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專家提出的「對丁克徵稅」不合時宜?

這兩天各地事情很多,南方颱風肆虐讓人煩惱。而最大的輿情確是在《新華日報》8月14日刊發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一文後,引發的各界熱議。​在此後的回應中,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表示,“不生孩子的人更應該交生育基金。過去中國採取計劃生育,向超生的家庭徵收社會撫養費,但是未來鼓勵生育,應該向丁克家庭徵收未來的社會撫養費,人老了之後光靠錢是沒用的,還是需要年輕人,別人家的孩子來照顧。這些丁克家庭老了之後沒有後代,是要佔用社會資源的,所以將來要對丁克家族進行徵稅”。​

為什麼專家提出的“對丁克徵稅”不合時宜?

通常情況下,這種偏學術性文章不大容易引人注意。畢竟全國那麼多專家教授,每年生產出那麼多學術文章,真正被老百姓直接關心的屈指可數。但在各類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這篇文章卻直接扎進老百姓心坎,成了近期的最大輿情之一。 造成這個現象,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生育問題應慎之又慎,民之大事,國之大事!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過去,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從實行政策建議的提出,到社會各界的溝通爭論,再到最後的政策落地,反反覆覆多少年。就是當前實施的放開二胎政策,也是先走單獨二胎,再到全面二胎,其本身也只是計劃生育大政策下的優化調整。而在二胎政策還未完全被老百姓所接納,相關醫療、教育、政策還未跟上之時,貿然提出“對丁克徵稅”,問題太過超前。畢竟,政策的大幅度調整,過急過猛,都容易引發群眾的不滿。

為什麼專家提出的“對丁克徵稅”不合時宜?

其次,學術問題應慎之又慎,社會熱議,易引歧義!倘若這篇文章是發表在學術期刊上,進行學術研討倒也合適,畢竟,學術研究無禁區,對於涉及到政策調整的方方面面,專家更有發言權,也更能進行有效研討。況且,學術研討就應超前,為政策制定提供決策參考。而此篇文章是以主流媒體的形式報道,卻讓群眾誤以為是近期內要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不僅不合時宜,而且有譁眾取寵之感。

再次,媒體報道應慎之又慎,斷章取義,不可不察!該事件的發酵,首先在主流媒體的報告方式不妥,將各種觀點簡單堆砌,不僅沒有起到啟迪思考作用,反而引起群眾困惑。即使胡繼曄教授本人,也冤枉地表示,對相關文章中提到的“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的做法,自己也是堅決反對的。再加上各路媒體、自媒體的渲染之後,一個原本研討式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對丁克徵稅的真新聞,不得不引人思考。

為什麼專家提出的“對丁克徵稅”不合時宜?

有時候也挺為專家學者叫屈的。他們搞研究能力強,也真心地為國操勞,為民請命。但有時候在象牙塔裡待久了,難免和社會有些脫節,和新媒體時代有些脫節。這才導致一個很好的研究課題,變味成了人見人罵的“磚家言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