,成為全國民用機場數量最多的省區之一。

飞得更高

2016年4月25日,烏蘭察布集寧機場建成通航,結束了烏蘭察布市沒有民用機場的歷史。

至此,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實現了民航運輸機場的全覆蓋,標誌著內蒙古民航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當年,自治區人均乘機次數達到0.7人次,已超越2020年的行業預計指標。

目前,全區有民用機場28個,其中運輸機場20個,居全國第一位。2017年,全區共引入58家航空公司,開通航線429條、通航點116個,其中國際航線37條、國際通航點21個。

2018年3月,內蒙古天驕航空公司獲得國家民航局籌建認可批覆,計劃明年初完成首飛。這是內蒙古自己籌建的首家支線航空公司,補齊了我區航空運輸短板,打造了經濟發展新動能。

飞得更高

按照自治區航空建設規劃和“十三五”時期通用航空發展規劃,全區民航業發展將以強化區域性樞紐機場功能、升級改造既有運輸機場、完善通用機場佈局為重點,初步構建“1幹19支4個通用機場群”,為內蒙古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預計到2020年,全區民用機場總數達到50個(運輸機場20個、通用機場30個),到2030年,初步形成以呼和浩特區域樞紐機場為中心、聯通各盟市和重點旗縣的運輸機場群,以海拉爾、錫林浩特和赤峰、鄂爾多斯、阿拉善左旗機場為中心的4個通用機場群。

飞得更高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的“旅遊+”戰略的深入實施,內蒙古民航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必將進一步凸顯,內蒙古民航必將為內蒙古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王靜超 實習記者 雲宇璐 周佳妍 綜合整理自新華網 內蒙古新聞網等

校對:張豔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